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妇女
  • 6篇已婚
  • 6篇已婚妇女
  • 6篇育龄
  • 6篇育龄妇女
  • 5篇影响因素
  • 5篇孕产
  • 5篇保健
  • 4篇生殖
  • 4篇农村
  • 4篇住院分娩
  • 4篇住院分娩率
  • 4篇门诊处方
  • 4篇家庭暴力
  • 4篇分娩
  • 4篇分娩率
  • 4篇避孕
  • 4篇产前
  • 4篇处方
  • 3篇新型农村合作

机构

  • 24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中国人口与发...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国人口信息...

作者

  • 30篇赵凤敏
  • 22篇郭素芳
  • 16篇崔颖
  • 12篇王临虹
  • 11篇吴久玲
  • 9篇吴匡时
  • 9篇张彤
  • 8篇叶少东
  • 6篇李伯华
  • 6篇王蕾
  • 3篇薛玲
  • 2篇杜玉开
  • 2篇姜垣
  • 2篇方为民
  • 2篇杨丽
  • 2篇于佳
  • 2篇阎升光
  • 2篇王蕾
  • 2篇杨丽
  • 1篇段蕾蕾

传媒

  • 12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第九届全国妇...

年份

  • 8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薛玲郭素芳崔颖吴匡时赵凤敏
关键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基本卫生服务就医条件干预措施
产前保健模式的循证医学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崔颖郭素芳赵凤敏王临虹刘鹏博(编校)
关键词:产前保健保健模式循证孕产妇死亡率保健方法
项目地区不同时期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 2001年和 2003年项目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的比较, 进一步调整和加强项目管理, 提出优先干预措施, 促进母婴安全。方法 :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运用SPSS10 0对资料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经过干预, 项目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由 46 .17%上升到 76 22%, 两年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分别显示, 产前检查和乡卫生院顺产花费是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 另外, “若急调车辆免费, 是否住院分娩和乡村距离” (2001年) 及“动员住院分娩和乡县距离” (2003年) 也是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结论 : 通过两年的调查, 影响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因素有所改变,说明某些干预是有效的。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还应加强基本卫生服务建设, 提高相关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人的宣传教育, 降低住院费用, 为孕产妇创造便利的就医条件。
郭素芳薛玲崔颖赵凤敏吴匡时
关键词:住院分娩率影响因素农村干预措施
中国不同地区1971-2003年孕产期保健服务状况调查被引量:71
2005年
目的 全面了解近30年来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三阶段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随着时间推移,调查对象产前检查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以及住院分娩比例等都在不断增加,孕妇产前检查比例已由 20世纪70年代的38.7%上升到 2001 年以来的95.9%,住院分娩率则相应的由20.1%上升到87.4%。但是当前我国孕产期保健服务中仍然存在产前检查开始时间较晚,产前检查次数较少,产前检查项目不完整等问题。近3年来孕早期检查比例只有71.7%,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比例也只达到64.1%,仅仅29.1%能够在产前完成7项基本的检查项目。另外,住院分娩比例也还需进一步提高,非住院分娩妇女中79.5%还是由接生员/村医和家人/朋友接生。不同地区比较,同时期西部地区几乎各项指标都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 经过 30 年来的努力,全国各地区产前检查覆盖率和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得到加强,但存在地区差异,应加强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投入力度。
赵凤敏郭素芳李伯华崔颖吴匡时
关键词:孕产期保健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率产前保健村医
育龄男女非婚性行为及避孕套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 了解我国育龄男女非婚性行为发生情况,为项目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05年11~12月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90%以上的育龄男女认为人应该只有1个性伴侣,其中约i/3认为多性伴增加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危险。20.2%的未婚男性有过性行为,其中47.8%在第1次性行为时没有使用任何避孕方法,42.2%使用了避孕套。8.7%的未婚女性有过性行为,30.4%在第1次性行为时没有采取避孕措施,43.5%使用了避孕套。1.6%的已婚男性、0.5%的已婚女性和25.6%有过性行为的未婚男性、4.3%有过性行为的未婚女性有过临时性伴侣,且相当比例在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避孕套。结论 虽然大多数认为应该只有1个性伴侣,但仍有一定比例非婚性行为的发生,并且在发生非婚性行为时避孕套的使用较少。在加强道德教育时,还应加大避孕套使用的宣传力度,保证安全性行为。
赵凤敏王临虹郭素芳吴久玲叶少东
关键词:非婚性行为避孕套使用育龄男女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了解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主要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为生殖道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10~12月,采用分层、三阶段容量比例(育龄妇女人数)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过去6个月中39.2%的调查对象至少出现过其中1种症状,12.8%的妇女出现3种及以上症状。因素分析显示,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职业、生活地区、怀孕及人工流产,对妇女生殖道感染有一定影响,尤其婚姻状况、地区、文化程度和怀孕次数对生殖道感染的影响较大。结论我国育龄妇女中生殖道感染非常普遍,应加强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工作重点以已婚妇女为主,特别是文化程度低、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有过孕产史和人工流产史的妇女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不同地区妇女病普查普治时的策略应有所不同。
赵凤敏郭素芳王临虹张彤李伯华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育龄妇女患病率社会人口学因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级医疗机构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考察禄丰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其处方用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用药行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结果...
崔颖杨丽王蕾叶少东于佳阎升光赵凤敏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处方
文献传递
好莱坞电影中的烟草镜头和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被引量:9
2003年
赵凤敏姜垣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青少年吸烟行为健康
已婚妇女现在避孕方法使用情况及其续用意愿调查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了解我国已婚妇女现在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及其续用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抽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时间为2005年11~12月。结果:总的来讲,已婚育龄妇女中现在避孕率为84.5%。现在避孕方法构成中,宫内节育器所占比例最高(51.8%),避孕套的比例较低(13.1%)。现在避孕的妇女中,对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为82.2%,对宫内节育器的满意度为83.9%,对避孕套的满意度为80.4%。避孕方法总的续用意愿比例为69.1%,愿意续用宫内节育器的比例最高(83.6%),避孕套的续用比例为68.2%。续用意愿较差的方法中,大多数人在重新选择时选择了宫内节育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避孕方法的续用情况主要受方法本身及其使用满意度情况的影响。结论:在我国,育龄人群的避孕服务利用情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应该在于进一步提高避孕服务的质量,加强男性参与的宣传,促进育龄人群避孕套的进一步使用。
赵凤敏张彤吴久玲郭素芳刘玉芬叶少东
关键词:满意度已婚妇女
我国育龄人群避孕套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3
2006年
目的了解我国育龄人群中男性避孕套使用情况以及主要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政策,提高避孕套在普通群众中的使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育龄妇女人数规模成正比的三阶段的容量比例(PPS)抽样方法获得抽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国育龄人群的避孕套使用率很低,不到10%,并且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对避孕套相关知识了解较少,55.5%的妇女不知道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次数和第1次避孕方法对妇女现在避孕套的使用影响最大。结论我国育龄妇女中避孕套使用率非常低,避孕套相关知识欠缺,应该丰富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郭素芳赵凤敏张彤李伯华崔颖吴匡时
关键词:避孕套育龄妇女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