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艾妮

作品数:36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心脏
  • 18篇术后
  • 13篇心脏移植
  • 12篇心脏移植术
  • 12篇心脏移植术后
  • 12篇移植术
  • 12篇移植术后
  • 7篇左室
  • 7篇左室整体
  • 7篇左室整体收缩...
  • 7篇外科
  • 6篇心脏病
  • 5篇心室
  • 5篇左室重构
  • 5篇左心
  • 5篇左心室
  • 5篇左心室构型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先天性心脏

机构

  • 2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6篇谢艾妮
  • 17篇张凯伦
  • 16篇张菁
  • 12篇覃小娟
  • 12篇尤君
  • 12篇谢明星
  • 10篇吕清
  • 10篇董念国
  • 7篇夏家红
  • 5篇肖雅琼
  • 5篇史嘉玮
  • 5篇吴惠亮
  • 4篇徐磊
  • 4篇蒋雄刚
  • 3篇凡建平
  • 3篇肖诗亮
  • 2篇杨运海
  • 2篇孙宗全
  • 2篇刘成珪
  • 2篇伏鹏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2篇2012年十...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第16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4
  • 1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肺炎的临床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嗣术期肺炎临床特征,提高该类型肺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体重≤5 kg和/或年龄≤3个月病例309例,其中男196例,女11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206例,房间隔缺损126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18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60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37例,肺动脉闭锁11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9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7例,主动脉弓离断5例,右室双出口5例.根据术前、术后呼吸道症状、体温、氧合指数、血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等诊断肺炎.结果 全组围术期肺炎患病率58.9%(182/309),总病死率7.1%(13/182),机械通气(47.44±38.0)h,术后ICU(5.2±4.1)d.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儿、营养不良、反复感染史、肺高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阻断〉60 min、延迟关胸、术后低氧、肺不张、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二次气管插管、插管〉4 d等与患病密切相关.结论 新生儿小婴儿围术期肺炎患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术前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尽早手术,术后早期诊断,加强综合防治,并发心衰应积极处理.
史嘉玮肖雅琼董念国谢艾妮吴惠亮张菁
关键词:心脏外科肺炎
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肺复苏及科内转运的抢救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围术期心肺复苏及科内转运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心肺复苏患者,心搏骤停0~7min后立即心肺复苏;20例普通病房复苏后转运至ICU,其中14例转运途中继续心外按压,15例转运前已行气管插管;ICU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胺碘酮控制心律1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5例,主动脉球囊内辅助4例,急诊冠脉搭桥术3例,急诊心内畸形矫治术1例,急诊瓣膜置换术4例,心脏移植1例,开胸探查术5例。结果:本组手术前14人次,手术后28人次;ICU病房内心肺复苏18例(19人次),普通病房到ICU科内转运20例(23人次);早期复苏30例(34人次)成功率81%,复跳时间1~110(平均15.13±23.23)min,后期并发症包括脑损害4例(10.5%)、肾损害5例(13.2%)、肺炎及呼吸衰竭22例(57.9%)、心力衰竭19例(50%)。结论:心脏外科患者术前、术后皆易发生心搏骤停,该类心肺复苏具相当难度。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和针对病因的进一步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科内转运强调无缝隙连接。
史嘉玮吴惠亮张菁肖雅琼谢艾妮
关键词:心脏外科心肺复苏围术期转运
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清游离钙监测的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了解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血清游离钙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先心病小婴儿临床资料,分析小婴儿术后低血钙发生率。比较术后低血钙与血钙正常小婴儿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本组患儿术后低血钙发生率高达9.75%,且低血钙患儿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65.2%、65.2%)明显高于血钙正常患儿(1.8%、2.8%),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小婴儿先心病术后低血钙发生率高,术后低血钙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以及死亡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小婴儿术后血钙监测对于疾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谢艾妮蒋雄刚董念国张凯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血清游离钙婴儿
冠心病外科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07年
董念国谢艾妮邱雪峰
关键词:冠心病外科
2D-STI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左室肥大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左室肥大对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径向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健康自愿者及心脏移植术后生存时间≥1年的24例患者,心脏移植患者根据超声测量左室质量分为左室质量正常组(n=1...
覃小娟谢明星尤君李贺张菁谢艾妮
STI评价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左室重构对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影响
对心脏移植术后长期生存者左室肥大对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径向收缩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STI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心脏移植术后左室质量增加会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术后预防左室肥大有利于维持术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覃小娟谢明星吕清尤君张菁谢艾妮
关键词:心脏移植长期生存患者左室重构
文献传递
低氧反应元件对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转染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调控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低氧反应元件(HRE)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121在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转染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EGFP-C3-9HRE-CMV-VEGF121载体,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到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在不同低氧浓度及不同缺氧时间下培养,通过RT-PCR、Western-Blot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基因成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低氧浓度组可见明显目的基因条带,且随着氧浓度的降低及缺氧时间的延长,目的基因表达增强;低氧环境下,转染后的成肌细胞表达VEGF121蛋白产物明显增加;低氧环境下可见报告基因EGFP表达,常氧环境下未见报告基因表达。结论:以多拷贝HRE构建低氧启动子插入VEGF基因上游,可作为控制VEGF基因表达的开关,这对于防止VEGF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后VEGF基因过度表达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徐磊张凯伦谢艾妮夏家红
关键词:低氧反应元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骨骼肌成肌细胞
VEGF121体外转染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21)在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的转染表达。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VEGF121基因转染到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中。经RT-PCR、Weaterrv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转基因成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成肌细胞在基因转染后24h即出现VEGF121的表达,于48~72h达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调,维持表达2周左右。转染后的成肌细胞表达VEGF121蛋白质产物明显增加。结论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GF121基因的大鼠骨骼肌成肌细胞在体外有良好的因基表达,为VEG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移植奠定基础。
徐磊夏家红张凯伦谢艾妮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
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体外及体内血液相容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体外及体内血液相容性,探讨其在人工心血管装置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合成方法在钛表面制备聚吡咯涂层,首先对该涂层表征及与钛基底之间的结合强度进行测定,然后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粘附实验、补体激活实验和兔颈总动脉腔内植入实验,评价其体外和体内血液相容性,以未涂层的钛或(和)聚四氟乙烯作平行对照。结果钛表面聚吡咯涂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且与人血液高度相容;其体外血液相容性与聚四氟乙烯相当,且体外和体内血液相容性优于钛。结论经聚吡咯涂层后的钛其体内及体外血液相容性均得到显著改善,显示了在人工心血管装置上的应用前景。
刘成珪谢艾妮凡建平伏鹏孟刘坤郭兴蓬张凯伦
关键词:血液相容性
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索建立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新西兰兔,采用右心房引流,右锁骨下动脉灌注的方法,建立兔体外循环模型,并监测转流前、中和后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成功建立起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结果满意。结论建立无血预充兔体外循环模型是可行的。
杨运海罗海燕谢艾妮张凯伦
关键词:体外循环动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