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晶晶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历史环境与建筑创作的和谐发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指出了全球化对城市历史环境的冲击,讲述了城市历史环境的定义、构成及价值,然后归纳了城市历史环境与建筑创作和谐发展的原则及趋势,以实现历史环境与建筑创作的和谐发展,形成有历史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
- 姜雷许晶晶
- 关键词:城市历史环境建筑创作
-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 2022年
- 作品说明:通过运用景观构筑的基本元素,在充分把握场所精神的基础上,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广场、道路、小品与小型建筑物设计中,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水体、植物、环境小品、建筑构筑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 许晶晶
- 关键词:小型建筑物环境小品设计法则人性化设计师法自然
- 杭州湾跨海大桥视觉环境舒适性评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针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视觉环境舒适性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和开展实地调研,将杭州湾跨海大桥视觉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多层进行论述,构建了评估体系模型,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值及分数区间,对大桥视觉环境的舒适性进行了评估。计算的舒适性指数区间为[6.353,8.353],评价结果认为该桥视觉环境舒适性较好。
- 许晶晶李雪红冯阳徐秀丽
- 关键词:杭州湾跨海大桥
-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江苏运河沿线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原有工业空间无法满足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为了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成为了学界热点问题。单纯拆除重建的方式已不再满足社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对工业历史的传承、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对城市资源的重组。文章将城市触媒理论引入江苏运河沿线后工业景观更新设计中,提出在设计理念中要注重空间、功能和文化三大要素,遵守全面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三个原则,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走向循环利用三大改造目标。
- 许晶晶陈洁炀
- 关键词:城市触媒后工业景观
- 创客教育在环境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匠心木作”工作坊项目为例
- 2021年
- 本文以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匠心木作"工作坊项目为例,就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索与实践。创客教育以培养创客人才为目标,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通过团队合作、设计与制作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原始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教学相长、团队合作、互相交流的教学机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设计的全能型应用人才。
- 许晶晶钱丹
- 关键词:环境设计工作室制
- 城市立交桥下绿地设计现状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城市立交桥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形式和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景观,并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原有景观空间结构形成冲击,而城市立交桥下绿地设计在改善和恢复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文章以南京中央门立交桥、新庄立交桥和南京站立交桥桥下绿地设计为研究对象,对桥下绿地设计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力图探讨较为系统、融生态、视觉美学、地域文化于一体的桥下绿地设计。
- 许晶晶
- 关键词:城市立交桥
- 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指数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作出评价。分析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及分数区间,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三方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舒适性进行评估,并对其整体舒适性作出评价。计算的舒适性指数区间为[6.080,8.080],评价结论为该桥行车舒适性较好。
- 王仁贵刘伟庆李雪红徐秀丽马静静许晶晶
- 关键词: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
- 室内设计作品
- 2020年
- 许晶晶
- 城市文脉视角下江苏运河沿线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路径探析被引量:4
- 2019年
- 文章从江苏运河沿线城市历史变迁、运河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入手,结合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从城市文脉的内涵出发,将文化传承的精髓融入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从尊重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江苏运河沿线工业遗产廊道构建的路径,从而使运河自然生态环境和工业遗产形成了运河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风光带。
- 许晶晶姜雷丁文
- 关键词:城市文脉
- 传统与现代的演绎——现代室内设计的中式表情被引量:7
- 2009年
-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再次把目光转移到中式设计上,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中式风格的推陈出新,更加注重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逐渐演绎出既富有传统文化又不失现代风情的新中式表情。
- 许晶晶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