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星
- 作品数:20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试论先秦法家之尧舜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韩非子》为中心
- 2010年
- 先秦法家学者们认为,尧舜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帝"位",拥有了"权"、"势",继而实行了得民心的"法治"的结果。同时,他们对于尧、舜个人德行的认识以及上古三代之间所实行的"禅让"制的看法也表现出和儒家学者的不一致。
- 郭美星覃丽艳
- 关键词:法家韩非子尧舜
- 《论语》“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浅探
- 2014年
- "知天命"是成就儒家君子人格所必备的前提条件,按照"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理论可以得知,对"天命"的认知离不开对"性与天道"的把握。然而,孔子基于其独特的"言语观",感受到对"性与天道"的认知是个体在"习"中自然体认的结果,从而采取了"以无言代言"的方式,因此出现了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的感叹。
- 郭美星汪微
- 关键词:天道
- 先秦道家“绝巧弃利”思想探析
- 2015年
- 先秦道家在处理"道"与"利"的关系时,首先肯定了人的正当利益诉求,肯定了功利的正当性及人求生的合理性。但道家也看到了过分执着于利益的诉求,往往会走向事物的对立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有鉴于此,老庄一方面号召世人减少对外在之欲的诉求,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过简单素朴的生活;另一方面还从修行方式上提出了知足、不争、无为的主张,希望世人能与大道靠拢,最终超越功利,实现"小国寡民"的治国之境、达到精神与肉体双重自由的圣人之境。
- 郭美星
- 关键词:寡欲知足不争
- 弘扬阳明心学的思想精华 汲取治国理政的理论智慧——“王阳明思想与治国理政”研讨会述评被引量:2
- 2017年
- 将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坚守我国民族的“根”和“魂”的意义上来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2016年5月,他又明确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同时,他还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从严治党的思想智慧,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
- 潘起造郭美星
- 关键词:阳明心学思想精华心外无物
- “为学”与“为道”:先秦道家的认知观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先秦道家思想中,存在着"为学"与"为道"这两种认知方式,其中"为学"指的是对世俗之学的认知",为道"强调的是对大道的体认。从本质上讲",为道"是对"为学"的"绝弃"。两者虽看似矛盾,然而事实上,在道家看来,"为学"是"为道"的基础,是认知的第一个层次";为道"是对"为学"的超越,属于认知的第二个层次;两者对立统一,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先秦道家的认知观。
- 郭美星
- 关键词:为学为道
- 先秦儒道哲学比较研究
- 郭美星
- 试论董仲舒“天人合一”与朱熹“天人合一”相异之处被引量:1
- 2009年
-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问之一,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宋代"天人合一"思想虽是一脉相承,却各具特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侧重于"天"的主宰内涵,而朱熹的"天人合一"更侧重"天"的义理内涵。加之其二人所处时代之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合一"理论阐释之不同。
- 杨秀郭美星
- 关键词:天人合一
- 先秦儒道哲学比较研究——以“道、德、仁、义、礼、利”为核心
- 先秦儒家和道家哲学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之源,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为儒家和道家为主宰。历史上,对儒家和道家之间关系的探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概括而言,可以用“同源而异流,殊途而同归”十个字来总结。本文试图从儒家和道...
- 郭美星
- 文献传递
- 儒家生态智慧与生态养生理论探析
- 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在其哲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体现于儒家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基础之上,看清了人的存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即《易传·序卦传》所谓"有天地然后有...
- 郭美星
- 关键词:儒家生态养生
- 试论先秦道家哲学中的“仁”
- 2023年
- 在道家看来,“仁”本身是不带功利目的、自然生发的亲爱之情,是人内在情感的流露,因此,对于作为自然情感之仁,老庄持赞赏的态度,但是当道德丧失的世俗社会企图将“仁”作为客观的社会责任感与治国的方略之时,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老庄看来,大仁者超越了世俗等差之爱,如天地一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并不以私心干预其中,因此,在体道的过程中,老庄提出了“忘仁”的主张,要世人从社会之“仁”的规范中超越出来,回归自然之仁,然而道家之“至仁”并不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道家哲学应当站在更高层面作为价值追求、境界指向,与儒家“仁义礼智信”互黜互补,才能从中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理论可行性。
- 郭美星
- 关键词: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