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帅

作品数:35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动脉
  • 9篇心房
  • 9篇手术
  • 6篇动脉瓣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科
  • 6篇外循环
  • 5篇心房颤动
  • 5篇心脏
  • 5篇主动脉
  • 5篇主动脉瓣
  • 5篇微创
  • 5篇二尖瓣
  • 4篇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心耳
  • 4篇胰腺
  • 4篇旁路移植
  • 4篇左心
  • 4篇左心耳

机构

  • 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5篇郑帅
  • 19篇孟旭
  • 14篇张海波
  • 10篇王坚刚
  • 8篇王盛宇
  • 7篇曾文
  • 7篇焦玉清
  • 6篇孟斐
  • 6篇韩杰
  • 5篇王胜洵
  • 5篇许春雷
  • 5篇李岩
  • 4篇王绿娅
  • 4篇杜杰
  • 4篇贾一新
  • 4篇陈宏
  • 4篇张春晓
  • 3篇赵铁夫
  • 3篇周玉杰
  • 3篇张明

传媒

  • 8篇心肺血管病杂...
  • 7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国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停跳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转为体外循环辅助时是否停跳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 2016~2018年北京安贞医院行非体外循环CABG术中转行体外循环辅助的手术患者177例。根据术中心脏是否停跳,将患者分为两组:不停跳组: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63.53±6.98)岁,应用体外循环下不停跳CABG;停跳组:101例,男66例、女35例,年龄(63.98±8.37)岁,应用体外循环下改良灌注CABG。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围术期死亡14例。停跳组桥血管平均流量高于不停跳组(P=0.033),桥血管搏动指数低于不停跳组(P=0.001),两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P=0.036)、体外膜肺氧合(P=0.038)、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P=0.014)、呼吸机辅助时间(P=0.021)、ICU监测时间(P=0.012)、围术期死亡率(P=0.025)和术后6 d射血分数(P=0.02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中转体外循环辅助下改良灌注的停跳CABG较不停跳CABG能够得到更好的围术期临床效果,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赵铁夫王盛宇张春晓张明曾文王坚刚郑帅陈宏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不停跳
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超大瓣环患者的支架加宽和人工腱索辅助下TAVI技术被引量:1
2022年
非钙化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noncalcified pure aortic insufficiency,NPAI)是老龄化社会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大多数NAPI患者可见其主动脉瓣环明显扩大且其病变主动脉瓣缺少钙化灶支撑,故对于这类患者难以常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进行治疗。本中心回顾性总结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共12例老年NPAI合并瓣环扩大(noncalcified pure aortic insufficiency with aortic annulus dilatation,NPAI-AAD)患者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和/或人工腱索外辅助锚定技术进行治疗的随访结果。患者术前常规进行门控全心动周期增强CT检查,瓣环直径大于29 mm(J-Valve最大型号为直径29 mm)的NPAI-AAD患者入选。术前CT评估收缩期瓣环直径29.2~32.6 mm,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系统评分(Society of Throacic Surgeons,STS)4~15分,年龄73~85岁。术中介入瓣膜常规冲洗后,裁剪医用涤纶片合适大小,使用4/12带针涤纶缝线分别在介入瓣膜纵向3个长矩形支架外缝合6~8针,固定3个涤纶片以增宽介入瓣膜支架外周直径3~4 mm。对于主动脉瓣环直径大于30.5 mm的患者在介入瓣膜支架下缘分别穿入4-0 prolene滑线以协助瓣膜锚定。后将经处理的介入瓣膜于冰水中压载至输送鞘中。常规左侧肋间小切口经心尖穿刺途径心脏搏动下完成TAVI手术。1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介入瓣膜,均使用J-Valve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技术,6例联合使用人工腱索锚定技术。其中1例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技术时,术中瓣膜移位,拖放至降主动脉锚定,然后取第2个介入瓣膜,使用介入瓣膜支架外加宽联合人工腱索锚定技术顺利完成TAVI手术。围手术期因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但其瓣膜位置及功能良好。余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复查未见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关闭不全、轻度关闭不全5例、余均为微量关闭不全。随访6~24个月,11例均无�
张海波孟旭王胜洵郑帅孟斐吴凯胜刘巍周玉杰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环多器官衰竭心脏搏动
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强化程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中钆延迟强化程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记录钆延迟强化是否出现,钆延迟强化程度的相关变量:钆延迟强化的异常心肌容量占总的心肌容量的百分比。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情况,通过电话及门诊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脏移植。结果:经过2年的随访,其中12例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患者发生心脏移植。钆延迟强化的出现在事件组与非事件组中并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钆延迟强化程度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49,95%CI:1.019~1.079,P<0.001)。结论:钆延迟强化程度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宋德利郑帅刘彤董建增朱平辉马晓海赵蕾陈辉杨秀秀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磁共振
上午和下午及晚间不同时间段手术对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上午、下午、晚间不同时间段手术对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瓣膜外科中心开展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开始时间分为上午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8:00—10:30,54例)、下午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12:00—14:30,87例)、晚间手术组(手术开始时间17:30—20:00,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果上午、下午和晚间手术组各有1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9%(1/54)、1.1%(1/87)和2.5%(1/4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3)。3组术后住院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期间非计划二次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氧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午、下午和晚间不同时间段进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晚间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是安全的。
郑帅王坚刚张海波王盛宇孟旭
关键词:主动脉瓣置换昼夜节律体外循环
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对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评价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对主动脉瓣膜置换(AVR)手术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连续收治的496例AVR患者,其中AVR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28例,单纯AVR 468例.用倾向性评分按1∶3进行匹配,匹配后AVR+射频消融组28例,AVR组84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AVR+射频消融组在AVR同期行左心房或双心房射频消融,而AVR组单纯行瓣膜置换.比较2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VR+射频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AVR组[(93±61)min比(59±45) min、(65±40) min比(40±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14(5,18)h比8(4,18)h、17(8,32)h比16(6,21)h、(7.0±2.4)d比(7.5±3.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透析,术后30 d无再次入院和死亡,2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呼吸机辅助时间> 24 h:10.7% (3/28)比6.0% (5/84),因出血开胸止血:3.6% (1/28)比0.0% (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R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增加围术期死亡及其他不良事件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郑帅焦玉清张海波李岩韩杰孟旭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
中国左心耳闭合预防心房颤动卒中外科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3年
心房颤动(房颤)增加中风和动脉栓塞风险, 增加病死率。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能够明显减少卒中, 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如疗效不确定、易受食物药物影响、药物浓度窗口窄、增加出血风险等等。研究发现单纯房颤患者90%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1,2]。因此闭合左心耳就会明显减少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 减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瓣膜病学专业委员会亚洲心脏瓣膜病学会中国分会孟旭郑帅
关键词:左心耳动脉栓塞华法林抗凝药物出血风险卒中风险
高血压对小鼠血管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早期血管损伤中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3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组,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分别灌注生理盐水和Ang II 1500 ng/(kg·min),于第7天取主动脉,提取RNA后进行基因芯片分析;采用鼠尾套法检测小鼠尾动脉血压、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取其胸主动脉进行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 II组在灌泵7天时血压升高[(105±7)vs.(148±14)mmHg,1mm Hg=0.133 kPa,P<0.00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骨桥蛋白基因表达明显升高(>50倍);real-time PCR验证骨桥蛋白表达升高3.9±0.9倍,P<0.05;免疫组化显示主动脉OPN表达增加。结论 Ang II导致高血压情况下,血管组织OPN表达增高,可能参与高血压血管损伤的过程。
王吉静李玉琳王月丽郑帅贾立昕王绿娅杜杰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损伤炎症反应骨桥蛋白血管紧张素II
外科去除左心耳的现状与进展
2015年
左心耳(LAA)是胚胎原始左心房的附属结构[1],LAA是心房颤动(AF)异位激动和左心房血栓的重要来源[2-4],去除LAA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发生和血栓形成.外科结扎或切除是去除LAA的经典方法,经导管心内膜LAA封堵术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外科领域涌现出多种去除LAA的新装置和新技术.
郑帅孟旭
关键词:左心耳左心房血栓LAA异位激动血栓形成微创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血小板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患者术后在院期间血小板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3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行TAV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血小板下降特点分为血小板变化自限性组和非自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超声资料、术中操作资料和术后在院期间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49例,自限性组175例(70.3%),其中男100例、女75例;非自限性组74例(29.7%),其中男43例、女31例,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自限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3.11±8.88)岁,非自限性组为(71.54±10.3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自限性组一般于术后第2 d发生血小板下降,并于术后第4 d达计数最低点,于术后第5~7 d恢复至基线水平;非自限性组血小板变化为单纯上升、下降或无规律波动。自限性组患者术前主动脉瓣狭窄程度更严重(P<0.001),且术中使用更多的体外循环辅助(P<0.001)。术后自限性组患者比非自限性组患者更易出现主动脉瓣瓣周漏(P=0.013)。结论TAVI术后患者血小板变化多呈自限性下降趋势,可能与患者术前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术中使用体外循环装置、术后瓣周漏有关。
李翔宇张海波杨芳宇郑帅孟斐王胜洵焦玉清李岳环吴凯胜沈经纶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血小板
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评价经心外膜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手术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在评价经心外膜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手术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直视下行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2~73岁,平均(57.9±11.5)岁,于术后3个月行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以确定手术效果。以横位及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重建方法评价术后左心耳夹形态、左心耳闭合情况、有无残余左心耳憩室等夹闭术手术效果指标,并计算18例患者左心耳残端平均最大深度,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大于10mm则左心耳残腔过大,残腔内血栓形成可能性明显增高),同时评价左心耳夹附近左心房壁有无手术操作损伤所造成的局部增厚变形及局部血肿形成,以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如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下肺动脉有无左心耳夹放置不当所造成的受压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所有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左心房及相邻解剖结构、左心耳夹均显示清晰。VR像上,均显示左心耳夹体两瓣结构均对合严密,未出现夹体断裂、分离及移位。横轴位及各方位MPR图像观察,所有病例左心耳均完全闭合,夹体远心端均未见夹体远端对比剂漏入形成左心耳憩室,左心耳均见不同程度萎缩。所有患者夹体均呈右上到左下垂直于左心耳短轴走行,左心耳残端平均最大深度(2.14±3.24)mm,均明显小于10mm的夹闭术要求。结论 双源螺旋CT左心房成像可直观显示左心耳心外夹闭术后左心耳夹的形态及位置,观察心耳夹闭合情况,发现有无左心耳憩室形成,测量左心耳残端最大深度,还可对夹体相邻解剖结构是否受到手术损伤做出判断,是全面评价左心耳心外夹闭术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王珏郑帅焦玉清许春雷孟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