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农业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研究
-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粮农作物产区,对青海省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干旱成为了制约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因此,研究东部农业区农业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影响该区春旱和春夏连旱的主...
- 赵璐
- 关键词: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参考作物需水量降水量干燥度
- 文献传递
- 山羊早期胚胎基因组激活过程中高表达lncRNA的筛选和功能研究
-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基因表达调控逐渐从母源调控转换为胚胎调控的一个关键时期称为母源胚胎转换。这个过渡需要整个胚胎内的胚胎基因组的激活,即EGA。在EGA过程中,母源转录本迅速降解,而胚胎基因则被激活。体细胞克隆胚胎发...
- 赵璐
- 关键词:山羊早期胚胎发育长链非编码RNA转录组测序体细胞核移植
- 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可靠性分析与冬小麦产量估算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用于冬小麦产量预测中捕获的数据准确性不高,为指导田块尺度下冬小麦产量的精准预测,需构建高精度的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本研究利用校正后的近地面高光谱数据(Field-Spec 3型野外光谱仪获取)验证低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大疆精灵4型多光谱相机获取),将通过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与经验统计方法结合,采用一元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对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冬小麦进行基于单一植被指数和多植被指数组合的产量估算,其中多植被指数包括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优化的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绿色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GNDVI)、叶片叶绿素指数(LCI)和归一化差异红色边缘指数(NDRE)。结果表明,基于单一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估产模型,一元二次回归模型精度最高,而基于5种植被指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3个生育时期的拟合效果均优于单植被指数模型。一元或多元回归模型在抽穗期的拟合效果最好。冬小麦基于GNDVI指数的一元二次回归估产模型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69、428.91 kg/hm^(2),验证集的R^(2)、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分别为0.76、418.14 kg/hm^(2)、11.56%。基于5种植被指数组合的多元线性回归估产模型建模集的R^(2)、RMSE分别为0.80、340.14 kg/hm^(2),验证集的R^(2)、RMSE、RRMSE分别为0.69、466.75 kg/hm^(2)、12.90%。综上所述,大疆精灵4型多光谱相机捕获的数据在估算冬小麦产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冬小麦产量估算的最适模型为基于抽穗期多植被指数组合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胡田田赵璐崔晓路张俊李澳旗王小昌
- 关键词:冬小麦估产模型植被指数
- 榆林市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规律被引量:7
- 2010年
- 根据选取的榆林市5个代表气象站1985-2006年22年的气象资料,应用FAO-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历年各月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o),并分析了ETo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榆林市5个代表站5、67、月份的ETo之和占全年的比例最大; 各代表站的ETo主要在1996年以后随时间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在1985-1996年,定边、横山的ETo随时间呈极显著减少的趋势,绥德、榆阳、神木的ETo随时间呈极显著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加的趋势线斜率均小于1996年以后的趋势线斜率; 榆林市的ETo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ETo与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气温除了定边站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它各站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平均气温是影响榆林市ETo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
- 赵璐蔡焕杰王健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时间序列
- Penman-Monteith公式与Penman修正式在计算ET_0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1961-2001年关中中部地区3个气象站的月气象资料,分别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Penman修正式计算3站的ET0,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年值大于Penman修正式计算的ET0的年值,且两种方法逐年的计算结果比较稳定。绝对误差ΔET0的变化为-138~44 mm;相对误差变化为0.17%~13.90%。ET0多年月均值在全年各月变化较大,绝对误差ΔET0在4-7月大于0,其他月份都小于0;相对误差1、10、11和12月相对较大,而在其他月份相对较小。导致差异的原因在于两种公式采用了不同的辐射项和空气动力项计算公式和参数,其中春、夏两季空气动力学项的不同是引起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秋、冬两季辐射项不同是引起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两种公式计算的ET0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 张文毅党进谦赵璐
- 关键词:PENMAN-MONTEITH公式ET0
- 不同灌水量下尿素添加适宜氮肥增效剂促进夏玉米灌浆增产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揭示不同灌水水平和氮肥增效剂类型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规律,以郑单958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置2个灌水水平:40 mm(W1)、60 mm(W2);副区在单施尿素(U)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类型氮肥增效剂:脲酶抑制剂(NBPT)、硝化抑制剂(DCD)、双效抑制剂(NBPT+DCD),采用Richards方程模拟夏玉米籽粒灌浆过程,研究不同灌水水平和氮肥增效剂类型对夏玉米各灌浆特征参数的调控效应,同时分析不同处理对夏玉米干物质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氮肥增效剂下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U,DCD和NBPT+DCD的效果优于NBPT;增加灌水量至60 mm,可使氮肥增效剂的增产效果增强,NBPT、DCD和NBPT+DCD的产量分别提高了6.55%、5.36%和10.53%。NBPT、DCD和NBPT+DCD的转运率分别比U增大23.42%、19.58%和45.33%;两个灌水水平下的转运率无显著差异。Richards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夏玉米籽粒灌浆动态过程,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W2较W1水平显著延长了夏玉米总灌浆期持续时间,且延长了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时间,显著提高了缓增期的灌浆速率。3种氮肥增效剂均可提高夏玉米平均灌浆速率,且NBPT+DCD和DCD提高了灌浆快增期的灌浆速率。不同氮肥增效剂在不同灌水水平下效果不同。W2水平下,DCD能提高籽粒灌浆起始生长势,其总灌浆期持续时间延长且优化了3个灌浆阶段的时长比例,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达0.828 g/d,是该研究中灌水水平和氮肥增效剂类型的最佳组合,研究可为关中地区氮肥增效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澳旗张俊崔晓路赵璐刘杰胡田田
- 关键词:尿素夏玉米氮肥增效剂灌浆
-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 张俊王小昌崔晓路李澳旗赵璐胡田田
- 关键词:灌溉量氮肥增效剂土壤氨挥发土壤硝态氮残留夏玉米产量水肥利用
- 收入质量对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家庭财富累积和经济福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市场也日趋完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投资渠道更加广阔。但目前我国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参与率明显低于其他国...
- 赵璐
- 关键词:家庭参与
- 重塑黄土强度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为探讨重塑黄土强度特性,通过直剪固结快剪试验分析了重塑正常固结土样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的强度特性,并通过卸载、直剪快剪试验探讨了含水率与超固结比对超固结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与超固结比为影响重塑超固结黄土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黄土相关指标是确保工程稳定的基础。
- 张文毅党进谦朱彭涛赵璐
- 关键词:重塑黄土抗剪强度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
- 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五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为例
- 2024年
- 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是涉农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为紧扣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构建了德育为先、智育固本、体育强魄、美育化人和劳育重实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并将优化学生培养方案、创新学生评价机制和拓宽教师参与“五育”培养渠道作为完善“五育”培养体系的路径选择。
- 赵璐王小平李海华
-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