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平

作品数:11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对虾
  • 5篇中国对虾
  • 4篇海蜇
  • 3篇幼体
  • 3篇红腿病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药物
  • 2篇水域
  • 2篇水域环境
  • 2篇细菌
  • 2篇虾池
  • 2篇急性毒性
  • 2篇急性毒性试验
  • 2篇海蛰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带菌率
  • 1篇对虾养殖
  • 1篇对虾养殖池

机构

  • 1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郭平
  • 3篇鲁男
  • 3篇刘春洋
  • 2篇邓欢
  • 1篇国际翔
  • 1篇刘亚杰
  • 1篇刘军
  • 1篇严隽箕
  • 1篇王书锦

传媒

  • 7篇水产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对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报道了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对26种抗生素和15种中草药的敏感性及3种常用杀菌剂的杀菌效力。结果表明:对抗生素中氯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高度敏感;对白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四环素、痢特灵中度敏感;对中草药黄岑、黄柏、大黄、黄连高度敏感,对地榆、苦参、野菊花、桉叶敏感。在每ml含有4×10~6个细菌悬液中,经1ppm漂白粉、20ppm生石灰、0.5ppm硫酸铜杀伤作用60min后,存活率基本为零。为防治对虾红腿病的用药选择提供依据。
许美美郭平严隽箕刘亚杰
关键词:药物对虾红腿病
抗菌素对养虾池细菌的抑制作用及预防虾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通过对养虾池水中细菌数量随季变化,主要细菌种类及其对常用三种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药饵预防虾病投喂试验。结果表明:弧菌数量、致病性与温度成正相关,弧菌是养虾池中的正常菌群,对养虾池水中弧菌的抑制作用以呋喃唑酮为最佳、氯霉素次之、土霉素的效果最差,在养虾适当时期开始定期投药饵对避免对虾发病十分必要。
邓欢郭平许美美刘军
关键词:抗菌素养虾池虾病
对虾养殖池水域环境细菌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8
1994年
于1990年6月下旬-10月初期间,每隔7-10d在大连市金州区董家沟镇养虾场突池定点采样一次,3h内带回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计数,研究对虾养殖池水域环境中细菌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虾养殖池水中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势相同;6—7月末,细菌增长比较缓慢;8月初开始,细菌数量增长较快,8月中旬达到全年的最高值,异养菌为3.4×105cell/ml,弧菌为1.9×105cell/ml;而后随着水温的下降,水中细菌逐渐减少。底记泥浆中,细菌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受水温的影响;异养菌最高达6×107cell/ml,弧菌达1.5×106cell/ml。
郭平许美美
关键词:中国对虾养殖池水域环境细菌
孔雀绿对中国对虾各期幼体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8
1993年
孔雀绿(Malachite)也叫苯甲醛绿(Benzaldehyde green),是一种三苯甲烷染料,分子式为C_(23)H_(25)N_2C1;通常应用的商品为其草酸盐2(C_(23)H_(25)N_2)·3C_2H_2O_4。 在目前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过程中,应用孔雀绿治疗虾卵孵化过程中的真菌侵袭,防治各期幼体的真菌病较为广泛。但是,孔雀绿对各期幼体的毒性,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孔雀绿对对虾受精卵。
郭平许美美
关键词:孔雀绿中国对虾幼体毒性
海蜇早期螅状幼体的饵料被引量:12
1987年
自查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的生活史(丁耕芜、陈介康,1981)之后,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都开展了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早期螅状幼体(young scyphistoma)是海蛰一个生命周期中占三分之二时间的水螅型世代的开始,由浮浪幼虫变态而来,
郭平刘春洋鲁男
关键词:海蜇幼体饵料海蛰自查
虾池水域环境细菌数量变动与患“红腿病”虾心脏带菌率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1992年
本文报道了养虾过程中,虾池水和底泥泥浆中细菌数量变化规律以及“红腿病”虾心肌带菌率。结果表明;虾池水细菌数量受季节影响,底泥中细菌数量不受季节影响而一直上升;同期底泥细菌数量均高于池水细菌数量。病虾心脏带菌率随养虾时间延长而上升。并与底泥细菌数量增加趋势相同,与池水细菌数量关系不明显。说明底泥细菌含量过高是引起对虾红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美美郭平
关键词:虾池红腿病对虾
对越冬中国对虾烂眼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越冬中国对虾烂眼病的病因,症状,药物治疗,分离菌9013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烂眼病的发生初步断定是由革兰氏阴性,弧状,端生单根鞭毛的孤菌9013感染所致。大蒜、痢特灵、漂白粉对烂眼病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分离苗9013对新诺明、红霉素、白霉素、吡哌酸、土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显示高度敏感,对丁氨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氯唑青霉素、链霉素、头胞菌素、痢物灵、卡那霉素显示中度敏感,对磺胺嘧啶、青霉素,新青Ⅱ号、羧苄青霉素、磺苄霉素显示耐药性。
邓欢郭平
关键词:中国对虾烂眼病药物
盐度对海蛰各发育阶段幼体的影响——兼论辽东湾海蜇资源锐减的原因被引量:32
1989年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0‰;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幼水母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 作者根据近15年辽东湾北部主要河流的淡水注入量,海蜇产量及本实验数据,结合辽东湾曾出现过三次大减产现象分析,认为前一年夏、秋季海蜇生殖季节河流淡水注入量过多,使河口附近海蜇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的栖息水域盐度聚降,导致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毁灭性死亡,是造成海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作者并提出采取人工培育螅状幼体,选择合适水域进行放流以补充海蜇资源,是海蜇渔业稳定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鲁男刘春洋郭平
关键词:海蜇幼体盐度
重金属对海蜇螅状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2
1986年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螅状体阶段在海蜇的一个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时间最长,即从十月初到翌年五月。在这段时间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螅状体的存活;保持螅状体能够正常生存,是在人工增殖海蜇资源中提高海蜇幼水母出苗量的重要环节。
郭平刘春洋鲁男
关键词:海蜇人工增殖出苗量急性毒性试验
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的分离与回接感染试验被引量:3
1991年
中国对虾“红腿病”是我省近年来养虾业效益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经过病原学检验和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实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是由六种弧菌引起。不同病原菌浓度均可导致感染死亡,感染时间有所推迟。侵染试验感染死亡率低于肌注感染死亡率。
郭平许美美国际翔王书锦
关键词:对虾红眼病病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