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昕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病毒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综...
  • 2篇综合征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应答
  • 2篇发热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发热伴血小板...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多器官损伤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性病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平扫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学法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郑昕
  • 4篇杨东亮
  • 2篇彭程
  • 2篇吴珺
  • 2篇揭盛华
  • 2篇徐玲
  • 1篇何生松
  • 1篇柯晓煜
  • 1篇王华
  • 1篇王华
  • 1篇卢银平
  • 1篇童巧霞
  • 1篇刘婷
  • 1篇徐春利
  • 1篇魏屏
  • 1篇朱彬
  • 1篇姚景宏
  • 1篇夏幼辰
  • 1篇赵雷
  • 1篇王俊忠

传媒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oll样受体参与慢性HBV感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全球大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慢性HBV感染可致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BV慢性感染的结局取决于病毒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包括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之间的相互作用。天然免疫在HBV持续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近来大量的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家族(Toll-likereceptors,TLRs)在启动天然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TLRs在HBV慢性持续感染中的影响予以综述。
徐春利吴珺郑昕杨东亮
湖北地区119例 HCV 1b 型 NS3丝氨酸蛋白酶区的序列变异研究
2015年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1b 型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e protein 3, NS3)丝氨酸蛋白酶区序列的变异规律及影响意义。方法使用基因型别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 PCR 的方法扩增119例慢性 HCV 1b 型患者血清中 HCV NS3区。对 PCR 产物进行测序后获得 NS3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119例 HCV 1b 型 NS3区序列的同源性及种系进化,分析 NS3丝氨酸蛋白酶区的变异情况及重要功能位点的突变情况。结果湖北地区 HCV 1b 型与 HCV 1b 型标准株及亚洲地区序列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94%及87.6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达96.83%及92.39%,而与欧美地区1b 型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85.5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7%及93.38%。进化树分析提示湖北地区序列与中国其他地区序列亲缘性较接近,而与日本、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地区的1b 型亲缘性较远。 NS3丝氨酸蛋白酶区185个氨基酸内有34个位点有氨基酸突变,但其重要的功能区包括催化酶底物特异性结合位点以及 Zn2﹢结合位点在所有序列中均高度保守,无一例发生突变。结论对湖北地区 HCV 1b型 NS3丝氨酸蛋白酶区的变异规律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对 HCV 1b 型基因组变异情况的认识。为了解 HCV1b 型在中国地区的进化过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夏幼辰潘雯柯晓煜王华卢银平郑昕揭盛华何生松吴郡杨东亮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NS3
肝脏免疫学研究若干进展与挑战被引量:6
2019年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免疫器官,具有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免疫等多种功能。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炎、肝硬化和肝脏肿瘤等肝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加强对肝脏免疫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肝脏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变化,也有助于对肝脏疾病防治药物及策略的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肝脏免疫学已成为多学科合作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杨东亮刘嘉吴珺郑昕
关键词:肝脏免疫
留学生的感染病学教学中临床案例资料库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为了提高对MBBS 留学生的感染病学教学质量,提升感染病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通过分析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科室的教学现状,组织师资力量,编写、建立了标准化的临床案例资料库,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往届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临床案例与传统教学结合能提高MBBS 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结论在感染病学的教学中适时采用临床案例能提升对MBBS 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姚景宏郑昕赵雷童巧霞刘婷
关键词:感染病学留学生教学医学教育教学法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变化特点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探索其作为早期预测SFTS患者重症化趋势的价值。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28例SFTS患者(其中死亡组70例,存活组358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SFT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常见,死亡组较存活组更易出现出血症状(出血发生率41.4%比26.5%);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显著延长。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TT、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在第5~6天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第7~8天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均早于血小板计数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出现差异的时间(第9~10天)。SFTS病死率随基线DIC评分升高而升高,当DIC评分达到6时,病死率达到66.67%。疾病过程中显著的凝血异常介导血小板消耗过多,凝血相关指标较血小板计数对早期识别SFTS重症化更有帮助。
徐玲王华梁博云王桐郑昕彭程
关键词:发热血小板减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难治性并殖吸虫病二例被引量:1
2014年
例1 男,12岁,湖北恩施人.2012年9月因消瘦、乏力、纳差1周到当地医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于2012年7月在恩施山区游玩时食用两只烤溪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8.38×109/L,嗜酸粒细胞0.082,并殖吸虫抗体阳性,胸部CT平扫提示右肺感染性病变,右侧液气胸并叶间积液,左侧少量胸腔积液,腹部B型超声提示少量腹腔积液.
胡韵郑昕揭盛华彭程杨东亮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胸部CT平扫少量胸腔积液嗜酸粒细胞感染性病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导致多器官损伤的病理特征
2024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新发突发传染病。现对SFTS患者骨髓、脾脏、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及胃肠损伤的病理特征进行综述, 以帮助临床医师更深入地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导致各脏器损伤的特点。
王桐王俊忠郑昕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器官损伤病理特征
糖皮质激素在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近年来,各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且起病急骤,病死率高。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和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可有效诱导抗炎症因子合成,抑制促炎症因子分泌及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募集和吞噬,发挥了强大的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间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器官灌注的功能[1]。
熊磊群魏屏郑昕
关键词:病毒性传染病糖皮质激素血流动力学状态免疫功能低下抗炎症因子
猴痘病毒的免疫应答特征和防治策略被引量:1
2023年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并非新发传染病,而2022年却在非洲以外的地区以某种新的方式传播。虽然我国少有猴痘病例的报道,但病毒无国界,猴痘病毒持续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猴痘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免疫应答和预防、治疗方式等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猴痘疫情的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田山黄冰露郑昕
关键词:猴痘新发传染病病毒疫情
111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
202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11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肝功能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2月5日至3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11例老年COVID-19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肝功能情况分为重症组(n=40)和普通组(n=71)、肝功异常组(n=86)和肝功能正常组(n=25)分析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1例患者中有86例(77.5%)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其中28例(25.2%)出现肝损伤。重症组患者TBil、AST、ALP和GG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普通组患者(P值均<0.05);肝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在年龄、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的应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功能异常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重症组患者更易出现TBil、AST、ALP和GGT升高;老年患者肝功能异常可能与病毒直接感染肝脏以及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徐玲朱彬梁博云刘京卢思虹李苏萌郑昕
关键词:老年人肝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