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孕期
  • 1篇早孕
  • 1篇早孕期
  • 1篇整倍体
  • 1篇绒毛
  • 1篇胚胎
  • 1篇自然流产
  • 1篇流产
  • 1篇流产胚胎
  • 1篇核型
  • 1篇核型分析
  • 1篇非整倍体
  • 1篇倍体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集爱遗传...

作者

  • 1篇吴佳龙
  • 1篇赵文海
  • 1篇雷彩霞
  • 1篇周静
  • 1篇袁薇
  • 1篇徐建忠
  • 1篇殷民
  • 1篇陈美芳
  • 1篇伍俊萍
  • 1篇郑列琳
  • 1篇朱赛娟
  • 1篇张月萍

传媒

  • 1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方法:对自然流产刮宫术后取得的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统计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 437例标本,患者平均年龄31.2±4.4岁,平均妊娠时间66.5±14.1 d。培养成功1 390例(96.73%),失败47例(3.27%)。正常核型595例(42.81%);异常核型795例(57.20%),其中非整倍体571例(71.82%)。前5位非整倍体排序为:16-三体(21.54%);22-三体(15.41%);45,X(14.01%);15-三体(4.38%);13-三体(4.20%)。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不平衡易位、罗氏不平衡、缺失、插入、倒位、标记染色体等)比例较低,占自然流产总量的3.52%,占异常核型的6.16%。按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55.30%和63.6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8.74%和81.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嵌合体、三倍体、四倍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35岁组为8.07%,显著高于≥35岁组(0.50%)(P<0.001)。第1次、第2次及≥3次自然流产异常核型发生率分别为61.64%、55.44%、52.6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核型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非整倍体是主要异常核型。高龄孕妇异常核型与非整倍体发生率增高,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降低。随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胎儿异常核型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流产次数本身是自然流产的风险之一。
雷彩霞张月萍伍俊萍徐建忠朱赛娟殷民陈美芳郑列琳周静袁薇吴佳龙赵文海
关键词:自然流产绒毛非整倍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