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鹏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兔眼前节的测量和分析
- 2011年
- 目的研究正常新西兰兔眼前节各项参数的参考值范围,为构建以兔为实验动物的眼部疾病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测量20只(20眼)新西兰兔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后表面曲率、角膜最薄点厚度、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的正常参考值。结果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390.06±59.46)μm,角膜最薄点厚度平均为(356.84±60.08)μm。角膜前后表面平均屈光力分别为(45.75±3.95)D与(-6.05±0.37)D。兔眼前房平均容积(176.88±42.99)mm3,前房平均深度(2.10±0.27)mm,前房角平均(27.93±6.78)°。结论本实验初步探讨了Pentacam测量兔眼前节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 余继锋唐坤赵海鹏宫玉波葛梅黄一飞
- 关键词:PENTACAM角膜前房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矫正近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人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手术(ICL)48例(91只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周,1、3、6及12个月随访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波阵面像差、前房深度、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以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54±4.12)个月;58只眼(64%)术后1周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达到1.0及以上,69只眼(75.9%)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在6周/度频率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9,P〉0.05),3、12、18周/度手术后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5,-2.748,-3.081;P〈0.01)。波阵面像差手术后较术前减小。手术后前房深度平均较术前减少8.92%(1周)。术后晶状体间隙平均(452±216.38)μm(6个月),最大1080μm,最小130μm,并且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0,P〉0.05)。手术后有2只眼(2.1%)前房较术前明显变浅(降低31%),13只眼(14.3%)l周随访时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矫正近视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f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46—150)
- 杜改萍黄一飞王丽强王大江宫玉波赵海鹏葛梅黄厚斌王红
- 关键词:近视晶体
- 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 杜改萍赵海鹏葛梅余继峰宋静王红黄一飞
- 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LASIK手术对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变化以及与近视等效球镜相关性。方法 2009年6月-9月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治手术病人96例192眼,按近视屈光度分为低度近视组(-3.00D--6.00D)和高度近视组(>-6.00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中度和高度近视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Q20、Q25、Q30、Q35值均向正值方向改变,且前表面的变化明显,等效屈光度数越大,术后Q值向正值变化越大。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等效屈光度与角膜前表面ΔQ20(r=0.29,P=0.004)、ΔQ25(r=0.30,P=0.003)、ΔQ30(r=0.31,P=0.002)显著相关,与ΔQ35相关(r=0.23,P=0.021);与角膜后表面ΔQ值无相关(r分别-0.115,-0.12,-0.135,-0.152,P>0.05)。结论 LASIK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Q20、Q25、Q30、Q35值均有变化。并且角膜前表面Q值与等效屈光度相关。
- 杜改萍赵海鹏葛梅余继峰宋静王红黄一飞
- 关键词:角膜近视
- 三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三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角膜切削量的设定。方法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行SBK、LASIK、Epi-LASIK术的近视患者共136例266只眼术前术后的CCT,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三组,分别计算和比较CCT及实际切削深度和设计切削深度的差值(Diff值)。结果Epi-LASIK患者低、中、高度组术前CCT分别为(495.70±24.94)、(501.57±31.34)和(525.18±16.53)μm,较SBK和LASIK组患者CCT明显偏薄(P<0.01),SBK与LASIK患者术前术后的CCT无显著性差异。SBK、LASIK术后Diff值比较:低度组Diff值分别为(6.57±12.72)、(5.33±9.51)μm;中度组Diff值分别为(7.07±18.19)、(4.42±8.72)μm;高度组分别为Diff值(11.52±10.29)、(7.00±7.33)μm,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三种手术方式的实际切削的角膜深度均大于设计量。结论CCT较薄的患者多选择Epi-LASIK。充分估计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与设计切削深度存在的差异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保障。
- 郭惠玲黄一飞杜改萍李飞余继锋赵海鹏葛梅
- 关键词:近视激光角膜切削术角膜厚度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拱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 研究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lens,ICL)拱高的相关性栽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77只眼)已行ICL矫正近视手术患者,屈光度-5.0~-23.0DS,在手术后6个月应用Oculus公司PentacamHR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即拱高(vault)的检查,并对vau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方法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 进行多元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vault平均(452±216.38)μm.vault的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性依次为ICL长度(回归系数B=0.040,P=0.000),白到白距离(B=-0.231,P=0.011),前房深度(B=0.138,P=0.048).结论 白到白距离较大和前房较深的病人,相对选择的ICL长度较大,得到的vault也较大,ICL与晶状体接触的机会就会降低.
- 杜改萍黄一飞余继峰宫玉波宋静赵海鹏葛梅
- 关键词:近视人工晶状体角膜前房深度
- 高龄老年人472眼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眼视力状况及屈光分布,做好高龄老年人的视力保健。方法:标准照明下查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472眼远视力,作仔细的眼部和屈光状态的检查并矫正其视力。结果:全组472眼中屈光不正468眼(99.2%),全组以近视居多,且随着年龄递增,近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散光415眼(87.9%),70~80岁组以远视散光为主,80岁以上则以近视散光为主,全组散光以近视性逆规散光眼所占比例最大,共172眼(36.4%),远视散光眼散光度数集中在0.50~1.00D,近视散光和混合性散光眼度数集中在1.25~2.00D。全组裸眼视力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组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高龄老年人由于眼睑和晶状体等的老年性改变,其屈光状态向近视性逆规散光发展,成为影响其视力的主要原因,尚未行白内障摘除之高龄老年人,定期检查其屈光状态并做必要的屈光矫正能明显提高高龄老年人的视力。
- 杨青华王炜杨炳建陈兵赵海鹏
- 关键词:高龄老年人屈光状态视力保健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近视的临床观察
- 杜改萍黄一飞王丽强王大江宫玉波赵海鹏葛梅王红
-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 杜改萍黄一飞葛梅赵海鹏
-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外伤视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眼外伤后的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眼电生理仪检测临床诊断为眼外伤133例(眼),行P-VEP或F-VEP检查,记录P100潜伏期和振幅并分析。结果眼外伤者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降低。结论VEP的应用对眼外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指导治疗及伤情鉴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杨炳建陈兵杨青华赵海鹏
- 关键词:眼外伤图形视诱发电位闪光视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