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超

作品数:18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政党
  • 5篇政治
  • 3篇政府
  • 2篇党内
  • 2篇党群
  • 2篇党群关系
  • 2篇党治
  • 2篇地方政府
  • 2篇政党能力
  • 2篇政治生态
  • 2篇治生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社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建设
  • 2篇生态问题
  • 2篇失序
  • 2篇权力
  • 2篇自治
  • 2篇媒体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中共上海市委...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8篇袁超
  • 1篇袁超

传媒

  • 5篇新产经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党政论坛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探索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 1篇公共管理评论
  • 1篇治理研究
  • 1篇比较政治学研...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党、社会和民众关系的内涵分析——从普遍意涵到时代意涵的理论阐释被引量:3
2015年
政党、社会和民众关系问题是国家治理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它进行内涵分析有助于为政党联系民众的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政党-社会关系与政党-民众关系是一组相近但不相同的范畴或分析视角,对其进行逻辑区分是观察现实政治的起点。政党、社会和民众关系的基本内涵由普遍意涵和限定意涵构成,前者形成于政党在历史和政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后者形成于不同政治过程和特殊时代条件。中国的政党与民众关系与国外不同,是特指党群关系,即强调政党组织与民众个人、党员与民众个人之间的联系。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政党、社会和民众关系的传统内涵,政党政府须充分挖掘并把握其时代意涵。
袁超
关键词:党群关系信息网络时代
司法中央化与经济性分权--规制地方政府间“共谋”关系的制度改革逻辑被引量:2
2014年
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理论上可理解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凸显并提升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以实现"强国家"建设。具体而言,针对政经关系调整而展开的"经济性分权"是本轮改革的重点,却可能遭遇因地方政府间"共谋"行为而得以强化的地方保护主义。"司法中央化"有利于通过规制地方政府间"共谋"关系来防控地方保护主义,推进"经济性分权"。
袁超
关键词:经济性分权共谋行为
后备干部与当代中国的精英转换被引量:6
2018年
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体制的轴心力量,而稳定高效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与流动机制则是确保政治精英群体能够持续"更新"并支撑政权运作的关键。当代中国的后备干部制度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迁,其制度运转塑造了"选拔-培养-选拔"这一以"培养"为核心而形成的"二元互嵌"式的持续动态过程,凸显了党管干部背后明确的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自觉。而在现实中,"用而不备、备而不用"的出现实际上是理性制度设计的预期过程与服从内在政治动力要求的补充过程相叠加的共同结果,从而使得"支流选配"在正反两个面向上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逻辑,并与"二元互嵌"共同构成对当代中国政治精英转换产生重要影响的中间机制。
袁超
关键词:后备干部干部选任精英培养
“关系”裹挟、科层失灵与官场逆淘汰被引量:10
2017年
当代中国官场存在一种突出的逆淘汰现象,不仅致使德才兼备者遭到冷遇、排挤、打击和压制,更迫使"新官""清官"为保生存或晋升而屈从潜规则,造成"劣官驱逐良官"的恶性官场生态。科层失灵是官场逆淘汰酿造发生的组织基础与制度逻辑,它主要表现为支撑选人用人科学化的四大关键机制发生系统性障碍,即"命令机制不统""评价机制不实""激励机制不正"和"监督问责机制不强"。"关系"从积极、消极两个面向内嵌于中国社会的精神世界,并强势介入到科层制的选人、用人过程中。作为中介机制,"关系"裹挟酿造了机制异变,引发科层失灵,进而导致逆淘汰现象频发。在中国的党政体系之下,治理官场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使命,执政党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政治手段和积极领导法治建设来规制关系主义,努力重建官场秩序。
袁超
关键词:社会关系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
党权弱化与台湾地方自治的突破——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变化切入(1972~1997)
2013年
现行台湾地区的地方自治制度是历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其间,它经历了一个制度规范与制度过程二者从断裂脱节到基本同步的演变①。结合当时台湾的政治生态,深入分析地方自治制度变迁的历史与政治过程,笔者认为国民党党权②是贯穿变迁始终的关键变量。国民党长期以来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集权统治迫使地方自治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而在1972年至1997年间,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党权渐弱,于是地方自治得以在此期间实现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制度既然能在有利条件下发展,就也有可能面临"逆转",因此须抱以警惕。
袁超
关键词:国民党
政治衰败概念的分析与重构——基于“三层次”概念建构法的尝试被引量:7
2015年
亨廷顿和福山提出的"政治衰败"概念存在着结构欠缺的问题,应当进行重构。概念结构应当由基本层次、第二层次和操作层次构成,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实在论、本体论和因果论的理论。"政治衰败"以"权力失序"为本质属性,是一种不同权力之间可以随意且无障碍地进行相互转化的政治变迁形态;其基本层次存在结构性的"政体隐患"和过程性的"权力互斗"两个原因变量;其第二层次分别由政治权力内部失衡、政经关系失序、社会政治参与失控,以及权力主体高能动、公共规则失灵两组维度构成;其操作层次由16个有助于展示和分析因果机制的定性指标构成。
袁超
权力失序与政治衰败——基于泰国、埃及和乌克兰的政治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政治衰败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持续上演,却鲜见关于政治衰败的系统性基本理论。亨廷顿和福山的研究成果颇具影响,但在因果机制分析上仍存缺憾。本文通过建构'权力失序'分析框架,试图重新解释政治衰败。'权力失序'是政治衰败的本质,它是结构性'权力失衡'与过程性'权力互斗'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过程维度分析,近年来遭遇严重政治衰败的泰国、埃及和乌克兰共同经历了'围绕政治权力发生的权力互斗与权力转化'。在权力互斗方面,泰、埃、乌依次表现为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多方角斗、宗教与世俗的交锋以及地区分裂中的恶性党争;而在权力转化方面,本文尝试将泰、埃、乌描述为楔入式转化、渗透楔入式转化和起源式转化。'权力失序'框架的政治过程分析在解释政治衰败发生机制的同时,还引出关于权力互斗外部诱因的思考,它直接指向西式民主化与政治衰败关系、西式民主制与权力秩序关系等关乎发展中国家能否避免治理失效的关键性问题。
袁超
关键词:政党政治军人政治
政党—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党能力问题初论——分析中国政党能力的路径尝试
现代政党无不对国家建设与发展影响重大,但在不同政党-国家-社会关系下的中西方国家,政党于国之重要性程度不能一论,政党能力研究也应分开论之。本文透过政党—国家一社会的视角,旨在辨清政党能力与政党职能二者概念和关系的基础上,...
袁超
文献传递
关于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的系统性认识
2018年
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存在怎样的问题?该如何结合中国的政治实践认清该问题的"标"与"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全党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处形势的系统性理论回应,为认清和处理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袁超
关键词:政治生态生态问题党内反腐败斗争政治实践生态建设
政府行为变化的财政逻辑——兼评《以利为利》与《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应该从何理解政府行为的变化?当代中国政府行为的变化又存在怎样的特征与规律?周飞舟与谭明智基于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路径,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政府行为变化的财政逻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政府'公司化'、'土地-财政-金融'城市发展模式等都可以通过财政体制来解释,它们都是一系列政府间财政关系变化的结果。本文主要围绕书中提出的若干中心问题、重要关系机制及其可能的拓展空间进行讨论。
袁超
关键词:政府行为中央与地方关系财政体制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债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