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振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4篇电切
  • 3篇电切术
  • 3篇手术
  • 2篇短周期
  • 2篇尿道
  • 2篇尿动力
  • 2篇尿动力学
  • 2篇不稳定膀胱
  • 1篇等离子电切
  • 1篇等离子电切术
  • 1篇等离子体双极
  • 1篇等离子体双极...
  • 1篇等离子体双极...
  • 1篇电外科
  • 1篇电外科手术
  • 1篇多柔比星
  • 1篇选择性
  • 1篇造瘘
  • 1篇增生

机构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闫振
  • 6篇吴越
  • 5篇张国飞
  • 5篇李飞
  • 5篇邓玮
  • 3篇陈安龙
  • 2篇孙研
  • 1篇李磊
  • 1篇李鹏程
  • 1篇汪清
  • 1篇马俊杰
  • 1篇迪力夏提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犬不稳定膀胱模型的建立及尿动力学评价
2015年
目的建立犬的不稳定膀胱动物模型,观察其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健康雌性比格犬10只全麻下行膀胱颈口环扎术,手术3个月后行尿动力学检测,分析术前及术后相关尿动力值的变化。结果 10只比格犬中有8只成功建立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模型,术后3个月后测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最大顺应性、尿道压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模型成功建立为研究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奠定一定基础,为进行大型动物造模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为今后开展人类微创手术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理论操作平台。
李飞吴越张国飞邓玮陈安龙闫振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尿动力
短周期重复电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 T2期移行膀胱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短周期重复电切术( Re-TURBT)联合吡柔比星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T2期移行膀胱癌的56例,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实验组采取短周期重复电切手术治疗,两次电切间隔为4-6周,对照组采取保留膀胱的部分切除术,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共56例均完成治疗。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6、12个月膀胱最大容量(MBC)、感知膀胱症状分级量表( PPBC)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3、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而第12个月两组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6、12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阳性率、1年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实验组膀胱穿孔者1例、被迫转开放者1例,其发生率约为6.7%。结论短周期重复电切术并联合吡柔比星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推荐临床使用。
李飞张国飞邓玮迪力夏提马俊杰闫振吴越
耻骨上膀胱造瘘四分区前列腺剜切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4年
目的耻骨上膀胱造瘘四分区前列腺剜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212例BPH患者分组,实验组119例,对照组93例,实验组行耻骨上造瘘四分区前列腺剜切术;对照组行传统前列腺剜切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量及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IPSS、QOL、Qmax(mL/s)和PVR(mL),以及术后6个月尿道狭窄和尿失禁并发症。结果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冲洗时间、冲洗液量及住院费用,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IPSS、QOL、Qmax(mL/s)和PVR(mL),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尿道狭窄和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耻骨上膀胱造瘘四分区前列腺剜切术疗效确切,手术时间可控,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张国飞吴越邓玮李飞闫振李磊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短周期多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高龄T_2期高危浸润性膀胱癌45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短周期多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高龄高危T2期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5月对45例高龄高危T2期浸润性膀胱癌采用2~4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电切间隔时间4~6周,电切深度至脂肪层。结果手术时间15~65rain,平均31rain。6例因肿瘤较大[(3.7±0.4)cm]行短周期4次电切,19例[肿瘤大小(3.2±0.5)em]行短周期3次电切,20例[肿瘤大小(2.3±0.6)cm]行短周期2次电切。45例随访4~29个月,复发率24.4%(11/45)。转移率11.1%(5/45),病死率8.9%(4/45)。结论短周期多次经尿道深度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高龄高危T,期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的患者,是一种可以谨慎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
张国飞吴越汪清邓玮陈安龙孙研闫振
关键词:电切术浸润性膀胱癌
PKRP围手术期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实验组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术前2~3d,术后3~4d给药。对照组禁用干扰膀胱逼尿肌或毒草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观察比较2组患者拔出导尿管后24h、3d平均每天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痉挛、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感知膀胱症状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患者0AB症状缓解率。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24h、3d的每天的尿急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膀胱痉挛、QOL评分、IPSS评分、PPBC评分、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后24h排尿次数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3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0.05)。拔除导尿管第3天的Qmax实验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UV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AB症实验组(9/51)、对照组(19/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8/51),患者均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PKRP围手术期应用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防治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小,安全性高,可推荐临床使用。
李飞李鹏程吴越张国飞邓玮陈安龙孙研闫振
关键词: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膀胱过度活动症
腔内离断术对不稳定膀胱犬尿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腔内手术离断部分小梁结构对不稳定膀胱(overactive bladder,OAB)犬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只不稳定膀胱犬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n=5)行解除膀胱出口梗阻,再行膀胱逼尿肌小梁连续全层离断术,对照组(n=4)仅解除膀胱颈口梗阻。2组于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最大顺应性、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检测。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个月的最大尿流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2组间最大尿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3、6个月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犬模型术后第3、6个月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1只犬发生膀胱穿孔不良事件。结论腔内手术离断部分逼尿肌小梁纤维化结构,风险及创伤较小,对提高最大膀胱容量效果明显,可为开展人类治疗OAB提供理论基础及平台,或不失为治疗OAB临床症状的一种新方法。
李飞吴越闫振
关键词:腔内手术尿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