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秀琴

作品数:1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艺术

主题

  • 14篇聊斋
  • 6篇聊斋志异
  • 6篇改编
  • 5篇清代
  • 4篇《聊斋志异》
  • 3篇俚曲
  • 2篇道德
  • 2篇地方戏
  • 2篇寓教于乐
  • 2篇评剧
  • 2篇情感
  • 2篇小说
  • 2篇聊斋俚曲
  • 2篇成兆才
  • 1篇道德评价
  • 1篇道德因素
  • 1篇心路
  • 1篇心路历程
  • 1篇宣教
  • 1篇异彩

机构

  • 18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郑秀琴

传媒

  • 5篇蒲松龄研究
  • 3篇戏剧文学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四川戏剧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南大戏剧论丛
  • 1篇天津市社会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楼梦》中的植物世界与情感世界被引量:2
2019年
《红楼梦》呈现出一个丰富的植物世界。作家在小说中涉及到的花草树木主要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在植物世界与情感世界的交相辉映中,使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更为丰满,并赋予《红楼梦》中的文学世界以浓郁的诗情画意。《红楼梦》中的植物多具有隐喻性,不仅突显了人物的个性,映衬着他们的命运,还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郑秀琴
关键词:《红楼梦》植物世界情节设置
奇情异彩《鹦鹉媒》
2015年
钱惟乔的《鹦鹉媒》是已知最早一部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戏曲作品。作家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增饰,使戏曲的故事情节更显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戏剧冲突也更加尖锐。作家还巧妙地以鹦鹉作为贯穿剧情的重要线索,使全剧前后呼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之,《鹦鹉媒》不失为一部改编得较为成功的清代"聊斋戏"。
郑秀琴
从封建文人的富贵神仙歌到悲喜交加的磨难曲——改编自《聊斋志异·张鸿渐》的两种俚曲
2016年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代表了他在俗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改编自《聊斋志异·张鸿渐》这篇小说的俚曲有两种——《富贵神仙》和《磨难曲》,后者代表了蒲氏俚曲的最高成就。尽管二者取材于同一篇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却可以看出作家创作态度、世界观和创作手法的显著变化;这两种俚曲还具有聊斋俚曲的共同特质:"俗"与风趣幽默。
郑秀琴
成兆才与评剧“聊斋戏”被引量:1
2018年
评剧奠基人成兆才一生创作剧本一百余个,其中有三十一个题材来源为古典小说。在他的剧作中,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剧目有四个,尽管数量不多,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四个剧目既保持了小说原作的神髓,又融入了某些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想,成为人物鲜活生动,曲词清新活泼,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具有时代新精神的经典之作,它们在评剧舞台上的演出经久不衰,至今仍为广大北方观众所喜闻乐见。
郑秀琴
关键词:成兆才评剧
清代“聊斋戏”的总体特征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从清代传奇、杂剧中的"聊斋戏"的剧目出发,概括其总体特征:它们在艺术结构和故事情节方面与原作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以一个或两个中心道具引发出主要情节,并贯穿整个剧作,使其更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感;在语言上呈现出两种不同趋势:极度雅化和低劣恶俗;多贯穿着劝善惩恶和因果报应思想,注重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郑秀琴
关键词:清代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试论清代“聊斋戏”中的道德因素
2009年
清代"聊斋戏"蔚为大观,具有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即作家们都自觉地借戏曲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每一部"聊斋戏"的主人公身上都具有令人崇敬的高尚品质,剧作家们借此以达到一种教化人心的目的,使观者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受到灵魂上的洗涤。
郑秀琴
关键词:道德因素教化
蒲松龄的心路历程与《聊斋志异》的创作被引量:1
2007年
蒲松龄在坎坷的人生境遇下发愤著述,写下了中国文言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聊斋志异》。可以说他的情感生活、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作心态都寄托在了《聊斋志异》当中。
郑秀琴
关键词:《聊斋志异》怀才不遇创作心态情感生活
“聊斋戏”改编中的作家因素
2013年
自《鹦鹉媒》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参与了"聊斋戏"的创作。由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背景和经历都有所不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观和审美观也会影响到戏曲的改编,在对"聊斋戏"的改编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认识。从改编自《西湖主》的两部戏曲作品可以探讨作家因素在"聊斋戏"中的重要作用。
郑秀琴
关键词:改编
晚清才女刘清韵与她的“聊斋戏”
2015年
刘清韵是我国近代戏曲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聊斋戏"善于揭示人性的复杂,常爱憎分明地对人物进行道德批判,对正面人物和反面形象进行有意的美化与丑化。她在剧中并以道德评价的结果来决定人物和其家庭的最终命运,同时这些"聊斋戏"也表现出对女性的关爱与尊重。
郑秀琴
关键词:刘清韵女作家道德评价
论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被引量:1
2017年
在青柯亭刻本问世不久,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就开始不断涌现,尤其是评剧和川剧中的'聊斋戏'格外引人注目:前者真正做到了雅俗结合,赋予'聊斋戏'以崭新的时代内容,使之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后者从数量上来看是各剧种'聊斋戏'的翘楚,是聊斋文化的重要分支。清代地方戏中的'聊斋戏'是我国古典小说向戏曲转化较为成功的范例,不仅对《聊斋志异》的传播接受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显示出《聊斋志异》恒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文化价值。
郑秀琴
关键词:《聊斋志异》地方戏改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