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敏忠

作品数:1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分子
  • 4篇化学实验
  • 4篇光谱
  • 4篇分子模拟
  • 4篇包合
  • 4篇包合物
  • 3篇荧光
  • 3篇光谱实验
  • 2篇多酚
  • 2篇多酚氧化
  • 2篇多酚氧化酶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荧光法
  • 2篇荧光强度
  • 2篇实验仪
  • 2篇实验仪器
  • 2篇谱分析
  • 2篇萃取
  • 2篇香草
  • 2篇香草酸

机构

  • 16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6篇詹敏忠
  • 15篇郭明
  • 3篇范文翔
  • 2篇马燕飞
  • 2篇姚珊珊
  • 2篇金春德
  • 2篇李博斌
  • 2篇王晓萌
  • 2篇蒋彦可
  • 1篇张露
  • 1篇陈磊
  • 1篇成纪予
  • 1篇胡智燕
  • 1篇谢黎明
  • 1篇边平凤
  • 1篇李铭慧
  • 1篇鲁小旺
  • 1篇李延军
  • 1篇郭敏
  • 1篇傅小萍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合物包合率测定仪的测定方法
一种包合物包合率测定仪的测定方法,所采用的测定仪包括检测部分(1)、控制部分(2)和显示部分(3),检测部分(1)包括样品管(11)、第一透镜(12)、短波通滤光片(13)、第二透镜(14)、激发光源(15)、第三透镜(...
郭明伍周玲詹敏忠
文献传递
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的比较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比较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与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及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测定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合参数、能量转移参数与热力学函数,探讨分子作用机制并比较分析绿原酸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差异。结果:CGA与BLF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动态分子作用机制,而CGA与BSA结合生成静态复合物,结合强度因温度不同存在一定差异;金银花活性成分与各蛋白质的结合距离r均很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分子模建结果显示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兼有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结论: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测试获得了一致性结果。
郭明詹敏忠鲁小旺范文翔
关键词:绿原酸乳铁蛋白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分子模建
药物-酶相互作用谱分析环糊精-木犀草素超分子包合性能及理论模建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采用药物-酶相互作用谱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木犀草素(luteolin,Lut)药物超分子包合作用并比较分析其与经典方法的异同。方法采用光谱实验测定Lut/β-CD-Lut包合物与溶菌酶(lysozyme,LZM)的相互作用,利用Gaussian量化方法计算β-环糊精与Lut的稳定包合构型,计算各构型的总能量。运用分子模建方法探索木犀草素/包合物与溶菌酶相互作用过程中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构型并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结果相互作用谱法既能更灵敏地表征包合物的包合性能,又能有效展现LZM输送包合物的机制,分子模拟结果与量化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均获得了包合物的最稳定构型。结论相关结果可为研究木犀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结果,可为包合物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郭明陈磊詹敏忠蒋彦可边平凤
关键词:木犀草素包合物分子模拟
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谱分析环糊精-白藜芦醇超分子包合性能及理论模型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谱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药物超分子包合作用并比较分析其与经典方法的异同。利用Gaussian量化方法计算β-环糊精与Res的稳定包合构型,计算各构型的总能量。运用分子模建方法探索白藜芦醇/包合物与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相互作用过程中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构型并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表明,相互作用谱法既能更灵敏地表征包合物的包合性能,又能有效展现BLF输送包合物的机制,分子模拟结果与量化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均获得了包合物的最稳定构型。相关结果可为研究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药理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为包合物超分子体系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郭明詹敏忠蒋彦可
关键词:白藜芦醇包合物分子模拟
光谱及分子模拟法对HSA和BSA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matinib相互作用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伊马替尼(imatinib,IMA)与人血清清蛋白(HSA)及牛血清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HSA和BSA与IMA相互作用机制的差异.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IMA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分子模建IMA与血清清蛋白的结合模型,表明伊马替尼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光谱结果表明,IMA与HSA和B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静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IMA与HSA和B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IMA对HSA和B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IMA与HSA和B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HSA与IM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表明,IMA与H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而IM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兼有少量的疏水作用力.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研究IMA与HSA和BSA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郭明王晓萌左玉廷詹敏忠
关键词:伊马替尼光谱实验
没食子酸、绿原酸及香草酸与某些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生物大分子与林源活性药物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是目前林学、天然产物学、药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林源活性药物分子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蛋白质大分子与林源药物分子的...
詹敏忠
关键词:没食子酸绿原酸香草酸溶菌酶多酚氧化酶光谱实验
文献传递
气泡搅拌与播音式pH检测装置
一种气泡搅拌与播音式pH检测装置,包括带液晶显示器(1)、支架(4)和传感器(8)的通用pH检测仪及盛有待测液的容器(3),该容器底部置有带多个出气小孔的环形或十字形或两者结合的出气管(7),出气管与氮气瓶(6)之间连接...
郭明詹敏忠李延军谢黎明李博斌
文献传递
转动式复合联装固相基质萃取装置
一种转动式复合联装固相基质萃取装置,由2-10个单玻管的萃取柱(2)组装而成,萃取柱内有基质(5)和筛板(4),各个萃取柱(2)的中部均有橡皮箍(3)且一个个垂直插在圆形转盘(7)的插孔上,插孔的间距相等,整体呈圆周排列...
郭明张露詹敏忠
红外试样压片模具
一种红外试样压片模具,包括带有凸台(2)的底座(1)、有工字形内腔的模筒(3)、内腔中较宽的为凸台套腔(7)、中间1字形的为模膛(8),模膛与T字形的模杆(4)相匹配,模膛内置有上压板(9)和下压板(10),其中上压板与...
郭明马燕飞金春德詹敏忠李铭慧
文献传递
光谱法结合分子模拟法分析毛蕊花糖苷与血清白蛋白的分子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VE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生理条件下,光谱法测定VER与BSA的相互作用参数,分子模拟建立VER-BSA结合模型,分析其结合反应机制。结果构建的VER-BSA模型表明,维持VER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兼有疏水作用力。光谱实验表明VER与B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VER与BSA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VER对B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解析荧光相图得出VER与B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VER与BSA的相互作用是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荧光偏振定量证明BSA与VER相互作用中生成了非共价复合物。结论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可为研究VER与BSA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郭明王晓萌詹敏忠范文翔
关键词:毛蕊花糖苷光谱实验分子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