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秀杰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台风
  • 3篇环流
  • 3篇降水
  • 3篇暴雨
  • 2篇风温
  • 2篇大尺度
  • 2篇大尺度环流
  • 1篇倒槽
  • 1篇登陆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模拟
  • 1篇东南
  • 1篇对流性
  • 1篇对流性暴雨
  • 1篇云顶亮温
  • 1篇云光学厚度
  • 1篇云系
  • 1篇云系特征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机构

  • 9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民用航空...
  • 2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作者

  • 10篇谷秀杰
  • 2篇苏爱芳
  • 2篇苏艳华
  • 2篇李周
  • 1篇王友贺
  • 1篇吴蓁
  • 1篇陈渭民
  • 1篇许蓬蓬
  • 1篇孔海江
  • 1篇孙景兰
  • 1篇吕晓娜
  • 1篇师丽魁
  • 1篇赵培娟
  • 1篇张宁
  • 1篇张霞
  • 1篇郑世林
  • 1篇齐伊玲

传媒

  • 4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陕西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郑州市降水特征分析与水资源问题初探被引量:20
2007年
分析1971-2004年郑州市降水资料发现,郑州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利用同期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依据陆面实际蒸发经验公式,计算了陆面蒸发量、蒸发系数和可利用降水系数,结果表明,郑州水资源的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且春季是郑州最易出现干旱的季节。通过分析1991-2000年郑州地表、地下水资源资料,得出郑州缺水状况更加严重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对和缓解水资源缺乏的对策。
王友贺谷秀杰师丽魁许蓬蓬
关键词:降水分布蒸发量水资源
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云系特征与概念模型被引量:38
2013年
利用2005-2010年FY-2C/E和MODIS卫星资料、A0报文、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修订了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标准,统计分析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和降水特征,初步建立了河南省典型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包括新生对流云团、β中尺度对流系统、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性暴雨易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期,多发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低中心附近及后侧梯度大值区,云系上云光学厚度高值区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潜势区。低槽(涡)切变型和低槽型过程中干冷气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起触发作用;高压后部型与午后边界层辐射增温关系密切,能量锋、边界层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系统;切变型过程中干线的作用较重要。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多发展于山区附近,移动路径有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型,高层云导风可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提供预报信息。
苏爱芳孙景兰谷秀杰吕晓娜陈渭民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云光学厚度
2016年冬季河南三次持续污染过程的环流及关键气象要素特征
2019年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出现了3次持续多日的中度及其以上的污染天气过程,分别为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5日-21日、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1日,尤其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 d。第二次污染过程的后4 d,严重污染自北向南发展到全省。为了今后对持续污染天气的预报有所参考,对3次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演变及高空地面形势进行详尽分析,总结具有预报意义的天气学特征:当昼夜温差下降到4~6℃、温度露点差下降到0~5℃、风力约为2m·s^-1、气压变幅<5hPa时,可能会产生严重污染天气;污染期间,500hPa高度正距平达5 dagpm以上,海平面为负距平或与常年同期相当,逐日高空环流显示,河南境内多短波槽活动或长期受偏西到西南气流影响,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或鞍型场,气压梯度小,风力弱,当高低空在此形势配置下时,均有利污染天气的出现或加重;当925hPa与1000hPa的风切<1.5 m·s^-1,近地层湍流扩散弱,大气维持静稳状态,有利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L波段探空显示,当200 m以下有逆温,100 m以下风速<3 m·s^-1,贴地层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有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污染持续期间若出现小雨量级降水时,污染会有所减弱,但不会彻底清除;当高空转为较强西北气流或地面有强冷空气南下时,即气压梯度显著增加、风力明显加大,污染天气将彻底结束。
谷秀杰冯丽莎田力董贞花王友贺
关键词:持续污染
台风“温比亚”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探究被引量:8
2019年
2018年1818号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后停滞少动,移向有多次改变,累计在河南省境内滞留长达40小时,造成河南省东部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利用高空探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数据,对“温比亚”登陆进入河南境内后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做详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台风低压处在100 hPa高压带中的弱风区里,低层受高压带“包裹”或阻挡,低压缓行或停滞。200 hPa低压附近有风速辐合时,低压移速减慢,反之则加速,低压下游的风向对其移动方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压周围合成风场显示,北侧偏东风远大于南侧偏西风时,低压西行;东侧南风大于西侧北风时,低压北行;低压周围风场对称分布时,低压停滞;当非对称逐渐加强时,移向转为大风速轴的方向。500 hPa台风低压中心附近最大U、V风风速演变表明,北侧东风逐渐减小,西行低压移速随之变慢;东西风速差及南北风速差均减小到最小值且基本相当时,低压先停滞后转向,而后随着反方向风速的逐渐增大,低压沿着合动量方向移动。584 dagpm与588 dagpm之间风向与低压移动方向有很好的相关性。
谷秀杰张霞张霞邵宇翔苏艳华
关键词:大尺度环流
2005年河南省秋季持续阴雨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NCEP/NCAR 2.5°×2.5°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1°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2005年9月14日-10月3日长达18天(18日、22日间歇)的连阴雨天气成因。结果表明:200 hPa出现并且维持的高空急流,异常强大的南亚高压,偏西偏北的副热带高压,以及边界层的偏东风,是造成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是阴雨天气持续的动力机制;充足的水汽供给,配合强的水汽辐合以及底层偏东风长时间的维持,是这次连阴雨天气降水量较大的主要原因。强冷空气南下、边界层东北急流出现、副高明显东退,使得持续十几天的连阴雨天气彻底结束。
谷秀杰孔海江王友贺
关键词:连阴雨副热带高压高空急流水汽辐合
台风“温比亚”造成河南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2023年
2018年8月17—19日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河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由于台风低压18日凌晨进入河南以后移速明显减慢,在河南境内滞留长达40 h,给河南带来了强的风雨天气,其中有8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为了全面认识台风低压长时间滞留及豫东极端暴雨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大气稳定度、动力、热力、水汽等方面对2018年8月17—19日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中心位于距低压约250 km处的螺旋云带内,强烈发展的斜升气流是产生强降水的根本原因;过程发生前大气已具备强对流发生发展的能量及不稳定条件,倾斜发展机制长时间维持并伴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及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且不断有对流单体生成、合并发展为较强雷暴单体,以及强回波长时间稳定少动等是产生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引导气流变弱、中低层高压带阻挡,使得台风低压在河南境内长久徘徊。将商丘站的相关环境参数标准差倍数与历年出现暴雨时的平均值和最大值进行对比发现,本次过程各环境参数标准差倍数明显高于历年平均值,且部分达到历史最大值,具有一定极端性。
李周谷秀杰谷秀杰邵宇翔席乐栗晗
关键词:台风降水大尺度环流不稳定层结
登陆华东台风导致河南暴雨的统计分析
2023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提供的1959—2021年的台风数据和河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80—2021年的全国探空数据和河南省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天气学分析等方法,对历年登陆华东及其导致河南区域暴雨的台风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959—2021年年均登陆华东的台风为2.5个,最多年份有6个,最少年份无台风登陆;91.1%的登陆华东的台风集中在7—9月,其中8月的最多,有67个;登陆最早的出现在5月27日,最晚的出现在10月23日。1980—2021年共有105个台风登陆华东,其中有18个台风导致河南出现30个区域暴雨日,单站日降水量超过200 mm的有10个,占区域暴雨日总数的33.3%,最大单站日降水量为商丘站的364 mm,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18个影响河南的台风登陆点集中在福建、浙江两省及上海市,登陆福建的最多,为11个;登陆后移动方向可归纳为西北转偏北和偏西转向两类路径。暴雨期间高空风场分析显示,台风主要通过低压和倒槽两种形势影响河南。通过对台风登陆时刻及其陆上移动期间的大尺度环流场进行诊断分析,概括出三类天气学概念模型,可为今后预报所用。
谷秀杰王友贺武文博苏艳华苏艳华
关键词:台风气候统计
地形对豫东南一次极端暴雪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豫东南极端暴雪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34日豫东南极端暴雪过程从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配置及水汽输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中低空急流及切变线同时配合地面强冷空气南下,是形成本次极端暴雪事件最根本的天气尺度条件;豫东南位于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形成的强烈上升区,西南急流不但为暴雪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还起到了动力抬升及不稳定能量释放等作用,有利于暴雪发生发展与维持。豫东南地处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东北侧迎风坡处,地形较复杂,为了探究地形对本次极端暴雪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WRF模式模拟豫东南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通过控制试验和敏感试验对比分析表明,山体的迎风坡一侧对降水的增幅作用达46mm,而背风坡一侧对降水的减幅作用约为6mm;低层的U风分析显示,地形消减后U风风速将减小24m s-1,并且中心位置东南移12个纬距,强降水中心随之东南移;垂直速度沿经度及纬度剖面均显示山体迎风坡处对垂直上升运动增幅达01×10-2m s-1;地形对水汽辐合起到明显增强作用,尤其在山体上方850700hPa高度辐合更加显著。
谷秀杰苏爱芳苏爱芳栗晗张宁
关键词:暴雪地形模拟
一次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河南省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7年2月21日河南省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00hPa西南急流及850~925hPa的偏东急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东南部暖倒槽的发展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700hPa与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叠加区域与暴雪区对应较好。当2m温度大于1℃或700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当2m温度小于-1℃时或700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当2m温度在±1℃之间时,降水相态较复杂,要结合中低空的温度来确定降水相态,即近地层温度(1 000hPa以下)在1~2℃时,并且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则为雨夹雪或雪。
谷秀杰邵宇翔王友贺齐伊玲齐伊玲
关键词:环流特征相态分析
台风倒槽导致河南不同强度降水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登陆后减弱的台风系统(低压、倒槽)经常为内陆省份河南带来不同强度的降水。为了更好地预判台风倒槽降水的强度,寻找台风倒槽暴雨预报关注点,对19802017年间河南省台风倒槽降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区域暴雨出现的概率达78%,冷空气影响与否和动力条件强弱是决定台风倒槽降水强度的关键因素。选择登陆点相似、陆上移动路径相似但降水强度差异较大的1312号台风“潭美”(区域暴雨)和0604号台风“碧利斯”(一般性降水)作为两类降水的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碧利斯”倒槽降水产生在暖区,无冷空气参与。而“潭美”倒槽降水,850 hPa以下有冷空气影响,湿位涡斜压项对降水的贡献大于正压项的。“潭美”过程的水汽、垂直上升速度、斜压性远比“碧利斯”的强。低层冷空气入侵为“潭美”降水增强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加强了大气的斜压性,使台风低压系统通过获取斜压能量得以维持并发展;2)加强了低层风场的辐合;3)南下冷空气与台风系统相遇(冷暖交汇)导致锋生,伴随锋生出现的次级环流上升支进一步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4)冷暖空气对峙形成近于垂直地面的θse陡立锋区,引起倾斜涡度发展,进一步加强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将水汽源源不断送往高层,使降水增强。因此,冷空气对台风倒槽暴雨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有较强水汽输送的前提下,中高纬有无冷空气南下与台风低压系统共同作用,是判断能否形成区域性暴雨较为关键的因素。而冷空气作用导致的斜压性增强及动力条件改善,是河南台风倒槽暴雨形成的重要机制。
郑世林赵培娟赵培娟谷秀杰
关键词:冷空气湿位涡斜压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