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战雄

作品数:117 被引量:445H指数:1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内镜
  • 21篇细胞
  • 15篇胰腺
  • 15篇基因
  • 14篇肿瘤
  • 14篇结肠
  • 14篇超声
  • 10篇消化道
  • 10篇溃疡
  • 9篇蛋白
  • 9篇多态
  • 9篇结肠炎
  • 9篇溃疡性
  • 9篇溃疡性结肠炎
  • 8篇多态性
  • 7篇胰腺炎
  • 7篇腺炎
  • 7篇间质
  • 7篇间质瘤
  • 6篇食管

机构

  • 66篇温州医学院附...
  • 46篇温州医科大学
  • 5篇温州市第二人...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市中心医...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7篇薛战雄
  • 44篇夏宣平
  • 39篇林李淼
  • 37篇蔡振寨
  • 28篇徐昌隆
  • 27篇王文星
  • 26篇郑君杰
  • 22篇卢光荣
  • 19篇闫峻
  • 18篇蒋益
  • 17篇郑波
  • 17篇陈浩
  • 15篇陈小燕
  • 13篇王建嶂
  • 11篇曹曙光
  • 11篇申苏建
  • 9篇郑志强
  • 8篇张定亮
  • 8篇叶梦思
  • 7篇黄智铭

传媒

  • 11篇中国内镜杂志
  • 8篇中华消化内镜...
  • 6篇温州医学院学...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2007年浙...
  • 3篇胃肠病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浙江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新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3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19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神经鞘瘤超声内镜误诊为食管间质瘤三例被引量:4
2015年
神经鞘瘤为最常见的外周神经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颅内神经根、椎管内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而食管神经鞘瘤却十分罕见,食管神经鞘瘤和食管间质瘤的鉴别困难,误诊率高,现分析3例误诊的食管神经鞘瘤的内镜及EUS图像特征,以期对临床诊断食管神经鞘瘤提供帮助。
金健威薛战雄蔡振寨吴明卢光荣
关键词:食管间质瘤神经鞘瘤超声内镜误诊率周围神经图像特征
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11例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发现11例各种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OlympusHX-600-135型金属钛夹,进行内镜下穿孔部位闭合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无明显并发症,治愈出院,成功率达91%。1例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内镜下金属钛夹闭合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或内镜诊治过程中出现的消化道小穿孔安全、简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文星薛战雄夏宣平林李淼陈浩蒋益张定亮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内窥镜检查金属钛夹
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我院在广泛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电子十二指肠镜 oddis 氏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两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自2004年5月~2005年3月共治疗了30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董咏梅张若徐鲁白胡海周斌薛战雄
文献传递
肠气囊肿症1例报告被引量:5
2017年
临床上肠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PCI),亦称肠壁囊样积气症,是指分布于消化道黏膜下和(或)浆膜下多发性充满气体的囊肿。本病的确切发病率仍不明确,可发生于新生儿到老年人任何年龄组,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因其临床少见且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我院诊治的1例PCI。现报道如下:
吴利敏林李淼夏宣平申苏建卢光荣蒋益薛战雄
关键词:肠气囊肿症肠壁囊样积气症诊治
经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穿孔的应用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7 月我院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发现11例各种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 Olyrnpus HX-600-135型金属钛夹,进行内镜下穿孔部位...
王文星薛战雄夏宣平林李淼陈浩蒋益张定亮
文献传递
新形势下对加强消化内科电子胃肠镜教学的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现阶段,消化内科的实习带教通常集中在临床病症的诊治方面,电子胃肠镜作为消化内科当中关键的"操作"内容,其一直属于带教中的盲区。针对电子胃肠镜教学,临床中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尽管该种方法能够在理论层面获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实践能力层面的效果却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针对电子胃肠镜教学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就成为消化内科带教的重要内容。鉴于此,笔者总结自身多年的带教经验,提出几点加强消化内科电子胃肠镜教学的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徐昌隆陈辉乐郑波王建嶂薛战雄
关键词:消化内科电子胃肠镜教学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镜下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治
目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作胃肠道重建术,使内镜插至十二指肠乳头变得困难,增加了内镜下的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难度。我们共对18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内镜下胆系疾病的诊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毕Ⅱ式胃大...
薛战雄王文星林李淼夏宣平
文献传递
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和nm23基因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大肠癌及57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基因在大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大肠腺瘤中低表达;腺瘤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53的表达阳性率25.93%(7/27)与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5.22%(15/2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腺癌伴转移组nm23表达阳性率31.25%(5/16)与腺癌无转移组(包括腺瘤体高级男性皮内瘤变和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C期为70.00%(15/20),与A、B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结论p53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分级、分期有辅助意义;p53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王文星夏宣平薛战雄郑志强谢丽微陈浩林李淼张定亮
关键词:大肠肿瘤大肠癌P53NM23
乌灵胶囊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伴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的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0)给予乌灵胶囊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组(n=30)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疗程8周。应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分级及SDS的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中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88.46%,对照组分别为40.00%和64.00%,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SD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灵胶囊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安全有效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GERD患者。
陈小燕蔡振寨闫峻陈浩夏宣平郑君杰薛战雄
关键词:乌灵胶囊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胃食管反流病抑郁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UC患者331例,健康对照者832名,PCR扩增Trail目的基因后,直接测序检测Trail基因3非编码区(G1525A/G1588A/C1595T)三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Trail单倍型与UC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 AA的频率在UC组中明显降低(P值均<0.01);UC组Trail G1588A和C1595T两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和T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轻和中度UC患者Trail C1595T突变等位基因T和CT+ TT基因型频率为49.15%和64.51%,重度UC患者分别为72.37%和84.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2.710和2.935,95%CI:1.598~4.596和1.188~7.249,P值均<0.05).重度UC患者Trail G1525A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48.69%,较轻和中度UC患者(35.16%)增加(OR=1.750,95%CI:1.082~2.830,P=0.021).UC组中AAT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09%比58.41%,95%CI:1.549~2.229,P<0.01);GAT单倍型频率在UC组中明显增高(10.15%比0.18%,95%CI:0.005~0.051,P<0.01).结论 Trai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
蒋益裴继华林李淼徐昌隆王建嶂申苏建薛战雄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单倍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