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文忠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驯化
  • 1篇伊氏锥虫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物学特性观...
  • 1篇主要表面抗原
  • 1篇锥虫
  • 1篇抗原
  • 1篇克隆
  • 1篇家鼠
  • 1篇弓形虫
  • 1篇P30基因
  • 1篇HGPRT
  • 1篇表面抗原
  • 1篇主要表面

机构

  • 3篇解放军农牧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赵文忠
  • 3篇王祥生
  • 2篇刘小芳
  • 1篇杨发青
  • 1篇董文其
  • 1篇周国俊
  • 1篇孙恩贵
  • 1篇谢超
  • 1篇刘全
  • 1篇曲利芝
  • 1篇张学礼
  • 1篇刘俊华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驯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2
1999年
为了获得伊氏锥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化酶(HGPRT)缺陷株,用不同浓度的8-氮鸟嘌呤(8-AG)和8-AG加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对伊氏锥虫体外培养株进行了为期60~101d诱导驯化。结果,以每毫升含8-AG4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再配合紫外线照射,以及以每毫升含8-AG60μg的培养液培养驯化,均获得了伊氏锥虫HGPRT缺陷株。试验表明,培养虫体经过2~3个死亡期后逐步进入适应期,虫数升高到(1.5~2.5)×106/mL,饲养细胞通常于2~5d变黑、崩解,应适时更换。培养驯化的13株克隆虫株,经6-巯基鸟嘌呤(6-TG)抗性测定,10株存活。克隆株在3倍量氨基喋呤的HAT选择性培养液中死亡。生物学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在无HT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对小鼠致病力有下隆的趋势,虫血症和小鼠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倍多。抗体凝集试验表明,HGPRT缺陷株未发生抗原变异现象。超微结构显示,HGPRT缺陷株的动基体、核和核仁比对照组明显增大,核膜电子密度区也明显增宽。
王祥生刘小芳刘俊华赵文忠刘全董文其曲利芝
关键词:伊氏锥虫驯化生物学特性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将液氮保存的弓形虫 N T 株经小鼠复壮后,取腹腔液提取弓形虫基因组 D N A,采用 P C R 方法从弓形虫 N T 株中扩增出约 800 bp 的片段。产物经 Eco R I和 Xba I酶切后,克隆到 p U C19 载体中,构建了 p B V P30 非融合表达质粒和 p E T P30 融合表达质粒。p B V P30 转化到宿主菌 D H5α、p E T P30 转化到宿主菌 B L21 ( D E3)后,分别经温控诱导和 I P T G 诱导,产物经 S D S P A G E 分析,p B V P30 未发现表达产物,p E T P30 出现约 30 000 的产物。 W estern blotting 显示,该蛋白与兔抗弓形虫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薄层扫描显示,该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20% 以上。
赵文忠王祥生刘万臣
关键词:弓形虫表面抗原P30基因克隆
我国五省(区)路氏锥虫调查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对来自黑龙江、吉林、内蒙、江苏、安徽5省(区)135只褐家鼠进行了路氏锥虫调查,结果表明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20%、24%、36.36%、19.15%和19.23%。经形态学观察,从内蒙发现一株肥胖形路氏锥虫,虫体长28.97μm,宽3.7μm。生物学试验表明,路氏锥虫对褐家鼠有一定致病性并能引起死亡,对免疫抑制大鼠可引起高虫血症,虫密度达105-107/ml。建议在路氏锥虫流行区,对不明原因高热、贫血患者应开展相应检查。
王祥生赵文忠谢超杨发青刘小芳孙恩贵周国俊张学礼孙利兰
关键词:家鼠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