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菌
  • 4篇磁性细菌
  • 3篇杆菌
  • 3篇肠杆菌
  • 2篇低浓度
  • 2篇源性
  • 2篇BMPS
  • 2篇捕获
  • 2篇磁珠
  • 2篇大肠杆菌O1...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法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脂质体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领域
  • 1篇凝集

机构

  • 1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解宇
  • 7篇杨艳宏
  • 7篇田菊霞
  • 2篇王奎龙
  • 2篇王文香
  • 2篇楼忠明
  • 1篇范超明
  • 1篇汪浩
  • 1篇毛荣彪
  • 1篇钟丽华

传媒

  • 5篇健康研究
  • 2篇浙江医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快速纯化及制备细菌PCR反应模板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纯化及制备细菌PCR反应模板的方法,将大肠杆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制成免疫BMPs。使用免疫BMPs,对含有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进行目标病原菌的捕获、分...
解宇
文献传递
使用生物纳米磁珠对低浓度目标细菌的磁捕获被引量:2
2008年
磁性细菌(magnetic bacteria)体内一般有10~20颗生物纳米磁珠。生物纳米磁珠中心部分的主要成分为磁性Fe3O4,外层为有机生物膜。本研究以低浓度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捕获与分离为目的,将目标病原菌的单克隆抗体包被于生物纳米磁珠的生物膜表面,制备成大肠杆菌O157免疫磁珠,对混杂在其他细菌混合液中的低浓度目标病原菌进行磁捕获及快速分离。
田菊霞解宇楼忠明杨艳宏王文香
关键词:低浓度大肠杆菌O157:H7磁性细菌FE3O4单克隆抗体
BMPs的凝集性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2009年
目的对菌源性磁珠(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在溶液中的凝集,及免疫BMPs在免疫检测中的凝集性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从磁性细菌体内提取BMPs,以粒径相仿的Fe3O4磁珠为对照,对BMPs在溶液中的凝集,以吸光度半减法进行量化比较。将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相关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形成免疫BMPs。在CEA溶液中添加免疫BMPs,借助显微镜观察凝集现象;并且对回收的凝结体经0.1MAlbumiHCl缓冲液(pH2.3)处理,再进行同样免疫凝集检测及显微镜观察。结果浓度为50μg/ml的BMPs PBS溶液,测定吸光度半减时间值为126min,Fe3O4磁珠吸光度半减时间值为35min。在一定浓度的CEA溶液中添加免疫BMPs5μg,通过显微镜观察,CEA浓度在100pg/ml以上时,凝集现象非常明显,且CEA浓度增大时凝集体也随之增大。但结合了CEA的免疫BMPs经0.1M Albumin-HCl缓冲液(pH2.3)处理,解开抗原抗体的结合,再进行同样免疫凝集检测及显微镜观察,发现无类似凝集现象出现。表明凝集现象系由抗原抗体所致,而非单纯的磁性体凝集。结论与Fe3O4磁珠相比,BMPs相互间不易凝集,主要表现为对外磁场的感应性凝集。从BMPs的凝集性特征分析,与普通Fe3O4磁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比较适合作为免疫磁珠法检测中的磁性载体。
杨艳宏解宇田菊霞
磁性细菌的电磁诱导分离及人工培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实验室内进行自然标本中磁性细菌的分离和人工培养。方法室外采取淤泥样本,以自行设计的电磁诱导法,在实验室内分离淤泥标本中的磁性细菌菌株。对分离的菌株,以松永氏等提案的培养液组方,并调节其中的营养成分、及培养环境的pH、DO、Cos,观察磁性细菌在人工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结果所分离的磁性细菌,培养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一般微生物的培养相比,其特殊性表现为对培养液中的Fe3+浓度及培养液的溶解氧浓度较为敏感。所分离的磁性细菌菌株在实验室培养4 d,1 000 mL培养液中分离出17.3 g磁性细菌和3.2 mg磁珠。结论自然标本中磁性细菌菌株的分离和培养可在实验室内常规条件下进行。
解宇汪浩
关键词:磁性细菌
磁性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实验室内进行磁性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和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模式。方法淤泥标本中的磁性细菌菌株使用电磁诱导的方法采取。调节磁性细菌培养液中的各种成分,调查磁性细菌MB1株在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使用磁性细菌由来的生物纳米磁珠,制成沙门菌免疫磁珠,对混杂在其他细菌混合液中的低浓度肠炎沙门菌进行捕获及快速分离。结果磁性细菌MB1株培养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的因素是Fe3+浓度、SO42-浓度及培养液的溶解氧浓度。使用免疫磁珠,可以对混杂在其他细菌混合液中的浓度约1cfu/ml的肠炎沙门菌进行捕获及快速分离。结论磁性细菌的分离和培养要在实验室内常规条件下进行。以磁性细菌由来的生物纳米磁珠为载体,可对低浓度目标病原菌进行快速的磁捕获与分离。
解宇
关键词:磁性细菌
菌源性磁珠在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建立一种可检测低浓度大肠埃希菌O157等的产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v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VTEC)的方法.方法 从磁性细菌中获取菌源性磁珠(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将大肠埃希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形成免疫BMPs.收集养牛场排出的污水标本,每份10ml中添加免疫BMPs 1mg,通过外磁场诱导,以免疫BMPs对污水标本进行靶向取样.增菌培养12h,以VTEC的vt1(Vero毒素1基因)、vt2(Vero毒素2基因)为增扩对象,进行PCR检测.作为对照,同样的污水标本,每份10ml,常规离心分离,分离物经过12h增菌培养后,同样进行PCR检测.结果 经免疫BMPs靶向取样处理后,40份污水标本,确诊含有vt1及/或vt2基因的6份.而同样40份污水标本,经离心分离处理,最后确诊含有vt1和/或vt2基因的1份.结论 对于有大量杂菌和异物的污水标本,利用免疫BMPs,通过外磁场诱导可对目标病原菌进行靶向取样,作为病原菌检测的辅助手段,可降低漏检率.
毛荣彪解宇田菊霞范超明
电极法快速诊断VTEC O157的药物敏感性
2013年
目的使用细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模型,以电极、计算机的组合技术,快速诊断VTEC O157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VTEC O157经抗生素处理后,将其附着在工作电极表面,在工作电极与对极之间以10 mV/s的递增速率输入阶梯形递增电压,计算机同步记录电压在0.00~1.00 V范围内的伏安图谱。根据伏安图谱上的峰电流值,判断VTEC O157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峰电流值≤2.5μA为敏感(S),峰电流值≥3.0μA为耐药(R),峰电流值2.6~2.9μA为中敏(M)。对照组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诊断VTEC O157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采用电极法,伏安图谱的记录及相关峰电流值数据的测定可在2 min内完成。本研究使用的VTEC O157菌株对1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Penicillin及Lincomycin二种抗生素不敏感,对Ampicillin及Erythromycin中度敏感,对余下的9种抗生素敏感。其结果同采用琼脂扩散法的结果一致。结论根据伏安图谱中峰电流值的大小,可间接判断VTEC O157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电极法的峰电流值与琼脂扩散法的抑菌圈直径成反比。
解宇杨艳宏王奎龙钟丽华
关键词:电极法药物敏感性
使用免疫BMPs纯化细菌PCR反应模板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使用免疫BMPs,对含有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进行目标病原菌的捕获和洗净,建立一种快速纯化细菌PCR反应模板的方法。方法:将大肠杆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制成免疫BMPs。使用免疫BMPs,对含有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进行目标病原菌的捕获、分离和洗净,再使用洗净的病原菌制备PCR反应模板。作为对照,对含有不同浓度大肠杆菌O157的粪便标本,常规进行增菌培养及鉴别培养后,制备细菌的PCR反应模板,或粪便标本直接制备PCR反应模板。结果:使用免疫BMPs处理后制备PCR反应模板,与通过常规增菌培养和鉴别培养后制备PCR反应模板,PCR检测结果一致。而粪便标本直接取样制备PCR反应模板,大肠杆菌O157低浓度时,PCR检测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利用免疫BMPs捕获自然标本(粪便)中的目标病原菌,通过分离和洗净,去除标本中存在的PCR反应抑制物等影响因素,可省略增菌培养及鉴别培养,快速纯化目标病原菌的PCR反应模板。
田菊霞解宇杨艳宏
关键词:纯化
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MPs磁性脂质体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磁性颗粒(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脂质体,考察BMPs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BMPs磁性脂质体粒径的影响。方法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MPs脂质体,调节BMPs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磁性脂质体粒径。结果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的BMPs脂质体,BMPs浓度在(20~60)μg/mL时,磁性脂质体粒径基本稳定,平均94.9 nm;BMPs浓度在(60~100)μg/mL时,磁性脂质体粒径随着BMPs浓度增加而有增大的趋势。超声功率的增加或超声有效时间增大时,磁性脂质体的平均粒径有减小趋势,当超声功率为300 W、有效超声时间为100 s时,粒径出现最小值;但其后都存在转折,随着超声功率的再增加或超声有效时间再增大时,平均粒径反而出现增大现象。结论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BMPs脂质体,通过控制BMPs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可以对磁性脂质体粒径进行调节。
田菊霞解宇杨艳宏
关键词:BMPS脂质体
细菌氧化反应实验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使用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以及与电极、计算机的组合技术,探讨并建立细菌氧化反应的实验模型。方法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由LabVIEW软件、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及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控制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输出阶梯形递增电压(0.00~1.00V,递增速率:10mV/s),加到电极上。电极系统由平面石墨电极、铂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使用大肠埃希氏菌,把附着细菌的纸质滤膜固定在工作电极表面,在工作电极与对极之间施加阶梯形递增电压,计算机同步记录伏安图谱。通过伏安图谱分析电极间的电子流动变化,探讨电子流动与细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联。结果纸质滤膜上附着大肠埃希氏菌时,伏安图谱显示施加电位0.72V(vs.SCE)附近出现电流的峰谷,峰电流值随菌浓度增大相应增高。纸质滤膜上未附着大肠埃希氏菌时,伏安图谱未显示出电流的峰谷。结论施加电位0.72V(vs.SCE)附近出现电流的峰谷,为大肠埃希氏菌氧化反应所释放的电子形成。大肠埃希氏菌的氧化反应,与菌体内辅酶A相关。
解宇王奎龙
关键词:细菌电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