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英

作品数:77 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40篇细胞
  • 23篇淋巴
  • 20篇淋巴瘤
  • 12篇免疫
  • 11篇基因
  • 11篇病理
  • 10篇增殖
  • 8篇凋亡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8篇病毒
  • 7篇巨细胞
  • 7篇病理学
  • 6篇蛋白
  • 6篇人巨细胞病毒
  • 6篇细胞淋巴瘤
  • 6篇临床病理
  • 5篇肿瘤
  • 5篇K562细胞
  • 4篇术后

机构

  • 4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7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固原市人民医...
  • 1篇久留米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5篇郭英
  • 41篇王哲
  • 30篇黄高昇
  • 21篇梁蓉
  • 21篇冯骥良
  • 17篇闫庆国
  • 17篇王娟红
  • 16篇杨国嵘
  • 11篇张永清
  • 9篇邹长鹏
  • 8篇张伟平
  • 8篇黄高升
  • 7篇刘一雄
  • 6篇陈协群
  • 6篇李娜
  • 5篇田勍
  • 5篇张晓晖
  • 5篇安永辉
  • 5篇郑峥
  • 4篇余璐

传媒

  • 8篇现代肿瘤医学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第10届全国...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全国高等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12篇2003
  • 3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ECK基因在新疆不同民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RECK在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意义。方法 :自身配对法留取维吾尔、哈萨克和汉族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远隔无癌组织,随机抽取3个民族标本各30例,用RTPCR检测RECK表达的情况。结果:RECK在不同民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远隔无癌组织(P<0.05);RECK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汉族(P<0.05);不同民族中,RECK在浸润深度为T1+T2组中的表达量均大于T3+T4组(P<0.05),在TNM病理分期为Ⅰ+Ⅱa组中的表达量均大于Ⅱb+Ⅲ组(P<0.05),RECK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ECK的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局部浸润性及预后有相关性,可能是哈萨克族食管癌高发的因素之一。
田勍李惠武郭英王洪江
关键词:食管肿瘤鳞状细胞癌RECK
日本病理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及启迪
日本病理研究生教育,采用临床技能、科研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多种技能的综合培养过程管理严格;我国病理研究生教育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等问题建议能进行相应改革,以提高病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郭英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研究生教育教育模式高等医学教育
文献传递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微量元素评估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微量元素评估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以胃癌术后3年内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并且作为因变量,各临床病理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匹配,检验匹配后两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匹配后PLR和微量元素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获得独立预测因子,绘制独立预测因子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ROC曲线,获得独立预测因子的最佳诊断截点,并以最佳诊断截点将匹配后患者分为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胃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结果:两组共48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Cu/Zn和PLR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显示,选取PLR=190作为最佳诊断截点来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6%和76.5%,AUC为0.778;选取Cu/Zn=1.72作为最佳诊断截点来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和71.2%,AUC为0.71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PLR<190组胃癌患者术后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PLR≥190组(80.6%、63.6%、51.8%vs 58.5%、41.2%、35.9%,P<0.05);Cu/Zn<1.72组胃癌患者术后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Cu/Zn≥1.72组(84.1%、57.5%、50.9%vs 38.2%、31.2%、31.2%,P<0.05)。结论:术前Cu/Zn和PLR结合各自最佳诊断截点评估胃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英田勍邹长鹏薄常文赵帅何丽王薇
关键词:微量元素胃癌复发转移
黑素瘤临床病例数据库模式初探
2011年
目的建立黑素瘤临床病例数据库,利用该系统对西京医院皮肤科2000年以来黑素瘤病例分析、总结,研究黑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利用ACCESS软件系统,设计包括临床、病理、随访等方面的36个项目,纳入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西京医院皮肤科黑素瘤患者病例,建立黑素瘤临床病例数据库。结果通过建立的黑素瘤数据库,对271例黑素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表明肢端为黑素瘤的主要发病部位,四肢(不含手、足)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色素痣恶变在黑素瘤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建立了黑素瘤临床病例数据库系统,整理、录入了近11年MM临床病例资料,形成庞大的MM临床病例资料系统。为皮肤科其它病种建立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模板。
姚颖郭英李春英高天文
关键词:数据库黑素瘤
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对HL-60/VCR耐药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系HFCL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HL-60/VCR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唑氮蓝(MTT)法进行HL-60/VCR细胞药物敏感实验。建立HL-60/VCR细胞和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苔盼蓝拒染法测定生长曲线;硝基四氮唑蓝(NBT)确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CD11b、CD13、CD14、CD33细胞表面抗原进一步鉴定细胞分化;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结果 HL-60/VCR细胞对多种药物耐药。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HL-60/VCR细胞生长受抑,且与HFCL细胞直接接触组的抑制作用>用transwell组。同时发现HL-60/VCR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同时CD11b和CD14表达增高,CD13和CD33变化不大;且NBT阳性细胞轻度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NA表达下调,以直接接触组为甚。但是P-gp表达无变化。结论 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HFCL能抑制白血病MDR细胞HL-60/VCR的增殖,抑制PCNA的表达,出现G1期阻滞,并部分向单核细胞分化。
梁蓉黄高昇王哲冯骥良张伟平杨国嵘郭英王娟红
关键词:多药耐药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石蜡切片中BCL-6抗原失活机制及修复
2001年
目的 探讨石蜡切片中BCL 6抗原失活机制及修复的最佳方法 .方法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11例石蜡切片分别用二乙胺四乙酸 (EDTA)、柠檬酸、碳酸钠及去离子水 4种与钙离子结合力不同的修复液 ,结合高压、微波和煮沸 3种不同方法修复后 ,比较检出的BCL 6阳性率及强度 .结果 BCL 6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 :EDTA 0 .73>柠檬酸 0 .45 (P<0 .0 1) >碳酸钠 0 .12 (P <0 .0 1) ,去离子水组无 1例阳性 .高压修复阳性率 0 .5 5 >微波修复 0 .2 8和煮沸修复 0 .12 (P <0 .0 5 ) .不同修复液与高压结合修复检出BCL 6阳性率及强度 :EDTA与柠檬酸阳性率分别为 1,0 .82 (P >0 .0 5 ) ,高于碳酸钠组 (0 .36 )和去离子水组 (0 ) (P <0 .0 1) .EDTA组强阳性占 0 .82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结论 EDTA结合高压是修复BCL 6抗原的理想方法 ,钙离子的参与可能是甲醛固定后BCL
张永清黄高昇赵一岭王哲闫庆国郭英
关键词:抗原修复BCL-6淋巴细胞增生
氨基葡糖及其盐酸盐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样分化被引量:33
2003年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 etamide (HMBA)、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证实其分化方向。结果 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K5 6 2细胞在 0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有良好的诱导分化效果 ,诱导K5 6 2向巨噬细胞分化并能使K5 6 2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期 ,与HMBA相比 ,氨基葡萄糖和盐酸盐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结论 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都可能成为新的高效。
王哲乔岩黄高升王爱勤张永清冯骥良杨国嵘郭英梁蓉
关键词:K562细胞细胞分化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BIOMED-2标准化的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BIOMED-2标准化的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在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67例难以从形态上区分良、恶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提取标本中的DNA,进行抗原受体分子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结果67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33例进行了IG和TCR克隆性分析,19例进行了IG和15例进行了TCR克隆性分析。共有25例检测到克隆性重排,从而确诊为淋巴瘤,其中IG克隆性重排有15例为B细胞性淋巴瘤;TCR克隆性重排有8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同时存在IG和TCR克隆性重排2例,为复合性T细胞和B细胞性淋巴瘤;其余42例呈多克隆性,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结论BIOMED-2系统是一种全面优化设计的IG/TCR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系统,是疑难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中鉴别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的客观性手段。
闫庆国黄高昇王哲王璐郭英
关键词:基因重排淋巴瘤
脾复合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脾脏复合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复合性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发生于脾脏的复合性T与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电镜和基因重排等方法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患者男性,36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影像学检查提示脾脏占位性病变。组织学显示瘤组织在脾脏内弥漫性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的梭形,胞浆丰富,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核分裂像,部分核呈空泡状。瘤细胞表达B细胞免疫表型:CD20、CD79、Bcl-2(+),CD10、CD23(-);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CD3、CD8、CD45RO(+);CD4(-)。S-100、CD1a、CD21、CD30、ER、HMB45、Act、Fascin、ALK均(-)。基因重排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基因及TCR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均为阳性。电镜示瘤细胞的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有少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溶酶体。结论:复合性淋巴瘤临床发生率较低,而本例复合性T与B细胞淋巴瘤更为罕见,诊断比较困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分子和分子遗传学并结合临床特点综合分析。
余璐马世荣陈玲郭英李擒龙杨守京
关键词:脾脏复合性淋巴瘤临床病理
贝伐单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根据现有证据优选出最佳维持治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1994/2016-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6.08)、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6-08)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文献,纳入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贝伐单抗联用化疗或其他靶向药,对照组单用化疗加或不加安慰剂,单用贝伐单抗;或贝伐单抗联用不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学评价.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均为平行随机对照试验,均未提及实施分配隐藏.1篇报道采用了盲法.均报道了脱落失访,并行意向性分析,所有文献对生存期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对比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有延长,PFS(HR=0.76,95%CI:0.64-0.90),OS(HR=0.82,95%CI:0.74-0.89);XELOX方案(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贝伐单抗化疗6 wk后,分为XELOX联合贝伐单抗组、卡培他滨联合贝伐单抗组,PFS(HR=1.68,95%CI:1.21-2.35)、OS(HR=1.38,95%CI:0.91-2.08);应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进展后,二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比化疗维持组更具生存优势,PFS(HR=0.76,95%CI:0.69-0.83)、OS(HR=0.83,95%CI:0.72-0.95).化疗联合贝伐单抗3-4级不良反应增加(RR=1.19,95%CI:1.11-1.28).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PFS、OS,但同时3-4级不良反应增加.
马文华安永辉张勇乾郭英李娜
关键词:贝伐单抗转移性结直肠癌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