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阚泉

作品数:24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抑郁
  • 9篇细胞
  • 7篇蛋白
  • 7篇杏仁核
  • 6篇凋亡
  • 5篇抑郁症
  • 5篇模型大鼠
  • 4篇神经元
  • 4篇神经元凋亡
  • 4篇矽肺
  • 4篇海马
  • 4篇氨酸
  • 3篇蛋白酶
  • 3篇抑郁模型
  • 3篇抑郁模型大鼠
  • 3篇抑郁症大鼠
  • 3篇印迹
  • 3篇自噬
  • 3篇微管
  • 3篇微管相关蛋白

机构

  • 14篇河北联合大学
  • 10篇华北煤炭医学...
  • 6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遵化市人民医...
  • 1篇开滦医疗集团

作者

  • 24篇阚泉
  • 18篇王海涛
  • 12篇高俊玲
  • 11篇李冉
  • 8篇徐爱军
  • 6篇刘昊
  • 5篇田艳霞
  • 4篇赵毓芳
  • 4篇甄永占
  • 3篇刘江
  • 3篇刘昊
  • 3篇张宇新
  • 2篇周洪霞
  • 2篇崔建忠
  • 2篇李世英
  • 2篇颜京霞
  • 2篇司道文
  • 1篇李磊
  • 1篇赵曼曼
  • 1篇都凌杰

传媒

  • 4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解剖学报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GluR1蛋白诱导海马组织自噬对脑血管痉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小鼠脑血管痉挛(CVS)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CVS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GluR1拮抗剂LY367385组,于术后10 min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或LY367385(500 nmol)5μl,采用Y型电迷宫检测小鼠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能力。分别于SAH术后6、24、48 h 3个时相点取脑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右侧海马CA1区组织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mGluR1、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随痉挛时间延长,各组小鼠mGluR1、Beclin-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拮抗剂组mGluR1、Beclin-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并且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改善。结论脑血管痉挛后mGluR1表达增强可通过激活Beclin-1途径诱导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
刘江李冉崔建忠甄永占阚泉王海涛张宇新司道文高俊玲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BECLIN-1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刘昊阚泉李世英
关键词: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影像学检查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杏仁核神经元Akt和mTOR磷酸化降低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杏仁核Akt和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SPS&S)建立PTSD大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杏仁核p-Akt和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杏仁核p-Akt、p-mTOR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大鼠杏仁核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可能与PTSD时杏仁核神经元的凋亡增加有关。
耿菲刘昊王海涛徐爱军卢鹤翔阚泉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杏仁核AKTMTOR
应激性抑郁症大鼠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的表达。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MAP-2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7 d、14d和21d的体重增长率分别为7.62±0.83和2.51±0.38、16.37±1.82和1.45±0.85、22.93±2.78、9.34±1.32,相对糖水消耗量分别为9.42±1.81和3.81±0.84,糖水偏好百分比为92.49±8.19和76.61±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悬尾不动时间分别为(1.75±0.31)s和(2.95±0.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逃避潜伏期分别为(8.63±1.07)s和(24.76±2.3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模型组pMAP-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12和1.54±0.18,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抑郁大鼠杏仁核组织中MAP-2磷酸化增高。
王海涛徐爱军阚泉李冉
关键词:抑郁症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免疫印迹
LBL+TBL教学法在组胚双语教学中的初步探索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LBL结合TBL教学法在组胚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组胚双语教学中进行LBL与TBL相结合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LBL+TBL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与素质及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与传统的LBL教学法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LBL+TBL教学法优于单纯LBL教学法。
赵毓芳王海涛甄永占阚泉颜京霞高俊玲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双语教学
孕酮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孕酮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谷氨酸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建立谷氨酸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性损伤模型,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孕酮处理前后神经细胞形态变化,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结果孕酮组神经细胞部分形态保持较好,生长情况明显好于谷氨酸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较谷氨酸组减少。结论孕酮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司道文王海涛张廷才阚泉周洪霞张宇新
关键词:孕酮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自噬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的拮抗作用,探讨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通过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在模型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饮片溶液。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自噬基因Beclin-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比降低(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比升高(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拮抗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降低自噬有关。
徐爱军刘昊田艳霞赵毓芳阚泉陈志新王海涛
关键词:抑郁症海马自噬柴胡疏肝散
用Authorware制作实习用组织学课件被引量:3
2006年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组织学的形态教学,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教学模式产生巨大改革。我们教研室利用Authorware将教学中所用组织切片、教师的讲解及动画等综合起来,开发出一套适合学生课余时间自学用的组织学实习课件。该课件为一个可执行程序,不需要安装特殊软件,在具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上即可运行。课件所用图片均采集于上课所用组织切片标本,教师讲解与图片显示同步,并有明确的指示。课件具有很好的交互性,操作界面上有明确的按钮和图标。现以消化腺为例,将制作方法及有关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王海涛周洪霞阚泉高俊玲
关键词:组织学课件WINDOWS组织切片
抑郁症大鼠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表达及神经元凋亡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MAP-2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体重增长率、糖水偏好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pMAP-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观察到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MAP-2磷酸化增高有关。
王海涛刘昊徐爱军阚泉李冉
关键词:抑郁症杏仁核微管相关蛋白免疫印迹法
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5周龄SD大鼠BMSCs。将50只健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1×109/L)、BMSCs治疗B组(3×109/L)和BMSCs治疗C组(5×109/L),每组10只。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一次性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混悬液法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BMSCs干预治疗,各组大鼠于21 d处死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定位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TNF-α、TGF-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性别决定区Y(SRY)蛋白证实BMSCs的归巢。结果:矽肺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矽结节形成、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BMSCs治疗A组较矽肺模型组病理改变有所缓解,BMSCs治疗B组病情缓解更加显著,但BMSCs治疗C组较矽肺模型组病理改变加重。大鼠肺组织TNF-α、TGF-β、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情况:BMSCs治疗C组>矽肺模型组>BMSCs治疗A组>BMSCs治疗B组>对照组,除BMSCs治疗C组与矽肺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BMSCs治疗B组大鼠肺组织中SRY阳性表达,心、肝、脾、肾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外源性BMSCs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赵曼曼崔建忠李冉都凌杰田艳霞阚泉张娟高俊玲
关键词:矽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