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那宇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双斑蟋
  • 2篇昆虫
  • 1篇第二语言习得
  • 1篇第二语言习得...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校健康教育
  • 1篇学校卫生
  • 1篇养老
  • 1篇养老服务
  • 1篇养老服务业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习得
  • 1篇语言习得研究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元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结构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机构

  • 8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沈阳大学

作者

  • 8篇那宇鹏
  • 5篇那杰
  • 3篇王丹
  • 2篇刘卫娜
  • 2篇王洋
  • 1篇周同庆
  • 1篇王月婷
  • 1篇杨威
  • 1篇车菲
  • 1篇江丕文
  • 1篇冷雪
  • 1篇白旭
  • 1篇郭瑞
  • 1篇刘琦

传媒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社会福利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斑蟋复眼和视叶的显微结构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为探索昆虫视觉信号处理的重要神经结构,详细观察和描述了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代表性昆虫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 De Geer复眼和视叶的组织学结构特征。【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组织学切片技术,观察分析了30只双斑蟋的复眼和视叶组织学结构。【结果】双斑蟋复眼约有3400个小眼,均为六边形结构,小眼间隙内分布有机械感受器——感觉毛和钟形感受器。每个小眼均由角膜、晶锥、感杆束、6个网膜细胞及基膜等构成。视叶呈两个扇形结构,由三大神经纤维网构成,分别为神经节层、外髓、内髓。【结论】双斑蟋复眼表面具有少量感觉毛和钟形感受器,每个小眼均由角膜、晶锥、感杆束、6个网膜细胞及基膜等构成,属并列像眼,视叶由三大神经纤维网构成。
那宇鹏冷雪那杰
关键词:双斑蟋复眼视叶
沈阳市小学生近视形成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近视是我国青少年学生中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近几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更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文章通过研究沈阳市小学生患近视疾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其形成的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并结合小学阶段学习内容和身体发育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范鑫磊杨威那宇鹏
关键词:近视学校卫生学校健康教育
昆虫弦音器及其声音感受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11年
弦音器是昆虫类特有的一种机械感受器,亦称弦音感受器或剑梢感受器。它主要具有感知外界声压和体内肌肉运动的听觉功能,研究弦音器的机能结构对揭秘昆虫听觉的神经机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从弦音器多样性和进化入手,重点综述了弦音器的微细结构、基因功能定位、声音感受分子机制及其声压增幅分子生物物理学原理,为昆虫听觉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那杰车菲王月婷那宇鹏周同庆
关键词:昆虫听觉器官分子机制
昆虫气味认知的嗅觉神经结构及分子机制被引量:8
2015年
大多数昆虫主要通过气味认知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探究昆虫气味认知的嗅觉系统神经结构及分子机制,对于完善气味认知神经生物学理论及利用其原理进行仿生学研究等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关于昆虫气味认知科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昆虫神经生物学的视角详细综述了近年关于昆虫气味认知的嗅觉神经结构、分子机制及气味信号的神经传导途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综述结果显示:昆虫对气味的认知是通过嗅觉神经系统的触角感器、触角叶(AL)、蕈形体(MB)等脑内多层信号处理神经结构来实现的。当外界气味分子进入触角感器内后,由感器内特定的气味识别蛋白(OBP)将气味分子运载到达嗅觉感受神经元(ORN)树突膜上的受体位点,气味分子与表达特定气味的受体(OR)结合产生电信号,并以动作电位的形式通过ORN的轴突传到脑内的触角叶。在触角叶经过嗅觉纤维球对气味信息选择性加工处理,再由投射神经元(PNs)将初步的识别和分类的气味信息传到蕈形体和外侧角(LH)等神经中枢,实现对气味的识别和认知。虽然,近年昆虫气味认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阐明昆虫气味认知的神经机制,还有很多问题,例如,触角叶上众多的嗅觉纤维球是如何对嗅觉感受神经元传入的气味信息进行编码处理的?等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了搞清这些疑难问题,我们认为需要提高现有的实验技术水平,加强电生理学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相结合的实验研究,从分子水平探究气味认知的神经机制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那杰白旭郭瑞那宇鹏王丹刘卫娜
关键词:触角叶蕈形体气味受体气味结合蛋白
基于语言脑科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随着现代认知脑科学及脑机能成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第二语言习得本质和过程研究的发展。近年来,应用最新认知脑科学实验技术,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追随课题时脑内电活动变化的可视化研究,逐渐搞清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脑科...
那宇鹏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脑机能学习记忆
文献传递
中国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被引量:1
2015年
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把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对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势和现状进行阐述,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刘琦那宇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
双斑蟋求偶交配产卵的动物行为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双斑蟋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征,揭示这种生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将成对的双斑蟋成虫放入实验箱内,连续观察它们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并记录。将经过交配的雌性双斑蟋单独放入实验箱内,对产卵过程中的特定行为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双斑蟋的求偶以雄性召唤鸣叫开始,相互探求,转而发出求偶鸣声;双斑蟋以雄下雌上的体位进行交配,雄性蟋蟀尾端上翘对准雌性生殖孔,排出精胞完成交配;双斑蟋的产卵行为包括:探索、决定位置、产卵器刺入、产卵器微提、休止期、排卵、产卵器收回等。结论:双斑蟋交配主要以雄性蟋蟀鸣叫探索为主导行为,雌性蟋蟀性选择为交配成功关键,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产卵繁殖。
王丹那宇鹏江丕文王洋那杰
关键词:双斑蟋求偶交配产卵
昆虫额神经节的神经网络结构及功能
2015年
额神经节是昆虫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它参与昆虫的羽化、蜕皮等多种生理行为的调节,在昆虫的生理生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额神经节的神经网络结构及功能对理解昆虫的生理学机制有重要科学意义。综述近年来关于额神经节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围绕额神经节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主要论述了额神经节的解剖学位置、形态结构、组织发育、神经元的种类、运动神经元的类型、与其他神经组织的联系的神经网络结构以及调节昼夜节律、控制前肠肌的自律性运动、控制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调控心跳等的各种生理功能。并提示额神经节可能是一个内分泌器官,通过分泌神经调节因子发挥作用,对其神经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是额神经节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刘卫娜王丹那宇鹏王洋那杰
关键词:昆虫神经网络运动神经元自律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