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吉

作品数:60 被引量:431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机械工程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5篇电气工程
  • 5篇理学

主题

  • 22篇离心泵
  • 15篇数值模拟
  • 15篇值模拟
  • 10篇导叶
  • 10篇压力脉动
  • 9篇流固耦合
  • 6篇叶轮
  • 6篇余热排出
  • 6篇水力
  • 6篇混流泵
  • 5篇蜗壳
  • 5篇隔舌
  • 4篇多工况
  • 4篇遗传算法
  • 4篇双吸
  • 4篇径向力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双吸泵
  • 3篇双向流道

机构

  • 54篇江苏大学
  • 5篇山东双轮股份...
  • 2篇宜兴优纳特机...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灌溉总...
  • 1篇江苏航天水力...
  • 1篇上海凯泉泵业...

作者

  • 54篇裴吉
  • 41篇袁寿其
  • 33篇王文杰
  • 13篇袁建平
  • 11篇张金凤
  • 7篇李彦军
  • 5篇陈佳
  • 5篇孟凡
  • 3篇祝磊
  • 3篇张帆
  • 3篇曹健
  • 2篇陈超
  • 2篇徐宇平
  • 2篇周建佳
  • 2篇王逸云
  • 1篇冒杰云
  • 1篇王洋
  • 1篇丛小青
  • 1篇张猛
  • 1篇陆伟刚

传媒

  • 12篇排灌机械工程...
  • 8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流体机械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第六届全国水...
  • 1篇江苏省工程热...
  • 1篇水力机械学科...
  • 1篇第二十九届全...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侧流道泵叶轮轴径向间隙内流动特性数值模拟与验证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研究侧流道泵叶轮周围间隙质量流量交换规律,该文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侧流道泵在最高效率工况点下叶轮间隙处的流动规律,具体分析了其脉动扬程、交换质量流量、间隙处压力脉动情况、轴向速度变化等。结果表明,每旋转一个叶轮流道(18°),扬程出现一次完整的波动周期,每个周期内扬程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07 m左右;间隙外缘监测点的瞬时压力值明显大于其他4个监测点,顶部监测点压力值最大,在整个周期内的平均压力值大约是最小压力监测点的2.8倍;右侧间隙靠近外缘处的流体交换最激烈,该处速度绝对值最大;流体主要是在右侧间隙外缘大约0.8-1倍间隙半径处向侧流道流入,在0.53-0.8倍间隙半径处从侧流道流出至叶轮中;净交换流曲线近似呈三角函数图像变化,交替出现减小增大反复趋势,并且净交换流的波动导致侧流道泵扬程曲线的波动。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侧流道泵的水力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张帆Martin Bohle裴吉袁寿其Annika Fleder
关键词:超低比转速轴向间隙
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为了研究导叶位置对双向竖井贯流泵水力性能与流态的影响,利用CFX14.5对6种导叶位置方案的双向竖井贯流泵在正向运转与反向运转时分别进行小流量工况(0.8Qdes)、设计流量工况与大流量工况(1.1Qdes)的定常计算,总计共36个工况。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泵装置外特性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对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水力性能与流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泵装置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泵装置正向运转时,在小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下降,S=4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大;但是在设计流量与大流量下,泵装置效率随导叶位置S增加而上升,S=100 mm时的导叶水力损失最小。泵装置反向运转时,导叶位置对泵装置水力性能与流态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导叶位置S=100 mm作为最终方案。
孟凡裴吉李彦军袁寿其陈佳
关键词:水力性能
余热排出泵叶轮流固耦合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余热排出泵长期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行,其结构的可靠性对整个机组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几种常用材料及增加叶轮盖板厚度对转子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常温和高温下叶轮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余热排出泵高温运行时,叶轮的第1阶固有频率为394.17 Hz,较常温下升高了2.28%,远高于叶轮叶片通过频率。在各阶模态振型下,1Cr13MoS叶轮固有频率最大,ZG225-450叶轮固有频率最小。设计工况和偏工况下叶轮的应力及变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轮的变形随半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最大变形量出现在后盖板叶轮出口处。叶轮的应力分布不均,最大应力均出现在叶片尾缘与后盖板接合处。沿着前盖板和叶片接合线,应力的峰值随前盖板厚度增加而减小。沿着后盖板和叶片接合线,增加后盖板厚度明显减小了应力峰值。高温和常温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高温下叶轮应力明显高于常温。尤其在叶轮进口处附近,高温应力相对于常温应力增加超过300%。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进行更加复杂的动力学分析、疲劳分析以及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尹庭赟裴吉袁寿其王文杰
关键词:叶轮动力学
反导叶分流叶片对水泵水轮机导叶-反导叶干涉的影响规律
对于高水头的抽水蓄能机组,两级水泵水轮机反导叶流道内通常存在复杂的涡流和回流现象,对机组的高效运行产生不良影响。为了改善反导叶内部流态,设计了三种带有分流叶片的反导叶方案,并将其与原始方案进行对比,探究多工况下反导叶的内...
台格园王文杰裴吉张晨滢孙菊
基于熵增理论的混流泵水力损失分析
环形压水室混流泵广泛应用于热电厂,用于输送循环冷却液,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提高效率至关重要。环形压水室混流泵的流动损失直接影响水力效率,在本文中,流动损失将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行详细研究。采用ANSYS C...
曹健裴吉顾延东王文杰袁寿其
关键词:混流泵数值模拟
低比速离心泵优化水力设计与系统节能技术及应用
袁建平张金凤潘中永裴吉袁寿其汤跃丛小青王洋陆伟刚
该项目属流体机械高效节能领域。泵作为重要的能量转换装置和流体输送能量提供者,是仅次于电机应用最广泛的通用机械,其耗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在石油和化工工业中更高达59%和26%。离心泵是应用最广和最多的泵,约占70...
关键词:
关键词:离心泵能量转换装置设计方法
余热排出泵叶轮与导叶匹配的水力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分析叶轮与导叶匹配对余热排出泵水力性能的影响,根据泵的性能参数设计了两个叶轮和两个导叶组合的四种方案.通过外特性试验得到:叶轮与导叶的匹配对余热排出泵在小流量工况和大流量工况范围的性能影响较大,而对设计工况下的性能影响较小.采用ANSYS CFX 14.5软件对余热排出泵叶轮与导叶的四种匹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了内部流场,结果表明:在0.40-1.62倍设计工况范围内,数值计算得到的性能曲线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工况下,导叶和叶轮的内部速度分布相互影响.
王文杰袁寿其裴吉张金凤
关键词:叶轮导叶水力性能
基于泵轴流固耦合的双向流道轴流泵装置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首次采用双向同步求解的方法对一台灌排双向轴流泵装置的内流场和泵轴结构响应进行联合求解,运用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三维非定常计算,采用多重坐标系法,结构响应基于弹性体结构动力学方程。对比分析了流固耦合作用前后出水流道中静压和速度分布以及导叶出口面上的压力脉动情况和湍流动能分布,并将外特性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流固耦合相比,出水流道中静压相对较大的区域面积增大,而流速分布变化较小;导叶出口面上压力波动的相位发生改变,脉动强度也增大;小流量下,耦合作用使得导叶出口的湍流动能增大,而设计流量和大流量下,湍动能分布变化较小。此外,外特性的吻合性也说明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总体来看,流固耦合前后其流场的分布规律虽然趋势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对大型双向轴流泵装置流固耦合计算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陈佳裴吉袁寿其李彦军孟凡
关键词:流固耦合泵轴静压
流固耦合作用对螺旋离心泵流场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6
2013年
为研究流固耦合作用对螺旋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影响,以ZJ200-25型螺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12.1和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对螺旋离心泵进行了考虑内部流场和结构相互作用的两场交替联合求解,并以相同的设置对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流场发现,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泵进口处的压力波动加剧,出口压力波动强度降低,进出口波动频率不变,但相位有改变;速度分布满足共同的规律,但在小流量工况下差别最大,同时在叶片与隔舌处于相干位置时,隔舌附近流动也受到明显影响;径向力大小随时间变化规律一致,但波动范围减小;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后叶轮流道内流动更加不对称。
袁寿其徐宇平张金凤裴吉周建佳
关键词:螺旋离心泵双叶片
不同空化工况下轴流泵装置压力脉动试验被引量:14
2018年
为研究不同空化工况下轴流泵装置内部压力脉动特性,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对派河口泵站轴流泵装置模型的叶轮进口、叶轮出口、导叶出口3个压力监测点,分别在2. 5、3. 5、4. 5、5. 4 m扬程和未发生空化、临界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1%)、深度空化(泵装置效率下降3%)等12种工况下进行了压力脉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叶轮进口处的压力脉动曲线为平滑的近似正弦曲线;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曲线幅值最大,且只在高扬程、未发生空化工况下的一个旋转周期内表现出明显有规律的二次谐波特性;导叶出口的压力脉动时域特性与叶轮进口相似。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在各工况下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频,同一扬程工况下,随着空化程度的加深,各监测点主频附近的谐频逐渐向低频段移动;导叶出口与叶轮进口受叶频影响较小,且表现出相似的频率特性。
李彦军陈超裴吉王文杰吴天澄
关键词:空化压力脉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