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幼亭

作品数:25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黄矮病
  • 15篇小麦
  • 8篇抗病
  • 8篇黄矮病毒
  • 8篇大麦
  • 7篇大麦黄矮病
  • 7篇大麦黄矮病毒
  • 6篇种质
  • 5篇新种质
  • 5篇小麦黄矮病
  • 5篇抗性
  • 5篇BYDV
  • 4篇抗源
  • 3篇株系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吸附
  • 3篇抗性研究

机构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25篇钱幼亭
  • 14篇周广和
  • 7篇刘艳
  • 5篇梁影屏
  • 5篇孙晓平
  • 4篇庄家骏
  • 4篇胡适全
  • 4篇成卓敏
  • 4篇徐惠君
  • 4篇林志珊
  • 4篇贾旭
  • 4篇聂道泰
  • 4篇辛志勇
  • 3篇周希明
  • 3篇俞春江
  • 2篇杜丽璞
  • 2篇赵茂林
  • 2篇张增艳
  • 2篇马有志
  • 2篇王剑雄

传媒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3篇Journa...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 1篇第三届中国国...
  • 1篇第三次全国农...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被引量:105
1991年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迄今在普通小麦中还未发现抗性材料.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发现在小麦族中有13个种具不同程度抗性.中间偃麦草、小麦-中间偃麦草的八倍体衍生物无芒中4和TAF46及由TAF46育成的小麦附加系L_1均高抗黄矮病.以L_1为抗源,采用CSph突变体和组织培养诱导分别育成了抗病的易位系119880和119899.资料表明其抗性由一个显性基因所控制.筛选出pEleAcc3和pPJN8(E_1-T_1)两个互补DNA分子探针,可探测出在普通小麦遗传背景中的中间偃麦草DNA,在Southern杂交中,中间偃麦草及其衍生物的DNA清晰显示出小麦DNA所缺乏的一条特异带,通过比较其相对深浅程度可判断易位系所获的外源染色体片断的大小,作为黄矮病抗性的选择标志.
辛志勇徐惠君陈孝林志珊周广和钱幼亭成卓敏P.J.LarkinP.BanksR.AppelsB.ClarkeR.I.S.Brettell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中间偃麦草抗性
全文增补中
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4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被引量:11
2000年
以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附加系L1衍生抗病系PP9-1为抗源,与小麦推广品种陕7859、丰抗8号杂交并自交,在F6代中选到农艺性状优良的高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3。对YW443及其亲本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YW443高抗大麦黄矮病毒GPV、GAV株系。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RFLP分析和RAPD分析,研究YW43的遗传构成及其抗病基因染色体归属。结果表明:YW443(2n=42)的遗传构成为40条(20对)小麦染色体和2条(1对)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染色体,易位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较小,属于St基因组,小麦染色体7D长臂末端片段被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St长臂末端片段取代,小麦新品系YW443为小麦-中间偃麦草7DS·7DL-7StL易位系,其抗病基因位于7StL末端。筛选出的特异RAPD标记OPR19-900,能检测出L1及其衍生抗病系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7StL片段,可作为鉴定抗黄矮病易位系的1个标记。
张增艳辛志勇陈孝钱幼亭林志珊徐惠君马有志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抗病品系
多枝赖草及其转育后代对大麦黄矮病毒PAV和GAV株系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本文针对大麦黄矮病毒 (BYDV) PAV和 GAV株系 ,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 (ELISA)相结合的鉴定方法 ,对多枝赖草以及它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的二体附加系 Line2 4等材料进行抗性测定。首次证明了多枝赖草对我国 BYDV- PAV和 GAV株系免疫或高抗 ,而普通小麦 -多枝赖草二体附加系L ine2 4以及 2个易位系高耐这
刘艳钱幼亭赵茂林梁影屏孙晓平
关键词:多枝赖草大麦抗性
利用花药培养快速创制小麦条锈病和黄矮病抗性新种质被引量:13
1993年
利用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的部分双二倍体——中5为外源抗性基因供体,通过花药培养途径,在它与几个冬小麦品种的5个杂交组合中,诱导出试管花粉绿苗144株,移栽加倍后,形成了49个加倍单倍体株系。通过小麦条锈病和黄矮病抗性鉴定获得了几个高抗黄矮病或者对条锈病近免疫的新材料。其中DH728对条锈病菌近免疫,2n=44,减数分裂构型为0.070Ⅳ+0.035Ⅲ+21.579Ⅱ+0.456Ⅰ,为双体异附加系;DH549和DH554不但对条锈病菌近免疫,而且高抗黄矮病,2n均为46,减数分裂构型分别为0.068Ⅳ+0.053Ⅲ+22.659Ⅱ+0.386Ⅰ和0.074Ⅳ+0.011Ⅲ+22.579Ⅱ+0.516Ⅰ,两者均为异多附加系;DH718高抗黄矮病,2n=44+tt,减数分裂构型为0.019Ⅳ+21.871Ⅱ+0.889tt+0.222t。初步推定这些材料的条锈抗性和黄矮病抗性来源于它们中所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田间观察、细胞学观察和抗性鉴定表明,这些材料都基本稳定,在抗病育种中可作为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聂道泰庄家骏贾旭胡适全俞春江周广和王剑雄钱幼亭
关键词:花药培养小麦条锈病黄矮病种质
一个抗小麦黄矮病新种质的选育和鉴定被引量:21
1995年
通过广泛的田间鉴定、温室鉴定以及酶联检测(ELISA),从77-5433×中5组合的F_9代中选出一个高抗小麦黄矮病的材料,HG295。HG29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在大部分花粉母细胞中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这说明HG295是一个整倍体材料,遗传上业已稳定。对(HG295×77-5433)F_1代花粉母细胞的观察表明,HG295含有较多的外源遗传物质,可能是一个双体异代换系或具有较大外源片断的易位系。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RAPD标记和Southern杂交等技术,证实了HG295中确实存在来自于中间偃麦草的DNA。
贾旭聂道泰胡适全朱立煌胡含贾双娥庄家骏钱幼亭周广和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BYDV代换系易位系RAPD
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变异法选育抗病虫小麦新种质被引量:5
1999年
赵茂林杨海涛梁宏霞钱幼亭段霞瑜
关键词:花药培养单体异附加系抗病虫小麦新种质染色体数染色体重组
晋南冬麦区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监测及防治策略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连续5年(1996~2000年)采集晋南冬麦区小麦黄矮病标样,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法)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该地区的大麦黄矮病毒流行株系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该小麦黄矮病流行区近五年以GAV株系为主流株系,兼有少量GPV、PAV和混合株系存在。同时对小麦抗黄矮病新品种“临抗1号”进行了GPV和GAV两种株系的抗性测定,明确了该品种兼抗GPV和GAV两种株系。根据小麦黄矮病发生现状,提出了一套以选育推广抗耐病品种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生产服务。
刘艳钱幼亭梁影屏
关键词:大麦黄矮病毒小麦黄矮病酶联免疫吸附法
哈尔滨地区大麦黄矮病毒株系鉴定被引量:2
1996年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田间采集典型小麦黄矮病株25份,用无毒麦二叉蚜(Shizaphis graminum)、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传毒,经生物学分离并用BYDV—GAV、PAV、RPV、SGY四种抗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即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25份标样中由麦长管蚜(Ma)和麦二叉蚜(Sg)传播的有22份,与GAV抗血清有强反应,而与PAV、RPV、SGV抗血清无反应。表明GAV株系是哈尔滨地区大麦黄矮病毒的主要株系。
刘艳钱幼亭梁影屏苗洪芹
关键词:大麦黄矮病毒酶联免疫吸附
1992-1993年BYDV株系监测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1992-1993年BYDV株系监测研究周广和,杜志强,钱幼亭(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监测大麦黄矮病毒(BYDV)株系类型及其分布、主流株系及其年度间差异,是大麦黄矮病(BYD)流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鉴定筛选麦类种质资源抗耐病性,培育...
周广和杜志强钱幼亭
关键词:大麦黄矮病
应用组织培养选育小麦抗黄矮病易位系的研究
1992年
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显示强烈的遗传变异能力,这一发现导致了实现外源基因渐渗的一个新途径。80年代初,W.R.Scowcroft 博士和 P.J.Lankin 博士提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大麦、燕麦、小黑麦和小麦等物种的体细胞无性系的细胞遗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由于组织培养的结果出现更多的染色体重组(易位、倒置和缺失),这就为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外源基因渐渗比例从而获得易位系、代换系、附加系提供了科学根据。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至今在普通小麦中还未发现抗性材料。我们的研究旨在探索组织培养诱导易位系把外缘黄矮抗性导入小麦的可能性。
徐惠君辛志勇杜丽璞林志珊张崇霞赵乐莲钱幼亭P.J.LarkinP.BanksB.Clark
关键词:易位系小麦黄矮病附加系代换系抗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