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4篇脉学
  • 4篇颈椎
  • 4篇颈椎病
  • 3篇动脉
  • 3篇溶栓
  • 3篇溶栓颗粒
  • 3篇椎动脉
  • 3篇椎动脉型
  • 3篇椎动脉型颈椎...
  • 3篇辨治
  • 2篇眩晕
  • 2篇血浆
  • 2篇血浆ET
  • 2篇血清
  • 2篇血清SOD
  • 2篇再灌注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细胞

机构

  • 16篇山东中医药大...
  • 12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闫伟
  • 6篇齐向华
  • 6篇刘明
  • 4篇曹晓岚
  • 4篇贺青涛
  • 4篇臧运华
  • 3篇陈雨振
  • 3篇孙立军
  • 3篇宋明玉
  • 2篇刘呈祥
  • 1篇王敏
  • 1篇张亚楠
  • 1篇丁晓
  • 1篇毕荣修
  • 1篇滕晶
  • 1篇张庆祥

传媒

  • 5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辨证脉学“上下”脉象要素临床应用举隅
本文通过介绍系统辨证脉学“上下”脉象要素的起源、定义及临床意义,并列举临床经典脉案加以说明,为临床医生临证时提供思路和参考.
闫伟齐向华
关键词:中医病理
颈眩宁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观察颈眩宁冲剂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临床诊断为CSA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颈眩宁冲剂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西比灵口服。结...
闫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
文献传递
溶栓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ILl-β MMP-9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清ILl-β及脑组织MMP-9。结果:慢性脑供血不足可造成大鼠血清ILl-β及脑组织MMP-9的高表达。小剂量中药组ILl-β表达较少,但大、小剂量中药组未见MMP-9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溶栓颗粒可以保护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受损伤脑组织,并可能通过减少血清ILl-β的途径实现。应用小剂量溶栓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可能更有效。
臧运华曹晓岚贺青涛宋明玉闫伟陈雨振
关键词:溶栓颗粒慢性脑供血不足MMP-9
从生物流体力学角度探讨脉象机制被引量:7
2018年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如何客观、规范的表达脉象形成是脉诊客观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流体力学是多学科的综合与交叉,可客观反映人体循环系统的各项参数指标,从本角度探讨循环系统中桡动脉的形成机制是适合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文章从多学科视角总结古今医学对脉象机制的认识,首次从生物流体力学角度系统阐述并解析脉象形成机制,以脉搏波、血液流动、血管壁运动及边界条件为纲解读脉象形成机制,为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闫伟刘明齐向华刘呈祥
关键词:生物流体力学脉象学术探讨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被引量:4
2002年
闫伟毕荣修刘西斗
关键词:独活寄生汤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技术辨治帕金森病验案被引量:1
2022年
帕金森病(PD)采用中医药治疗可改善全身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中西医结合治疗亦取得了肯定疗效。梳理从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运用系统辨证脉学技术辨治的一则验案,因肝郁气滞、瘀阻经络而成颤病,分析探讨特色脉诊技术对本病的辨治,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闫伟刘明齐向华
关键词:帕金森病辨治方法
交感型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闫伟刘明孙立军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中西医治疗
颈眩宁对兔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ET和血清SOD的影响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瘀血证范畴,但由于病因复杂,病机多变,容易反复,一直没有特效的中成药制剂。我院神经内科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在总结前人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自拟平肝熄风...
孙立军闫伟
文献传递
溶栓颗粒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L-1β及MMP-9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用四动脉夹闭(4VO)所致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清IL-1β及脑组织MMP-9。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大鼠血清IL-1β及脑组织MMP-9的高表达。中药组IL-1β及MMP-9的表达较少。结论:溶栓颗粒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受损伤脑组织,并可能通过减少血清IL-1β和脑组织MMP-9的途径实现。
臧运华曹晓岚贺青涛宋明玉闫伟陈雨振
关键词:溶栓颗粒脑缺血再灌注白细胞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
溶栓颗粒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IL-1β及ICAM-1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调气活血通络法组方的溶栓颗粒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炎性介质及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机制。方法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应用尼莫地平作为脑保护剂阳性对照药,中药、阳性对照药采用灌胃给药,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变化,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阳性药物组可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缺血软化灶和出血灶,减少缺血变性细胞的产生,减少脑组织IL-1β及ICAM-1的产生;中药组优于阳性药物组,大剂量中药组优于小剂量中药组。结论以调气活血通络为治疗方法的溶栓颗粒对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减少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曹晓岚臧运华贺青涛宋明玉闫伟
关键词:溶栓颗粒再灌注白细胞介素1Β细胞间黏附分子-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