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岩凤

作品数:16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8篇关节
  • 4篇内固定
  • 4篇股骨
  • 4篇钢板
  • 3篇脱位
  • 3篇关节功能
  • 3篇关节脱位
  • 3篇钢板治疗
  • 2篇韧带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技巧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胫骨
  • 2篇腕掌
  • 2篇微创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老年

机构

  • 10篇北京市密云县...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郭岩凤
  • 4篇杨国强
  • 3篇张鹏举
  • 3篇王希林
  • 2篇戴君国
  • 2篇张笑
  • 2篇谢冰
  • 2篇张小刚
  • 2篇杨国强
  • 1篇张建国
  • 1篇王西林
  • 1篇张小刚
  • 1篇张建国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理疗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肩锁关节脱位中喙锁及肩锁韧带损伤的特点及修复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肩锁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的2%~16%,严重者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均发生损伤,对肩关节功能影响较大。两组韧带,特别是喙锁韧带是否在固定肩锁关节的同时,一期进行修复还存在争议,现将我院2004年6至2008年8月4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王希林郭岩凤戴君国杨国强吴瑞森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韧带损伤喙锁韧带肩关节功能肩锁韧带
生物型假体加捆绑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加捆绑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骨水泥假体加捆绑治疗,治疗组给予生物型假体加捆绑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与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内骨不连、髋内翻、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0.05)。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都好转。两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IL-6值都明显低于术前(<0.05),同时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05)。术后3个月经过调查,治疗组髋关节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80.0%,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0.05)。结论生物型假体加捆绑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降低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杨国强郭岩凤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生物型假体炎症因子
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32例经影像学诊断的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给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根据椎体复位的程度及椎管骨块占位情况选择病例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12.29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28例,占87.5%,3例部分恢复,占9.4%;1例未恢复,占3.1%。Cobb角由术前平均27.5°(10°~41°)矫正到术后平均4°(0°~10°)。术后CT复查椎管容积明显扩大。ASIA分级C、D级患者均有1~2级的恢复。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时复查的X线片比较,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可以有效地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应掌握适应证、熟悉相关的器械和操作步骤,进行有效固定。
郭岩凤吴瑞森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切开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骨折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6年对9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术后Hb计量)、骨感染、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记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访患者84例,闭合复位组35例,小切口骨折复位组49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余项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基层医院采用小切口骨折复位锁定髓内针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针可准确置入并能准确判断骨折复位情况,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透视损伤,并不增加出血、骨感染及骨不愈合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王希林郭岩凤杨国强吴瑞森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微创
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例(55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32例35足,女19例20足;年龄26~64岁,平均39.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32足,Ⅳ型23足;常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未植骨。结果48例(52足)患者术后获10~22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复位固定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无丢失,1例发生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优32足,良13足,可7足,优良率为86.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维持跟骨的解剖形态。
张鹏举郭岩凤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板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7例,按AO分类标准:A型7例,B型13例,c型7例。结果2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8—18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I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2—16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2.4%。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疗效满意。
张小刚张建国郭岩凤
关键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胫骨远端骨折
腕掌侧切割伤防止肌腱粘连方法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腕掌侧切割伤术中及术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常规清创,并根据术后应用支具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甲组64例,肌腱以改良Kessler法吻合后修复腱周组织,神经行外膜缝合,血管吻合,术后于腕屈曲20。位被动手握绷带卷石膏托固定;乙组77例,同上修复后行Kleineit石膏支具固定,术后2~3d即开始行功能锻炼,观察肌腱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0~3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甲组优36例,良12例,可16例;乙组优52例,良19例,可6例。甲组肌腱粘连16例,其中10例为轻度粘连未行松解,6例为粘连较重行松解;乙组肌腱轻度粘连6例,未行松解。结论腕掌侧切割伤应注意彻底清创及组织修复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术后应用支具等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王希林郭岩凤吴瑞森
关键词:腕损伤肌腱
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捆扎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不可吸收骨科缝线捆扎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25例,行关节镜辅助下不可吸收骨科缝线"8"字捆扎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骨块,通过胫骨内侧双骨道牵拉复位,门型钉"栓桩"法固定。采用Lysholms-Tegner膝关节评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关节镜下观察及术后X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本组2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至12个月,平均7.6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Lachman实验阴性,无膝关节活动障碍,无感染病例。LysholmsTegner膝关节评分为(95.6±1.3)分。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应用不可吸收骨科缝线捆扎固定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好、固定牢靠,术后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较好选择。
张笑张鹏举谢冰郭岩凤
关键词:关节镜
肩峰下横切口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技巧被引量:7
2016年
背景:临床多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近年来,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肩峰下横切口,经三角肌外侧入路MIPPO结合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plate,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应用经三角肌外侧入路MIPPO技术治疗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28-79岁,平均(67.5±1.5)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本组21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6±2.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4-17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6.2±1.4)周。根据Neer评分,优1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VAS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血运破坏少、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正确掌握手术技巧的前提下,MIPPO技术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张笑张鹏举谢冰郭岩凤
关键词:小切口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肱骨近端骨折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2009年
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其治疗目的是恢复稳定、光滑的关节面,最终恢复满意的踝关节功能,因而多采取手术治疗。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我科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蔡景奎郭岩凤吴瑞森
关键词: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吸收踝关节功能疗效满意关节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