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德友

作品数:25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动脉
  • 10篇血管
  • 7篇栓塞
  • 7篇颅内
  • 6篇动脉狭窄
  • 5篇血管内治疗
  • 5篇症状
  • 5篇症状性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颈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手术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3篇动脉支架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栓塞治疗
  • 3篇疗效
  • 3篇颅内动脉瘤

机构

  • 12篇武警后勤学院...
  • 9篇武警医学院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5篇薛德友
  • 16篇焦德让
  • 10篇白晶波
  • 8篇常斌鸽
  • 7篇张赛
  • 6篇王实
  • 5篇李巍
  • 4篇王实
  • 4篇徐飞
  • 4篇徐飞
  • 4篇李巍
  • 3篇涂悦
  • 3篇董俊强
  • 3篇翟宝进
  • 2篇佟小光
  • 2篇魏孟广
  • 2篇尹龙
  • 2篇高培龙
  • 2篇王实
  • 2篇权伟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2011武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的有效性
2008年
背景:对于脑保护装置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过程中是否有助于减少神经并发症还没有定论。目的:观察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过程中应用脑保护装置减少神经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同期对照分析,2005—06/2007—01在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对象:应用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74例,应用脑保护装置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50~79岁,平均66.4岁。未应用脑保护装置组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52~83岁,平均69.2岁。方法:根据颈动脉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选择脑保护装置的大小。在路径图下将导丝送至狭窄远端,释放脑保护装置。在微导丝引导下将支架跨过狭窄部位,在透视下将支架释放于合适位置。常规造影证实狭窄解除后回收脑保护装置。主要观察指标:①支架置入操作特点。②围手术期与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频数。结果:①7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释放76枚支架。共使用脑保护装置21枚,其中Angioguard8枚,Filterwire13枚。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20次(37.7%),均后扩;3例(5.6%)在支架释放后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使用脑保护装置组球囊预扩6次(28.5%),均后扩。2例(9.5%)在支架释放后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2例(9.5%)血管痉挛。②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在围手术期1例(4.7%)发生脑梗死;随访期1例(4.7%)发生脑梗死,未使用脑保护装置组围手术期发生4例(7.5%)脑梗死,随访期发生5例(9.4%)脑梗死。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组病例统计结果显示,脑保护装置的应用未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薛德友焦德让常斌鸽
关键词:脑保护装置颈动脉狭窄
WINGSPAN支架的临床应用
李巍常斌鸽薛德友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12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行脑血管造影...
常斌鸽薛德友李巍冯学泉周宝生李牧王实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脑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短期疗效及随访分析
2017年
目的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对46例经Wingspan支架治疗的症状性MCA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症状、狭窄率改善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6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术或CTA检查明确再狭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4.2±9.6)%,Wingspan支架置入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20.2±9.1)%,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天、6个月同侧卒中或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5%和10.9%。81.4%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后脑出血2例,其中1例死亡,亚急性期斑块脱落1例,支架处闭塞导致脑梗死1例。13例获得影像学复查,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15.4%。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手术并发症严重,需谨慎选择病例,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殷志锋李洪寅蒋宝华宋有维薛德友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治疗:特殊情况的处理被引量:1
2007年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焦德让尹龙范一木佟小光田会铭康伟民常斌鸽王实翟宝进薛德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脑血管造影检查出血原因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后眼球活动恢复不良与静脉引流类型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不同静脉引流方式(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条静脉引流)对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的影响。方法将93例有眼部症状的TCCF患者按单纯眼静脉引流或多静脉引流分为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等症状表现及其愈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单纯眼静脉引流组和多静脉引流组在眼球突出、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静脉引流组中,15例患者仍然有轻度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受限,术后恢复不佳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2组治疗结果比较,术后未完全恢复者在多静脉引流组相对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使用单纯眼静脉引流与多条静脉引流对术后眼球活动受限影响不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症状的恢复除了与TCCF引起的海绵窦内异常血流的改善有关外,多静脉引流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岩静脉扩张、深静脉引流等也是影响眼球活动障碍恢复的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选择适宜的引流方式值得思考。
康伟民尹龙佟小光田会铭薛德友王实焦德让薄海赵贵锋
关键词: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静脉引流
椎基底动脉闭塞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探讨
常斌鸽薛德友李巍王鹏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对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通过对两种蛋白图谱的比较,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而后对差异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蛋白数据库信息检索 随机选取2种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法验证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结果 在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中鉴定出14种差异表达蛋白,得到了11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最终7种蛋白质得到确认.结合珠蛋白、C反应蛋白、B因子、淀粉样血清蛋白A和载脂蛋白E前体在动脉瘤组表达上调 载脂蛋白A-Ⅳ前体和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H4重链前体表达下调.蛋白印迹实验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鉴定出7个与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蛋白,为进一步阐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翟宝进刘欣民李双英崔刚董俊强常斌鸽薛德友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李巍薛德友王实徐飞白晶波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Scepter球囊保护下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在Scepter球囊保护下应用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4例球囊保护下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治疗的TC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21-65岁[(42.6±6.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均为单侧病变。其中右侧13例,左侧11例。伴发颅内杂音23例,搏动性突眼伴球结膜充血水肿22例,眼球运动障碍19例,视力减退9例。术中通过微导管造影明确TCCF瘘口的位置及回流特点。将保护球囊置于颈内动脉瘘口处,再沿微导管在海绵窦内近瘘口处填入少量弹簧圈后分次推注Onyx胶,直至瘘口闭塞。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颅内杂音、搏动性突眼、视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改善情况,术后复查数学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颈内动脉通畅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24例TCCF患者原有颅内杂音、搏动性突眼、球结膜水肿症状均消失,19例眼球活动障碍患者中2例改善不明显,9例视力障碍患者中2例改善不明显,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Onyx胶与保护球囊粘连,将球囊连同导引导管送至颈外动脉后撤出球囊,术后患者无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未见复发,无手术相关并发症,DSA示瘘口均完全闭塞,且颈内动脉均保持通畅。结论Scepter球囊保护下弹簧圈结合Onyx胶栓塞治疗TCCF可闭塞瘘口,消除眼部症状,维持颈内动脉通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任登鹏涂悦薛德友张赛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弹簧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