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建扬

作品数:1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甘薯
  • 6篇育种
  • 4篇淀粉
  • 4篇选育
  • 4篇杂交
  • 4篇甘薯新品种
  • 4篇高淀粉
  • 3篇远缘
  • 3篇远缘杂交
  • 3篇后代
  • 2篇性状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遗传育种
  • 2篇远缘杂交后代
  • 2篇杂交后代
  • 2篇种质
  • 2篇种质创新
  • 2篇作物
  • 2篇作物遗传
  • 2篇作物遗传育种

机构

  • 18篇莆田市农业科...

作者

  • 18篇郑建扬
  • 15篇钟玉扬
  • 15篇崔纪超
  • 11篇中奕
  • 3篇郑光武
  • 2篇林志敏
  • 2篇刘文滔
  • 2篇彭建平
  • 2篇林俊扬
  • 2篇陈伯钦
  • 2篇朱万里
  • 1篇陈德禄
  • 1篇许国城
  • 1篇李碧琼
  • 1篇林志敏

传媒

  • 3篇福建农业科技
  • 3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品系的早熟性鉴定被引量:1
2022年
为筛选出生育周期短、综合性状优异的早熟型甘薯品种。对2020年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的24个甘薯新品种进行栽后90 d形态特征、结薯习性、薯块品种和产量相关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黄金薯3号和黄金薯1号整体表现较好,鲜薯产量可分别为对照的90.87%和88.97%,商品薯(大中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67%、-5.64%,建议可扩大这2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验证其早熟性。
颜墩炜钟玉扬武小霞余金姜郑建扬崔纪超
关键词:甘薯早熟性
特用薯新品种南方(莆田点)区域试验初报被引量:2
2014年
2013年国家特用薯新品种南方(莆田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福薯24号、福宁紫3号、广紫8号、莆紫薯3号等4个品种比较符合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适宜在类似莆田生态的南方地区示范种植。
钟玉扬中奕崔纪超朱万里林志敏郑建扬
甘薯抗源品种(亲本)选育研究与利用
郑光武刘文滔方树民中奕林俊扬黄锦龙郑建扬
该项目筛选出鉴定福建省保存的甘薯抗病品种资源,创新选育出高抗(或具兼抗)福建甘薯主要病害蔓割病和薯瘟病的甘薯抗源品种(核心亲本),提供育种利用,育成抗病、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若干个。产品核心抗源C180(莆薯180)是以...
关键词:
关键词:甘薯抗病育种亲本筛选
福建省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04年
就特种甘薯的产生及其特点、类型 ,分析了福建省研究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对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其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郑光武刘文滔林俊扬李碧琼郑建扬许国城陈德禄
关键词:甘薯
一种运用远缘杂交选育甘薯品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远缘杂交选育甘薯品种的方法,属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本发明采用以甘薯×木薯远缘杂交后代和普通甘薯品种(系)为亲本,进行一次或多次有性杂交,从各杂交后代中根据育种目标筛选甘薯新品种(系)。对获得的杂交种子...
崔纪超余金姜中奕钟玉扬彭建平林志敏郑建扬林世英
文献传递
叶菜型甘薯“莆薯53”不同栽植方式产量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研究了垄畦和平畦两种栽植方式对叶菜型甘薯品种"莆薯53"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畦栽植和平畦栽植平均每667 m2蔓尖产量可达2 093.83 kg和2 227.54 kg;栽后80 d左右,蔓尖日产量达最大值。蔓尖采摘6次后,垄畦栽植和平畦栽植每667 m2块根产量分别达959.33 kg和534.02 kg。
崔纪超中奕钟玉扬郑建扬
关键词:叶菜型甘薯平栽垄栽
紫肉甘薯新品种‘莆紫薯3号’选育及特性鉴定被引量:2
2019年
莆紫薯3号是以日清1号和台引2号为亲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肉甘薯新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5016)。对莆紫薯3号的形态特征、品质、抗病性、生产力和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莆紫薯3号地上部长势平稳,茎叶不易早衰,生育期应保持在150 d以上;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7.51%和14.35%;薯块干率27.73%,比对照高1.88%;食味评分75.4分(对照为70分),优于对照;薯块粗蛋白和可溶性糖高于对照,还原糖低于对照;中抗蔓割病,中感薯瘟Ⅰ型,感薯瘟Ⅱ型。
崔纪超余金姜中奕钟玉扬郑建扬
关键词:紫肉甘薯选育
福建省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对甘薯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为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20份甘薯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条ISSR引物共获得扩增条带8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74条,多态率达84.091%。20份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36~0.88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44。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5时,将20份甘薯育成品种分为三类,其中莆紫薯18为第一类,金山75为第二类,其余均被分到第三类。福建省甘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亲缘关系较近。
武小霞崔纪超钟玉扬余金姜颜墩炜朱锦乐郑建扬中奕
关键词:甘薯育种聚类分析
基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的甘薯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2023年
【目的】基于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对福建甘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为福建省甘薯育种亲本选配和遗传背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育成及引进的24个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利用筛选出的28条ISSR引物和27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PSS 26.0的组间联接法和平均欧式距离法进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利用NTSYS-pc 2.1进行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基于ISSR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8时,24个甘薯品种被分为三大类:第Ⅰ类为泉薯76、泉薯12号和龙薯14号;第Ⅱ类包含徐紫薯2号、泉薯10号、莆薯20、福薯24号、莆紫薯18和福宁紫3号;其余15个品种归在第Ⅲ类。28条ISSR引物和27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条带362和364条,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8.73%和83.79%,部分引物多态率高达100.00%,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676和1.83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071和1.4631,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435和0.2730,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705和0.4124。基于ISSR分子标记,24个甘薯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74~0.851,在遗传相似系数0.728处可分为三大类:第Ⅰ类仅包含福宁紫3号,第Ⅱ类包含福薯24号、徐紫薯2号、莆薯20、莆薯53、莆紫薯18、莆紫薯3号、福薯404和莆薯16,其余15个品种归为第Ⅲ类。基于SRAP分子标记,24个甘薯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91~0.879,在遗传相似系数0.696处可分为三大类,第Ⅰ类仅包含泉薯76,第Ⅱ类包含莆紫薯18和徐紫薯2号,其余21个品种归为第Ⅲ类。引物UBC899可用于构建24份甘薯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结论】ISSR和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检测效率较高,均适用于甘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分析。24份供试甘薯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农艺性状聚类结果与分子标
武小霞崔纪超钟玉扬余金姜颜墩炜郑建扬
关键词:甘薯分子标记指纹图谱
高胡萝卜素型甘薯新品种莆薯17块根生长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2023年
为研究高胡萝卜素甘薯新品种莆薯17块根生长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在栽插后75、90、120、140 d分别取样,测定鲜薯中主要营养成分β-胡萝卜素、蛋白质、总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总氨基酸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升高—降低”的波动曲线;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波动曲线相似,表现出“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粗纤维含量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含量表现出先缓慢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鲜薯维生素C含量与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相关。
钟玉扬崔纪超余金姜武小霞洪鼎剀郑建扬
关键词:营养品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