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济华

作品数:58 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20篇卵母细胞
  • 20篇母细胞
  • 14篇妊娠
  • 13篇受精
  • 12篇体外
  • 10篇胚胎
  • 9篇体外受精
  • 7篇冻融
  • 7篇未成熟
  • 7篇未成熟卵
  • 7篇精子
  • 6篇胚胎移植
  • 6篇临床妊娠
  • 6篇冷冻
  • 5篇卵巢
  • 5篇内膜
  • 5篇宫内
  • 5篇宫内膜
  • 4篇生殖

机构

  • 51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萧县人...

作者

  • 58篇赵济华
  • 52篇曹云霞
  • 42篇周平
  • 41篇章志国
  • 36篇魏兆莲
  • 33篇丛林
  • 19篇李芬
  • 8篇贺小进
  • 7篇张文香
  • 7篇李莉
  • 7篇邢琼
  • 5篇巫新春
  • 5篇王艳玲
  • 4篇李琪佳
  • 4篇吴娟
  • 4篇许孝凤
  • 4篇王晶
  • 3篇甘洪全
  • 2篇叶明桃
  • 2篇胡频

传媒

  • 20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生殖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生殖与避孕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的精子显微受精治疗男性不育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回顾分析不同来源精子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男性不育 6 2个周期。方法 比较采用手淫射精获得精子、睾丸活切及附睾穿刺获得精子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射出精子组 5 0个周期 ,受精率 72 3%、卵裂率 80 %、优质胚胎率4 0 %及临床妊娠率 4 0 % ;睾丸及附睾精子组 12个周期 ,受精率 6 4 1%、卵裂率 76 3%、优质胚胎率 35 2 %及临床妊娠率 33 3%。两组结果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男性因素不育可以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
张文香曹云霞周平章志国赵济华
关键词:精子
获单卵周期体外受精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对IVF-ET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取卵日仅获单卵周期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两种受精方式对的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92个获单卵周期进行比较,分析了在年龄、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的情况下ICSI和IVF的结局。就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精液质量时,ICSI和IVF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年龄、激素和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别时,ICSI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1·6%和12·2%,明显高于IVF组的69·8%和4·7%。不同年龄组,当精子正常时,ICSI组和IVF组受精率和卵裂率无统计学差别,但妊娠率在前者高;精子未达正常标准时,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IVF组。结论精子质量对选用ICSI还是IVF是重要影响因素,未达正常标准的精子选用ICSI更好。总体说来,对于获单卵周期,ICSI似乎是更好的受精方式。这次结果也为我们在自然周期选择何种受精方式提供了参考。
胡频曹云霞周平章志国赵济华邢琼
关键词:卵巢低反应男性不育
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子宫内膜超声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分析使用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分析189个治疗周期中具有三线征内膜、均质征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8mm、≥8mm的妊娠结果。结果 189个治疗周期中,三线征子宫内膜为144个周期(76.2%),妊娠率29.9%;均质征子宫内膜45个周期(23.8%),妊娠率为26.7%。二者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680)。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妊娠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妊娠率明显降低。
余敏曹云霞赵济华丛林魏兆莲李芬
关键词:人工授精妊娠厚度
透明带辅助孵化获68例临床妊娠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采用蛋白酶消化透明带和激光打孔的方法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获得临床妊娠。方法对具有透明带增厚(≥15μm);年龄≥35岁;前次胚胎种植失败;胚胎发育延迟及基础FSH≥12mIU/ml共141周期及105个冻融移植(FET)周期的胚胎,予10IU/mlPronase溶液消化或透明带激光打孔后移植。结果68例获临床妊娠,其中22例妊娠来自FET后。2例3胎妊娠,16例双胎妊娠,50例单胎妊娠。结论两种透明带辅助孵化的方法均获得临床妊娠,是方便且实用的辅助生殖技术。
周平曹云霞章志国赵济华丛林魏兆莲
关键词:辅助孵化激光胚胎透明带妊娠
二甲双胍联合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对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10-2005-03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6例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二甲双胍组(28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每日2次,12周后进行34个IVM周期治疗;对照组(28例)直接行36个IVM周期治疗。比较两组获卵数、成熟率、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和妊娠率。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两组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MⅡ)13、16、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周期获未成熟卵数(12·35±6·29)个、(9·39±6·17)个,成熟率76·67%、70·41%,受精率69·57%、67·65%,卵裂率87·50%、89·44%,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优质胚胎形成率37·76%、24·31%,妊娠率38·24%、16·67%,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经体外培养成熟的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形成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予以二甲双胍预治疗,可改善IVM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妊娠率。
魏兆莲张文香曹云霞丛林周平章志国赵济华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未成熟卵妊娠
蔗糖浓度及ICSI前培养时间对人卵母细胞慢速冷冻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2种蔗糖浓度对人类卵母细胞冻融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慢冻-快融程序化冷冻方法冻融不同时期的人卵母细胞,根据冷冻液中蔗糖浓度不同分为二组(A组:0.2mol/L蔗糖组;B组:0.3mol/L蔗糖组),比较其复苏后存活情况。B组复苏后成熟卵母细胞培养不同的时间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分析培养时间对卵母细胞受精和发育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于A组的冷冻方法,B组明显提高了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的存活率(72.0% vs 54.4%,68.8% vs 44.4%),二组卵母细胞复苏后形态异常率无明显差异;复苏后存活的成熟卵母细胞ICSI前培养3-4h后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培养1h、2h和5h。结论:适当提高蔗糖浓度更有利于各时期卵母细胞的冻存,复苏的成熟卵母细胞培养3-4h有助于卵母细胞结构的恢复,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后期发育潜能。
李莉丛林曹云霞章志国魏兆莲周平赵济华李芬
关键词:卵母细胞慢速冷冻蔗糖浓度
IVF-ET治疗获双胎临床妊娠成功被引量:8
2000年
曹云霞王毅丛林李芬赵济华周平魏兆莲
关键词:体外受精多胎双生
经直肠输精管壶腹部、精囊腺、前列腺按摩取精术用于IVF-ET取卵日取精失败附4例报告被引量:8
2008年
贺小进曹云霞魏兆莲赵济华章志国周平李芬
关键词:输精管前列腺按摩取精术
不同外科手术取精方法与精子发生对无精子症患者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患者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分析,探讨不同外科手术取精方法与睾丸精子发生对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个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和42个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ICSI周期的临床结局。OA组分为2个亚组51个经皮附睾穿刺(PESA)周期与61个睾丸细针睾丸穿刺(TEFNA)周期ICSI周期。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TEFNA组与PESA组比较,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NOA组较OA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降低,而2组间流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无精子症患者ICSI临床结局受到睾丸精子发生状态而非取精手术方法的影响。
贺小进赵济华章志国魏兆莲周平丛林曹云霞
关键词:无精子症精子发生
两种不同培养体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挑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受精(IVF)培养体系。方法 90例(91个周期)接受IVF/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治疗的患者,卵母细胞的IVF及胚胎的体外培养分别采用GⅢ体系(A组, 51周期, )和Quinn体系(B组,40周期)。结果 A组和B组分别获得683枚和652枚卵母细胞,IVF后,受精率分别为63 .25% ( 432 /683 )及66 41%(433 /652),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体外培养24h后,A组414枚受精卵发生卵裂,卵裂率为95. 83% ( 414 /432 );B组397枚受精卵发生卵裂,卵裂率为91 69% (397 /433) ,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继续培养,行第3天胚胎移植,A、B两组分别获得优质胚胎220及140枚(53. 14%和35. 26% )。最终,A组共有26例获得临床妊娠,B组15例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0. 98%和37. 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 .05)。另外,B组中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IVF周期与ICSI周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而A组中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48. 97%和63 .11%, 45 .71%和56 25%,P<0 05),受精率和卵裂率方面两周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 )。结论 Quinn系列似乎有助于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而GⅢ体系更有利于胚胎的早期发育及后期的着床方面。
赵济华曹云霞
关键词:卵母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