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建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艺术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叙事
  • 4篇评剧
  • 3篇演剧
  • 3篇艺术
  • 3篇戏台
  • 3篇小剧场
  • 3篇剧场
  • 3篇话剧
  • 3篇成兆才
  • 2篇电影
  • 2篇手法
  • 2篇耍孩儿
  • 2篇情境
  • 2篇小剧场话剧
  • 2篇李叔同
  • 2篇民俗
  • 2篇明月
  • 2篇孩儿
  • 2篇表演
  • 1篇地理志

机构

  • 16篇天津师范大学
  • 6篇山西师范大学
  • 4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1篇钱建华
  • 1篇冯俊杰

传媒

  • 5篇戏剧文学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四川戏剧
  • 2篇中华戏曲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大舞台
  • 1篇戏曲艺术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当代戏剧
  • 1篇芒种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新世纪剧坛
  • 1篇艺术学界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伯男话剧《剩女郎》的蒙太奇手法
2012年
李伯男的话剧作品以密切关注都市人的情感为主,电影学院的求学经历让他的话剧作品也打上了电影的诸多印迹。正在热演的《剩女郎》即是电影蒙太奇手法运用比较成功的作品。论文从蒙太奇手法对话剧语言与动作的组接、对音响与灯光的组接及对话剧舞台调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李伯男话剧的独特魅力。
钱建华
关键词:蒙太奇话剧
民俗文化中的天津天后宫
2012年
始建于元泰定三年的天津天后宫是妈祖文化在北方传播的中心,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地理位置与漕运是妈祖落户天津的主要原因;其次,宋元明清各朝数次的加封,无疑加快了天后信仰的传播。天津的皇会在妈祖本土化的过程中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民俗传承的功利性选择决定了天后宫的庙貌延革。
钱建华
关键词:天后宫民俗
古代雩祭文化与演剧民俗——以析城山石臼村成汤庙碑为例
2013年
一石臼村,原名康林镇,位于山西阳城县城东南约12公里处。金代时因村民掘井至其形似臼的石处得水,喜而易为今名。此村原属台头乡,2001年与桑林乡合并同属蟒河镇。村南即桑林,东又与河南济源接壤。据《阳城县志》载:"当地民性刚强,曾是清代阳城义和团活动的中心,又是抗日战争中在阳城影响较大的早期革命根据地。"①可见此地人情习气。村中原来建有成汤庙一座,始建年代不可尽考。原有建筑为正殿三间,拜殿三间,前有戏台,下为山门。"文革"前拆除,今只存耳房及两个侧门、东西看楼。
钱建华
联曲体与板腔体兼备的戏曲艺术——析雁北耍孩儿戏的音乐特征被引量:1
2009年
山西雁北耍孩儿戏,历史悠久,表演艺术与音乐风格都很独特。关于它的音乐体制一直以来有两种说法,一认为是联曲体,二认为是板腔体。本文通过分析它的两大特色:不完整的曲牌联套和非纯粹的板腔结构特点,认为它是一种介于朕曲与板腔体之间的音乐过渡形态。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艺术特色,从历史原因来看,与清代青阳腔在山西的盛行有关,尤其是曾在山西雁北一代很流行的古声腔"勾腔"(或称高腔)有关。研究耍孩儿戏的音乐特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耍孩儿戏音乐唱腔特色,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弦索腔的流布及吹腔的分布都有帮助,从中可以窥见已不独立存在的古声腔勾腔的艺术特色。
钱建华
关键词:板腔体
评剧《花为媒》的文本与表演艺术传承被引量:5
2012年
《花为媒》是评剧在形成期(20世纪初)的重要启蒙戏,距今已传承了一百年。剧目幽默、风格清新,深受南北方观众喜欢。自1909年前后首演于唐山,就不断地被再加工、传承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评剧院对此剧目又进行去粗取精的整理,从此成为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并于1963年搬上银幕,从此成为雅俗共赏的评剧经典剧目。进入21世纪的2008年,戏曲电视剧的金牌导演李希茂导演了《花为媒》七集戏曲电视剧,成为当年评剧界的重要看点,可见《花为媒》不朽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成兆才最早创作《花为媒》开始,试对戏曲《花为媒》的文本创作本体与流变、表演艺术传承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钱建华
关键词:评剧文本
人物传记电影《一轮明月》的叙事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的《一轮明月》,在叙事情节上表现为散文化的结构方式,不仅展现了李叔同忧国爱教的人生主线,而且也将他青年时代的才情与对母亲的深情完美体现;在叙事手法上充分利用电影蒙太奇与音画关系、细节等进行叙事。将一代高僧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得道高僧的完美品格生动刻画出来,这部人物传记影片风格平淡流畅,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抒情意境与深层意象及导演电影化叙事的不俗功力。
钱建华
关键词:叙事李叔同
电影《夜奔》的“戏中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戏中戏”是电影和戏剧创作中常用的创作手法。从理论上看,这一手法来源于西方后现代文本的互文理论。本文以经典影片《夜奔》为分析对象,从人物关系、情节设置及审美的角度对影片中的“戏中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理解这一创作手法在电影创作中的功用,并加深对影片独特风格的理解。
钱建华
关键词:互文
《一轮明月》的时空叙事手法分析
2013年
《一轮明月》是有关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传记片,在叙事手法上充分利用电影蒙太奇与音画关系、细节进行叙事。将李叔同从风流才子到得道高僧的传奇人生展示出来,这部人物传记影片虽风格平淡真实流畅,却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手法与美学追求。
钱建华
关键词:叙事时空李叔同
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成兆才《杨三姐告状》的叙事艺术
2017年
评剧最早成为经典的现代戏是《杨三姐告状》,这部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作品自1919年上演至今已传演百年。在评剧剧种奠基人成兆才先生的笔下,进行了文本叙事的合理虚构得以传承。剧作文本叙事体现出注重刻画女性形象来体现时代风貌,冲突起因于奸情出人命的商业眼光和注重善恶二元对立设置冲突的特点,在主题立意上《杨三姐告状》坚守人民性,体现了朴素的人道主义关怀。
钱建华
关键词:评剧成兆才
小剧场形体戏剧《罗刹国》的三度创作
2018年
三拓旗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合作的肢体剧《罗刹国》是一部从蒲松龄小说到黄维若剧本创作再到赵淼导演的舞台戏剧。此剧完成从小说到戏剧文本再到舞台呈现,在故事的主题与表现形式上均有不同。原著小说通过海市理想国寓言式表达了蒲松龄一个落寞读书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感叹;戏剧文本增加了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的设置,突出权利的无限私欲会让人变成鬼的主题诣趣;舞台版的《罗刹国》在主题上呈现救赎式解读,表达因为恶所以更要坚守美好、保持自我的昂扬命题,在舞台叙事上多种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皮影、戏曲虚拟表演、傩面具等等,表达了创作主体主动建构中国戏剧美学的追求。
钱建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