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芳芳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原发性
  • 2篇脑膜
  • 2篇静脉
  • 2篇MRI表现
  • 1篇多系统萎缩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岩上静脉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 1篇原发干燥综合...
  • 1篇原发性恶性
  • 1篇原发性恶性黑...
  • 1篇原发性淋巴瘤
  • 1篇神经胶质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作者

  • 9篇谢芳芳
  • 7篇廖伟华
  • 6篇王小宜
  • 5篇邢妩
  • 1篇廖鑫鑫
  • 1篇邝岚琼
  • 1篇陈登明
  • 1篇沈璐
  • 1篇陈长青
  • 1篇周高峰
  • 1篇左晓霞
  • 1篇那伟
  • 1篇张友明
  • 1篇石魏
  • 1篇刘建玲
  • 1篇陈伟
  • 1篇关婷婷
  • 1篇肖海清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CTV评估听神经瘤与岩上窦关系的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颅脑CT静脉成像(cerebral CT venography, CTV)术前评估听神经瘤与岩上窦、岩上静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术前CTV资料及临床资料,由2位放射科医生判定肿瘤的最大径、岩上窦引流类型,以及岩上静脉汇入岩上窦的节点与内听道后上壁的位置;进一步判断肿瘤与岩上窦的关系,分析岩上窦及岩上静脉保留情况及术后静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对比肿瘤与岩上窦关系、岩上窦引流类型、岩上静脉汇入点的不同组别间肿瘤大小。结果按岩上窦引流类型分为3型:完整型、内侧型、外侧型;其中27例(90.0%)患者岩上窦为完整型;2例(6.7%)为外侧型;1例(3.3%)为内侧型。根据岩上静脉汇入岩上窦的节点与内听道后上壁的位置,分为内侧型、中间型、外侧型;11支(35.5%)岩上静脉汇入点为中间型;13支(41.9%)为内侧型;7支(22.6%)为外侧型,其中有1例患者发现两支岩上静脉,分别为内侧型、中间型。25例(83.3%)患者岩上窦走行于瘤体外侧,其中4例岩上窦受压;5例(16.7%)患者岩上窦走行于瘤体上方,岩上窦无受压。肿瘤最大径在不同肿瘤与岩上窦关系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岩上窦、岩上静脉完整保留,术后无静脉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脑CTV可术前评估听神经瘤与岩上窦关系,有助于减少术中对岩上窦、岩上静脉的损伤。
欧洁琳卓沛李知晓谢芳芳孙贤婷陈伟陈登明廖伟华
关键词:听神经瘤岩上静脉
颞叶癫痫发作间期的DSC灌注成像和DTI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发作间期动态磁敏感灌注加权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SC)及弥散张量成像(dif...
谢芳芳王小宜邢妩周高峰廖伟华
文献传递
原发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CNS-PSS)的MRI表现,提高对CNS-PSS的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14例CNS-PS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5例脑内病变,4例脊髓病变,3例脑内合并脊髓病变,1例脑膜炎,1例脑积水。脑内病变多发生于白质,较少累及皮质,仅1例小脑病灶累及灰质,但病灶主体仍位于白质。脑内7例为多发病灶,1例为单发病灶。脊髓6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脑内及脊髓内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除1例脑膜炎患者外有6例患者行增强检查,仅1例脊髓内病变边缘可见强化。结论 CNS-PSS可累及脑及脊髓,脑内病变主要累及白质,MRI表现多为稍长T1、较长T2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CNS-PSS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谢芳芳王小宜左晓霞邢妩
关键词:原发干燥综合征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系统
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MRI征象鉴别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颅脑MRI影像特征,以探讨对于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CNM患者15例与TBM患者93例的颅脑MRI影像资料,比较病变部位在颅底部、V-R间隙增宽、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ETRⅡ级以上、重度脑积水及腔隙灶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患者MRI征象在病变部位在颅底部、V-R间隙增宽、病灶环形强化、病灶周围水肿ETRⅡ级以上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M与TBM的颅脑MRI表现各有特征,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肖海清王小宜谢芳芳郉妩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核磁共振成像
误诊为皮层静脉性梗死并出血的颅内原发脑膜黑色素瘤1例被引量:2
2020年
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交界性或恶性肿瘤。肿瘤的预后因其位置及切除范围不同而明显不同,因此,术前准确的诊断、术中尽量完全切除肿瘤并辅助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影像学检查又是术前诊断的关键。本例患者肿瘤以软脑膜病变为主,MRI增强后见明显不均匀脑回样强化,未见明显T2WI低信号,不易与皮层静脉性梗死并出血鉴别。颅内原发脑膜黑色素瘤常常因其内黑色素含量不同,影像学表现亦不尽相同,术前易误诊,最终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邓辉煌廖伟华谢芳芳张友明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与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患者中发现19个病灶,病灶单发12例,多发3例.幕上13例,幕下2例.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团块状或结节样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属轻、中度;DWI多呈高信号,ADC值多低于或接近于正常脑白质.结论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结合其MRI特点、部位及年龄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刘翠丽刘经武廖伟华谢芳芳吴廷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1H-MRS对SCA3/MJD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程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马查多–约瑟夫病(hereditary spinocerebellar ataxias 3 and Machado-Joseph,SCA3/MJD)诊断中的价值,同时探讨其与临床病程评分之间的联系。方法:SCA3/MJD起病患者、SCA3/MJD未起病患者及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进行~1H-MRS检查,经数据后处理获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肌醇(myo-inositol,m I)值及NAA/Cr,Cho/Cr,m I/Cr比值。将以上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于SCA3/MJD起病患者进行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及共济失调等级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评估,计算NAA/Cr,Cho/Cr,m I/Cr比值与临床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CA3/MJD起病患者在桥脑及齿状核的NAA/Cr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SCA3/MJD起病患者小脑齿状核NAA/Cr值与ICAR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CA3/MJD的病变主要位于小脑及脑干,ICARS评分与小脑病变的程度有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1H-MRS对于SCA3/MJD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邢妩廖鑫鑫关婷婷谢芳芳沈璐廖伟华王小宜
神经纤维瘤病1型脑内MRI异常信号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病或周围神经纤维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外周神经纤维瘤、牛奶咖啡斑、视神经胶质瘤、虹膜黑色素错构瘤(Lisch结节)等[1]。随着MRI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国外已有文献报道NF-1患者T2WI脑内出现异常高信号,由于病理改变并不明确,故称为脑内不明原因亮点(undefined bright objects,UBOs),
廖伟华刘孟辉刘建玲陈长青石魏邢妩谢芳芳王小宜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视神经胶质瘤错构瘤苍白球外周神经
P型多系统萎缩的MRI表现
2012年
目的分析P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的MRI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MSA-P型9例患者的常规MRI资料。结果 9例中,6例壳核有异常发现,其中壳核萎缩4例,壳核边缘长T2信号(裂隙征)2例,壳核弥漫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3例,壳核后外侧极长T1、极短T2信号4例。6例中,单纯表现为壳核萎缩及壳核后外侧极长T1、极短T2信号各1例,余4例为多种壳核异常改变重叠出现。5例脑干有异常发现,其中"十字征"1例,全脑干萎缩4例;大脑半球异常5例,其中双额颞顶枕叶均萎缩3例,双额叶萎缩2例。小脑异常改变4例,其中2例小脑半球萎缩,2例小脑中脚对称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MSA-P型后期出现"十字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有利于发现异常信号。结论 MRI对于MSA-P型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邝岚琼王小宜邢妩廖伟华谢芳芳那伟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