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林山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彗星
  • 5篇哈雷彗星
  • 2篇喷流
  • 1篇等离子体
  • 1篇底片
  • 1篇地球
  • 1篇度分布
  • 1篇水天
  • 1篇太阳
  • 1篇太阳系
  • 1篇天空
  • 1篇切平面
  • 1篇中性片
  • 1篇周期彗星
  • 1篇彗星撞击
  • 1篇西汉
  • 1篇西汉初期
  • 1篇利维
  • 1篇亮度
  • 1篇亮度分布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8篇阎林山
  • 6篇胡中为
  • 1篇陈道汉
  • 1篇陶隽
  • 1篇刘麟仲

传媒

  • 3篇自然杂志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数...

年份

  • 3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彗星的非引力效应
1993年
彗星的准确轨道运动的确定是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其显著特点是存在非引力效应。本文评述彗星的非引力效应研究进展,首先回顾这种效应的发现与解释,接着概述标准非引力加速度模型及其结果,最后简述其他非引力模型和讨论彗星爆发与喷流活动产生的短期非引力效应问题及展望。
胡中为阎林山
关键词:彗星哈雷彗星
关于西汉漏刻的特点和刻箭的分划被引量:3
1985年
在西洋钟表传入中国以前的几千年里,漏刻一直是我国古代计时的主要仪器。它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天文学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比十四世纪欧洲出现的日差±30分钟的机械时钟要精确得多。直到十七世纪,开始用摆控制时钟以及随之发明了擒纵钳后,机械摆钟的精确度才大大提高,从而超过了漏刻。西汉漏刻,在我国计时器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出土了好几具西汉漏壶。本文拟从这几具漏壶及图录史料中对两具汉漏壶的尺寸记载,探讨单壶漏刻的型式、特点、刻箭的不均匀分划以及单壶的尺寸与这种分划法的关系。
全和钧阎林山
关键词:漏壶西汉初期计时器计时制机械摆
举世瞩目的“彗木之撞”——苏梅克—利维9彗星撞击木星被引量:2
1995年
1994年7月16—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分裂的20个碎块依次撞击木星,这是人类第一次事先给出预报的重大天文事件,举世瞩目。全世界的地面望远镜、机载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尤里西斯(Ulysses)飞船作了空前规模的观测。首批发布的信息资料达33亿字节,大量图象显示丰富的撞击现象,木星上留下的疤斑持有一个多月,分析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
胡中为阎林山
关键词:彗星木星太阳系
哈雷彗星观测研究的进展评述被引量:1
1990年
彗星的观测研究是当代天文学的前沿领域之一,而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又是其中最为注目的内容。《哈雷彗星观测研究的进展评述》就国际哈雷彗星联测(IHW)对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观测研究结果作了评述,颇有价值。
胡中为阎林山
关键词:尘粒喷流中性片周期彗星
哈雷彗星等离子体彗尾亮度分布的理论分析
1989年
本文借助Nazarchuk的扩散理论模型和有关资料,分析了1986年1月4日哈雷彗星等离子体彗尾的尾轴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相对亮度分布,推算出CO+离子的平均寿命、纵向(沿尾轴)和横向扩散系数,估算了磁场强度,最后进行一些讨论.
胡中为阎林山
关键词:等离子体
哈雷彗星爆发的短期非引力效应被引量:2
1995年
探讨伴有喷流的彗星爆发是否造成可观测的非引力效应。分析哈雷彗星在1985年三次爆发时期的定位资料,结果表明,这三次爆发后哈雷彗星的地心赤经和赤纬跟历表推算值的偏差都明显地大于误差,说明彗星爆发确实造成可观测的短期非引力效应,且此三次爆发情况不同。
胡中为陶隽汤德莹阎林山
关键词:哈雷彗星
地球之水天外来——大气洞、小彗星及陨冰被引量:1
1995年
从卫星拍摄的地球白昼气辉紫外像上发现了暂现的暗斑——大气洞。弗兰克(L.A.Frsnk)用进入大气高层的小彗星瓦解和蒸发的水汽云遮蔽气辉来解释大气洞,推算出每年有上千万颗小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对这种解释,有些学者提出异议,有些学者找出新证据,陨冰很可能就是彗星穿过大气而落到地面的残块。
胡中为阎林山
关键词:慧星地球
1986年哈雷彗星的分裂
1987年
1986年3月25日在新西兰John 山天文台拍摄的9张照片,显示出哈雷彗星的彗核分裂成相隔甚远的两个分立彗核。投影在天空切平面上的分离距离约为5×10~3km。主核和小伴核都呈现有它们自身的彗发。伴核有一个高达几千公里的突出喷流,而且伴核必定在数天以内即消失不见。结合陈培生等的光电观测结果,看来分裂与一个爆发事件相关。并对有些照片作了数字成像增强处理。
陈道汉郑家庆刘宗礼阎林山刘麟仲周兴海武志贤A.C.Gilmore
关键词:切平面天空哈雷彗星喷流流体流动底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