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永榕

作品数:312 被引量:5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篇期刊文章
  • 7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2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3篇细胞
  • 93篇干细胞
  • 85篇贫血
  • 82篇基因
  • 77篇干细胞移植
  • 70篇造血
  • 66篇造血干
  • 66篇白血
  • 66篇白血病
  • 64篇地中海贫血
  • 64篇造血干细胞
  • 47篇造血干细胞移...
  • 41篇异基因
  • 41篇急性
  • 39篇蛋白
  • 34篇重型
  • 33篇外周
  • 33篇外周血
  • 28篇细胞移植治疗
  • 28篇淋巴

机构

  • 262篇广西医科大学...
  • 49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广西医学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桂林医学院附...
  • 2篇黄石理工学院
  • 2篇南宁市第一人...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柳州市人民医...
  • 2篇河北省血液中...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作者

  • 312篇赖永榕
  • 70篇彭志刚
  • 62篇罗军
  • 60篇马劼
  • 57篇周吉成
  • 55篇卢玉英
  • 45篇刘容容
  • 41篇李桥川
  • 35篇邓东红
  • 33篇罗琳
  • 33篇章忠明
  • 28篇蔡正文
  • 24篇程鹏
  • 22篇宁自觉
  • 20篇刘练金
  • 18篇杨杰
  • 18篇牛威林
  • 16篇赵卫华
  • 15篇杨高晖
  • 15篇赖颖晖

传媒

  • 4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0篇广西医学
  • 15篇中华血液学杂...
  • 1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1篇临床血液学杂...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内科急危重症...
  • 6篇中国肿瘤临床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国际输血及血...
  • 5篇医学综述
  • 5篇临床内科杂志
  • 5篇广西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医学文摘...
  • 4篇第13届全国...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3篇2016
  • 18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19篇2012
  • 26篇2011
  • 18篇2010
  • 23篇2009
  • 14篇2008
  • 25篇2007
  • 20篇2006
  • 11篇2005
  • 16篇2004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57.118例广西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TTV、HGV感染状况调查
陈津晶赖永榕刘容容杨高晖
文献传递
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评价初治急性白血病 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2例患者 P-糖蛋白表达率并结合 FAB分型及临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 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8.13% ,耐药组 P-糖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敏感组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糖蛋白可作为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莫武宁李山赖永榕秦雪薜小霞周丽南刘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P-糖蛋白
β地中海贫血患者E选择素和组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指多种因素引起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1].相关研究显示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常伴血栓前状态,与内皮细胞的活化和损伤有关[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是内皮细胞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组织因子(TF)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子”.TF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能够灭活凝血因子Ⅶ(FⅦ)a/TF和凝血因子Ⅹ(FⅩ)a,是TF凝血机制的主要生理拮抗物.
尹芳邓东红赖永榕刘容容程鹏
关键词:可溶性E选择素地中海贫血贫血患者外源性凝血途径内皮细胞活化
中国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被引量:5
2022年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WHO关注的全球社会公共问题之一,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福建、香港、澳门及台湾是β地贫的高发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输血依赖型β地贫(TDT)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进步,TDT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及管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TDT(特别是成年TDT)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参考最新的国际地中海贫血联盟(TIF)的指南及我国以往的专家共识和相关文献,形成这部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TDT的诊断及治疗。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刘容容李莉娟吴德沛张连生赖永榕
关键词:致死性疾病Β地贫Β地中海贫血社会经济文化
siRNA对K562细胞α珠蛋白肽链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正>目的:研究通过脂质体 Oligofectamine 将针对α珠蛋白肽链(以下简称α链)特异设计的 siRNA (Short interference RNA)瞬时转染 K562细胞后,分别观察 K562细胞的α链 ...
苏鹏赖永榕刘容容
文献传递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PEN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 6例PENL的临床资料。结果  13 6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PENL占同期收治恶性淋巴瘤病例的 5 2 .9% ( 13 6/2 5 7) ,41.2 % ( 5 6/13 6)的PENL病灶在头颈部 ,2 6.5 % ( 3 6/13 6)的PENL病灶在胃肠道 ,86.0 % ( 117/13 6)的PENL表现为原发器官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 ,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PEN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PENL好发于头颈部及胃肠道 ,患者主要表现为原发器官的肿大及局部肿块形成 。
周吉成蔡正文赵卫华赖永榕
关键词: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成人急性白血病强化治疗67例预后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白血病(AL) 患者完全缓解(CR) 后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7 例CR后的成人AL患者进行强化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以中剂量阿糖胞苷(ID- Ara- C)方案为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以中剂量氨甲蝶呤(ID- MTX)方案为主。结果:48 例AML患者中位CR 期16 个月,预期3 年和4 年无病生存(DFS)为369% 和211 % ;23 例(479 %) 患者复发。19 例ALL 患者中位CR 期14 个月,预期4 年DFS 为315% ;10 例(526% ) 患者复发。结论:以ID- Ara- C 为主的强化方案及以ID- MTX 为主的强化方案分别能延长AML及ALL患者的DFS。
赖永榕卢玉英彭志刚罗军牛威林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药物疗法
芒果甙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芒果甙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以进一步研究芒果甙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并调整细胞浓度为5×10/L接种于100ml培养瓶,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和...
彭志刚王晓雪赖永榕
文献传递
米卡芬净与伊曲康唑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真菌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米卡芬净注射液与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早期真菌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拟行HSCT的患者随机分为米卡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各22例,从预处理开始分别使用米卡芬净注射液、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真菌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卡芬净注射液组和伊曲康唑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1%和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曲康唑组呕吐的发生率高于米卡芬净组(P<0.05)。结论米卡芬净注射液和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造HSCT患者早期真菌感染效果相近,伊曲康唑口服液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章忠明李桥川刘练金马劼陈玮周贻振赖永榕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米卡芬净伊曲康唑
V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和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V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到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VD组(38例)和VAD组(21例),VD组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VAD组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对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VD组和VAD组治疗缓解率分别为83.78%和59.09%,VD方案优于VAD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和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较轻微,在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VAD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脱发和血液毒性等,其中感染多以3~4度为主。结论 V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优于VAD方案,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赵金平潘政杰万军赖永榕彭志刚李桥川
关键词:VA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疗效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