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边保华

作品数:36 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耐药
  • 7篇耐药性
  • 6篇AMPC酶
  • 5篇药性分析
  • 5篇耐药性分析
  • 4篇解脲
  • 4篇克雷伯菌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型
  • 4篇肺炎克雷伯
  • 4篇肺炎克雷伯菌
  • 3篇蛋白
  • 3篇乙肝
  • 3篇乙肝免疫
  • 3篇乙肝免疫球蛋...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体感
  • 3篇球蛋白
  • 3篇脲原体

机构

  • 32篇台州学院
  • 12篇浙江省台州医...
  • 4篇台州卫生学校
  • 3篇台州市中西医...
  • 1篇温岭市疾病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食品药...
  • 1篇浙江省台州恩...
  • 1篇台州骨伤医院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36篇边保华
  • 9篇林平
  • 4篇包兆胜
  • 4篇余素飞
  • 4篇项昌富
  • 3篇王福彦
  • 3篇张宇
  • 3篇张慧珠
  • 3篇汪旭明
  • 3篇金海萍
  • 3篇叶永志
  • 2篇金彩云
  • 2篇朱敏
  • 2篇杨慧雅
  • 2篇陈万平
  • 2篇金保富
  • 2篇曹海华
  • 1篇朱灵芝
  • 1篇邹珍友
  • 1篇江旭明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新医药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理专业女生对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况调查被引量:1
2001年
为了解卫校护理专业女生对有关爱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信念情况,便于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减轻她们对AIDS的恐惧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我们于今年10月份对在校的二、三年级部分护理专业女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边保华
关键词:护理专业女生艾滋病知识流行病学
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伴HBeAg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137例双阳性孕妇分为4组:A组从孕16周起注射HBIG,B组从孕20周起注射HBIG,C组从孕28周起注射HBIG,A、B、C 3组孕妇每次均注射HBIG200IU,并间隔4周1次,直至临产;D组作为对照组,不注射HBIG;出生后4组所有新生儿均于16h内和生后2周注射HBIG200IU,满月起按1、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结果新生儿出生时外周血测得HBsAg,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A、B 2组与C组、D组以及C组与D组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5);经随访A、B、C、D 4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6%、5.3%、19.4%和48.5%,母婴传播阻断率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和D组、C组显著高于D组(P均<0.05)。结论对HBsAg伴HBeAg双阳性孕妇,选择孕20周开始注射HBIG比较合适,阻断率最高,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林平王福彦边保华张慧珠张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母婴传播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各分两组,其中各一组作试验组,定期注射HBIG,另两组作对照组,不注射HBIG,然后随访并测定婴儿HBsAg。结果注射HBIG组,对单纯HBsAg阳性孕妇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出生婴儿HB-sAg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IG对单纯HBsAg孕妇预防效果优于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结论HBIG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减少HBV感染率。
王福彦林平边保华张宇张慧珠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产妇会阴切口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型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妇会阴切口感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型。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AmpC酶初筛;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确证产AmpC酶;采用UNIQ-10柱式质粒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细菌质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质粒AmpC酶基因型别。结果三维试验检出15株产AmpC酶菌株,经PCR扩增15株菌株均在405bp处出现阳性条带,经DNA测序证实为DHA-1型质粒AmpC酶。结论我院存在质粒介导AmpC酶流行菌株,质粒AmpC酶主要以DHA-1型为主。
金海萍杨慧雅曹海华边保华
关键词:AMPC酶基因型肺炎克雷伯菌产妇
宫颈糜烂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2017年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表现,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及大肠埃希菌。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和病原体检测技术的提高,宫颈CT感染发病率较以往明显上升[1],因此,CT引起生殖道感染越来越受重视。其感染的特点是临床症状轻,病程迁延。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4]),宫颈糜烂与CT感染密切相关,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梁唤唤边保华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感染宫颈糜烂感染发病率流行病学资料CT感染慢性宫颈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分析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MRSA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29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头孢西丁的药敏试验筛选出MRSA菌株,并采用PCR对其进行MRSA及SCCmec鉴定及基因分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不同SCCmec基因型菌株耐药情况。结果 297株SA经MRSA初筛试验结果 127株为阳性,初筛试验阳性率为42.76%,127株初筛阳性菌株再经mecA基因检测有121株阳性,MRSA确证试验阳性率为40.74%,表型与基因型检测符合率为95.28%。MRSA的SCCmec分型:77株为SCCmecⅢ型,34株为SCCmecⅡ型,3株为SCCmecⅣ型,7株用此法无法分型;药敏试验显示:SCCmecⅡ型与SCCmecⅢ型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相反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00%耐药。SCCmecⅢ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林可霉素类耐药率显著高于SCCmecⅡ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MRSA以SCCmecⅢ型为主要流行菌株,MRSA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表现为多重耐药现象。
林娅叶永志屠雷钧边保华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耐药性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加大开放式实验室建设被引量:8
2005年
介绍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新思路和探讨开放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及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边保华
关键词:实验教学
克痢痧对志贺菌耐药性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复方中成药克痢痧对志贺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使其重新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福氏志贺菌耐药性R质粒进行检测,并选用复方中成药克痢痧对该质粒进行体外消除实验,与传统消质粒剂SDS、盐酸小檗碱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前后R质粒指纹图谱分析,原菌株染色体及7条质粒带清晰可见,经克痢痧作用后的消除子都缺失了相应的质粒带;体外实验克痢痧对志贺菌耐庆大霉素R质粒消除率为4 .88% ,SDS、盐酸小檗碱和空白对照组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6 .79% ,3.71%和0 .2 5 % ;对耐氨苄青霉素R质粒消除率为13.2 2 % ,SDS、盐酸小檗碱和空白对照组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9.2 5 % ,8.96 %和0 .0 6 %。结论:复方中成药克痢痧对志贺菌R质粒具有较好的消除作用。
林平边保华汪旭明包兆胜项昌富朱敏
关键词:克痢痧福氏志贺菌R质粒
43株ICU医院感染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和产AmpC酶基因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本院近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的基因型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采用多重PCR和DNA测序检测分析AmpC酶基因型。结果43株铜绿假单胞菌经DNA提取物作PCR检测产AmpC酶,16株阳性,阳性率为37.21%;测序比对11株为DHA-1型,5株为CIT型。产酶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产酶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显示较高敏感性,酶抑制剂中他唑巴坦抑菌活性明显强于舒巴坦。结论本院ICU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基因型以DHA-1型为主,另检出AmpC酶的基因型为CIT型,在本地区未见有报道;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AmpC酶菌株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林娅陈卫挺边保华叶永志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基因型
社区感染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β-内酰胺酶(AmpC酶)常见于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目前,随着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滥用,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日趋增多,产AmpC酶是其较为主要的耐药机制之一-([1]),已成为引起社区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为了解社区感染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现对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卫生院2015年1月至12月社区分离的57株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基因定位和分型研究,
杨世晓杨世勤边保华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细菌鉴定仪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