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林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诗学正义——中西诗学命名问题思考
- 2005年
- 就当下中西比较诗学理论的命名问题的讨论进行了总体性回顾,并对争论双方的观点进行分析,对既往中西“诗学”概念的形成重新进行了梳理,并在最为宽泛的层面上对“诗学”概念进行定义,以期在此基础上寻求中西诗学的相互融通。
- 赵新林
- 关键词:诗学中西比较融通
- 《论语》核心概念词“信”的英译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信"包含于儒家的伦理范畴,是儒家文化中实现"仁"、"义"等道德规约的必备条件,同时与"诚"、"义"意义相近互通,是儒家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说文解字》中对"信"的解释为:诚也,从人从言,会意。本义为"诚实"、"讲信用",这也是《论语》中"信"所使用的核心义项。而在英语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对《论语》中"信"的翻译在不同意识形态操控下呈现出了多样性,鉴于翻译这一行为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论语》英译本中对"信"的翻译进行甄别,以便真实、准确地传播传统儒家文化。
- 段慧玉赵新林
- 关键词:《论语》意识形态翻译文化
- 从边缘新闻的主流化看公众新闻的审美特性被引量:3
- 2005年
- 赵新林
- 关键词:新闻主流化审美特性
- 从同质到异质——中西创世神话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旨在从神话分析中寻找中西文化思想特别是理论思维模式形成的差异之所在 ,并指出中西方文化思想及其思维模式是由于不同历史境遇而产生的从同质性到异质性这样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 赵新林
- 关键词:中西文化思维创世神话
- 中国诗学“象”论哲学基础浅探被引量:1
- 2005年
- 考察了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中的基本核心概念“象”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儒、道哲学“象”论差异及二者之间的融合进行阐述。最终得出结论,王弼象论综合了两家学说,也为中国传统诗学象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赵新林
- 关键词:儒家道家哲学诗学
- 中国电视评论意识的觉醒和权威地位的确立被引量:1
- 2009年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视评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局面被电视学术界称之为评论意识在中国电视界的"广泛觉醒"。这种觉醒最醒目的标志还在于它越来越显示出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品格。由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以及民主参与积极性的高涨,同时也由于电视界自身变革的要求,与整个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的发展要求合拍,因此电视评论的空前活跃正是这种历史进步在传播和接受活动中的生动体现。
- 赵新林张育仁
- 关键词:电视评论公民参与
- 总体性或元叙事的合法性——詹明信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被引量:2
- 2003年
- 詹明信的新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将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融入到后现代理论话语中 ,而这一点恰好是经典理论与后现代状态的理论困境之所在。其中总体性问题是他与许多后现代理论家的最大分歧。本文就这一问题对其基本叙事理论的根基进行分析 ,以探讨总体性观点在当代理论中的合法性。
- 赵新林
- 关键词:詹明信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合法性
- 形象、意象或象,一个仍未解决的理论难题——30年文学象论问题回溯
- 2008年
- 形象作为文论中的核心范畴概念,在中国现代文论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由中而西的改造过程。在新时期文学初期,出于对文革及此前文学过度意识形态化的反拨,文学形象论重新得到重视。现代文学理论的"形象"论,由于过分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将文学艺术狭隘地界定在对于外部事物的形状的模仿性表现或刻画上,始终没有脱离对事物可感可知性的依赖。最终使得这一曾经十分重要理论术语的式微,进而为"意象"取代。同时,新时期文学专注于观念更新,在文学观念的转型过程中,未能对新旧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也带来了许多理论的疏漏。
- 赵新林
- 新时期文学形象论式微现象的回望被引量:1
- 2007年
- 赵新林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