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恒

作品数:180 被引量:41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0篇天文地球
  • 3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电子电信
  • 8篇机械工程
  • 4篇历史地理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9篇天文
  • 31篇天文台
  • 29篇虚拟天文台
  • 28篇LAMOST
  • 24篇天体
  • 21篇恒星
  • 20篇天文学
  • 19篇光谱
  • 18篇星系
  • 18篇文学
  • 17篇巡天
  • 16篇天体光谱
  • 13篇望远镜
  • 12篇数据挖掘
  • 11篇中国虚拟天文...
  • 11篇数据分析
  • 10篇光谱分类
  • 9篇银河系
  • 9篇小波
  • 8篇网格

机构

  • 145篇中国科学院国...
  • 34篇中国科学院自...
  • 25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8篇辽宁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国家天文台
  • 5篇南京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北京服装学院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德州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172篇赵永恒
  • 37篇罗阿理
  • 32篇崔辰州
  • 25篇吴福朝
  • 22篇张彦霞
  • 11篇胡占义
  • 8篇屠良平
  • 8篇赵刚
  • 8篇刘中田
  • 7篇李乡儒
  • 7篇张健楠
  • 6篇高丹
  • 6篇何勃亮
  • 5篇樊东卫
  • 5篇段福庆
  • 5篇李建
  • 5篇韦鹏
  • 5篇刘超
  • 4篇杨金福
  • 4篇郑小平

传媒

  • 37篇光谱学与光谱...
  • 36篇天文研究与技...
  • 19篇天文学进展
  • 13篇天体物理学报
  • 9篇天文学报
  • 4篇科学
  • 4篇重庆文理学院...
  • 4篇科研信息化技...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A...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中国科学:物...
  • 3篇大学科普
  • 2篇物理
  • 1篇天文爱好者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电子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现代图书情报...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10篇2006
  • 12篇2005
  • 14篇2004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天文学方法确定颛顼的历史年代被引量:3
2004年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有纪年的历史却仅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在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赵永恒刘高潮
关键词:纪年颛顼夏商周断代工程历史年代年表天文学
NGC 5548的软X射线变化:能谱分析
1997年
本文给出了ROSATPSPC对NGC5548定点观测的分析结果.在ROSAT观测期间,NGC5548的计数率显示出大振幅的变化,变化高达14倍.硬度比与计数率呈负相关,这是由于NGC5548的软X射线辐射除幂律分量外还有一个“软超”分量,分别用黑体辐射和热韧致辐射来拟合这个“软超”辐射,得出“软超”的热温度分别为:黑体辐射模型是0.08keV,热韧致辐射模型是0.23keV.
赵永恒
关键词:SEYFERT星系能谱分析星系
光谱描述语言和粗集被引量:4
2002年
根据经验进行研究是天文界研究光谱的习惯 ,从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用于描述光谱 ,这和以往的观测数据量比较少有关系。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和现代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获得的光谱数据量正在飞速增长。每天可以收集到多达两万多条光谱的LAMOST望远镜就是其中的代表。面对海量的数据库 ,只依靠一些简单的经验和规则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求。在对大量的光谱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之后 ,本文从光谱的形态细节入手 ,通过定义基元而建立起一种对光谱整体做出完整描述的语言———光谱描述语言 ,以试图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同时本文还在光谱描述语言的基础上引入了数据挖掘的一种技术———粗集理论。通过粗集理论提取出对光谱分类有用的一些规则 ,这可以看作是光谱描述语言的一个应用。
邱波胡占义赵永恒
关键词:粗集光谱分类数据挖掘信号处理天体
基于质量估计的恒星大气参数的自动测量
2015年
近些年海量恒星光谱数据的获取使得恒星三个基本参数(表面有效温度Teff,表面重力log g,金属丰度[Fe/H])的自动测量方法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相应对恒星大气物理参数测量的研究将对科学家研究宇宙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外针对此问题所做的研究并不是很广泛深入,且已有的一些方法还不能够完全准确地估计出恒星的大气物理参数。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质量估计的恒星大气物理参数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计算量比较小,其主要思想是首先建立一些质量分布,将原始光谱数据经过质量估计算法映射到新的质量空间,然后在质量空间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对恒星的三个基本物理参数进行估计。在实验中,从SDSS-DR8光谱数据库中选择部分实测光谱数据来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将该方法预测出的参数结果与SSPP给出的参数值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的准确率更高,预测结果更稳定,训练所用的时间短,在恒星大气物理参数自动测量上是行得通的,可以有效地测量恒星的大气物理参数。
屠良平魏会明罗阿理赵永恒
关键词:恒星光谱参数测量
光谱预处理及其对星系/类星体分类结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由于噪声、畸变和观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天体光谱自动处理之前,需要对它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研究巡天光谱的预处理(数据格式和流量标准化)对光谱自动分析的影响.分析了同数据格式对光谱及其谱线特征的影响和格式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光谱流量数量级的不确定性及其特点,提出了流量数量级变化的基本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化方法.通过星系和类星体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对数波长数据格式对光谱的自动分类更有利;2)验证了所提出的流量标准化模型的合理性,以及所给流量标准化方法良好的性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献中通常采用的流量标准化方法在光谱自动分类中的效果反而是较差的.
李乡儒胡占义赵永恒刘中田
关键词:星系类星体数据分析
VO_IMPAT:中国虚拟天文台图像处理分析工具(英文)
2006年
中国虚拟天文台图像处理分析工具(VO-IMPAT),是由国家天文台虚拟天文台项目组开发的一项服务,它提供了对数字巡天图像数据(Digital SkySurvey,DSS)、天文星表以及其他数据库的交互访问。VO-IMPAT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多波段天文数据的融合。可以将不同波段的星表叠加到DSS底图上,如光学波段的USNO星表、近红外波段的2MASS星表、射电波段的NVSS星表和X射线波段的RASS星表。同时VO-IMPAT还可以对图像进行放大、缩小、伪彩色、等高线、直方图、尖锐化、平滑化、旋转等处理,不同的星表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标显示。
王丹赵永恒
关键词:虚拟天文台图像处理
晚型星的磁场与软X射线相关性
1998年
本文讨论了晚型星的磁场强度与ROSAT软X射线的相关性,用四种模型拟合了ROSAT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同时发现单星的星冕温度与磁场强度的相关性很好.因此可以认为磁场是晚型星星冕很重要的加热机制.由处理ROSAT数据得到的星冕温度,可估计晚型星表面的磁场强度.
施建荣赵刚赵刚尤峻汉
关键词:晚型星X射线星冕磁场
LAMOST观测控制系统被引量:1
2000年
LAMOST的观测控制系统将实时地与望远镜控制系统和焦面仪器控制系统一起来完成LAMOST的光谱巡天工作,同时与数据处理系统紧密联系以安排观测计划和数据处理任务。研制观测控制系统的目的是自动地完成整个光谱巡天工作,以最有效地获得科学产出。
赵永恒
关键词:软件系统数据处理
LAMOST0级观测控制系统物理模型被引量:8
2000年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方法,对象模型技术是当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为了能理解LAMOST观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需要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物理建模。本文重点介绍LAMOST0级观测控制系统的物理模型。
金革赵永恒
关键词:物理模型面向对象方法反射望远镜建模技术天文观测
基于自动聚类算法(AutoClass)的恒星/星系分类被引量:8
2009年
自动聚类算法(AutoClass)是一种非监督的能对复杂数据进行精确的自动聚类的有效分类方法,可以事先设定好类别数目让AutoClass自动寻找,在寻找结束后,能够得到每一条数据分别属于每一类别的几率,这样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选出比较好的分类效果.描述了使用AutoClass对SDSS DR6的恒星/星系测光数据进行分类,将868974条测光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去离群数据和自动聚类的方法,将最终的812613条数据分成两类,其中星系和恒星的数据分别是680361和126988条.对于去掉离群后的数据,星系和恒星的分类正确率分别达到99.51%和98.52%,表明AutoClass算法对去掉离群数据后的恒星/星系数据分类有很好的效率.因此,可以将该算法应用于天文中的其他分类问题,另外基于该算法的非监督性,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去掉离群数据或发现一些特殊天体.
严太生张彦霞赵永恒李冀
关键词:恒星星系数据分析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