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肾缺血
  • 3篇肾缺血再灌注
  • 3篇肾缺血再灌注...
  • 3篇天麻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3篇腭裂
  • 3篇隆乳
  • 3篇隆乳术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一期修复
  • 2篇阴囊
  • 2篇阴囊纵隔
  • 2篇阴囊纵隔皮瓣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尿道
  • 2篇尿道下裂
  • 2篇皮瓣
  • 2篇纵隔

机构

  • 11篇广州医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12篇邓慧
  • 7篇程宁新
  • 4篇王原路
  • 3篇陈嘉元
  • 3篇王志明
  • 3篇张小曼
  • 3篇张奕炜
  • 3篇董晓先
  • 3篇梁仲培
  • 3篇陈婉辉
  • 3篇刘凌钊
  • 2篇邓细河
  • 2篇李森凯
  • 2篇钟红
  • 1篇熊清华
  • 1篇方真
  • 1篇宋儒耀
  • 1篇黎凡
  • 1篇王洪涛
  • 1篇裴霞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71例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及初步观察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探索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的可行性 ,并对其效果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对 2 71例 3~ 12个月婴儿完全性唇腭裂进行了一期修复 ,同时对 2 4例裂隙宽大的患儿进行术前腭部矫治 ,对术后 1~ 4年的 116例患儿唇的外形及语音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  2 71例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修复手术 ,术后除 2例发生呼吸困难 ,6例腭部瘘孔形成及 5例伤口渗血外 ,全部愈合良好。研究发现 19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前腭部矫治后 ,齿槽部裂隙左右距离较矫治前平均缩小 6 1mm ;前后距离较矫治前平均缩小 6 6mm ;唇外形评价优良率达 93 1% ,语音评价优良率达 94 8%。结论 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是安全的、可行的。术前腭部矫治可明显缩小齿槽部的裂隙 ,有利于宽大裂隙的修复。
邓细河王洪涛翟佳羽崔颖秋裴霞姜杰黎凡程宁新邓慧
关键词: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一期修复唇裂腭裂
超声检测乳房假体状况对隆乳术后包膜挛缩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 评估在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后并发严重包膜挛缩时进行超声检查对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1例(89侧)手术治疗的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并发严重包膜挛缩(Baker Ⅲ-Ⅳ级)者,按术前是否接受超声检查分为超声组和非超声组。超声组25例(45侧)假体置入年限均≥5年的受术者,接受包膜顶部或全部切除术。非超声组26例(44侧)采用包膜切开松解术或包膜旷(留)置术,假体置入年限≥5年的占53.8%(14/26)。结果 89个乳房假体手术中发现假体破裂或渗漏的55个,发生率为61.7%。超声组手术证实假体破裂或渗漏的达到86.7%(39/45),超声诊断手术符合率92.1%(35/38),术后6个月随访包膜挛缩复发率为5.3%(2/38)。非超声组经手术证实的假体破裂或渗漏率为36.4%(16/44),术后6个月随访包膜挛缩复发率为25.9%(7/27)。两组的假体破裂或渗漏的手术符合率和术后包膜挛缩复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包膜挛缩的评估、假体破裂或渗漏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严重包膜挛缩者,置入5年以上的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率明显增加。建议在严重包膜挛缩者的超声诊断提示乳房假体破裂或渗漏时应用包膜切除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术后复发。
程宁新邓慧吴戴红钟红张小曼丁小邦
关键词:乳房假体包膜挛缩隆乳术
腭裂修复术腭咽肌肉重建与否的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程宁新赵敏邓慧戚可名吴戴红方真宋儒耀
关键词:腭裂修复术腭咽闭合
改变婴儿完全性唇腭裂松弛切口的位置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早期腭裂手术时不同松弛切口位置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60例均在婴儿期一期完成唇腭裂手术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腭裂采用新松弛切口的30例为实验组,随访时平均年龄(8.99±0.79)岁;30例采用传统松弛切口的为对照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11±1.07)岁;另30例无先天性唇腭裂的9岁龄学童作为正常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9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松弛切口位置对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影响。
孙岗裴霞熊清华邓细河邓慧
关键词:唇腭裂婴儿期松弛切口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
阴囊纵隔皮瓣一期修复尿道下裂体会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一次性修复尿道下裂的手术疗效。 方法 :利用阴囊纵隔皮瓣再造尿道 ,一次性修复尿道下裂。 结果 :我们对 2 8例 4岁~ 16岁的儿童应用此手术方法 ,行先天性尿道下裂一期修复术 ,除有一例发生尿瘘 ,二期修复外 ,其余均获成功。其中对 2 1例进行了 3个月~ 12个月的随访 ,未见并发症发生。 结论 :用阴囊纵隔皮瓣一次性修复尿道下裂 ,为重建尿道提供了可靠的血供保证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了一定的美学效果 。
王原路程宁新邓慧李森凯
关键词:尿道下裂阴囊纵隔皮瓣一期修复
应用阴囊纵隔皮瓣Ⅰ期尿道下裂修复
目的探讨一次性修复尿道下裂的手术疗效。方法利用阴囊纵隔皮瓣再造尿道,一次性修复尿道下裂。结果从1993年起共对 28例4~16岁的儿童应用此手术方法,行先天性尿道下裂Ⅰ期修复术,除有一例发生尿瘘,Ⅱ期修复外,其余均获成功...
王原路程宁新邓慧李森凯
文献传递
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高频超声检查与治疗。方法:对19例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患者,采用7.5~10.0MHz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后,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注射隆乳材料大部分被取出,并发症状消失。结论: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通过高频超声检查,有辅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尽量手术抽取隆乳材料是治疗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王原路程宁新何祯平邓慧钟红张小曼
关键词:注射隆乳术并发症高频超声检查外科手术
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使用天麻后 ,在再灌注 6h、12h和 2 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 (p值分别 <0 .0 1,0 .0 5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值分别 <0 .0 5 ,0 .0 1,0 .0 5 ) .结论 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 ,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
刘凌钊邓慧陈婉辉陈嘉元王志明张奕炜董晓先梁仲培
关键词:天麻缺血再灌注损伤
天麻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BUN浓度、肾组织SOD活力、MDA及NO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灌注24h后血清BUN浓度明显下降(P<0.01),再灌注6,12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天麻的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刘凌钊陈婉辉邓慧陈嘉元王志明张奕炜董晓先梁仲培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天麻SOD活力抗自由基损伤BUNP值
自体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植入法纠正唇裂鼻翼畸形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采用自体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植入和可靠固定法纠正单侧唇裂因患侧梨状孔区上颌骨发育不良和鼻翼软骨移位塌陷而造成的鼻翼畸形。方法 自 1996年以来采用自体肋骨、肋软骨、颅骨外板、硅橡胶或膨体聚四氟乙烯等材料植入患侧梨状孔下外侧、鼻翼基底区及鼻翼外侧软骨区 ,抬高患侧鼻翼基底、纠正塌陷之鼻翼软骨 ,以微型钛钉 /板和缝合固定的方法纠正单侧唇裂鼻翼畸形 2 6例。结果 术后创口愈合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9例 ,3~ 18个月 ,表明植入物固位良好、无移位和明显吸收、排斥反应 ,效果良好。结论 组织植入法矫正单侧唇裂鼻翼畸形手术效果确切 ,以坚强内固定技术和缝合方法可减少植入物的移位、活动 ,有助于手术的成功。
程宁新王原路邓慧
关键词:自体组织组织代用品植入法唇裂鼻翼畸形生物假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