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
-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对头颅CT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CT定位下经皮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试验组50例采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微创手术定位精准,可显著提升血肿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兰敏薛勇赵学俊李龙王兆斌王凤伟
-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
-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及分流时机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分流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28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危险因素。结果128例中,术后发生脑积水28例,发生率为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骨窗面积≥7 cm2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8例脑积水中,2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按照分流中位时间的3.5 d分为早期分流组和晚期分流组,各11例;早期分流组术后颅内压改善效果更好(P<0.05),颅内压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脑脊液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治疗前应充分评估脑积水发生的因素,一旦发生脑积水应查明原因并早期进行分流手术治疗。
- 李龙杨金庆薛勇赵学俊
- 关键词: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脑积水
- 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比较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夹闭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8例,采用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术后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NF-κB、sICAM-1、VE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改良Rankin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与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内微导管介入治疗能够更显著的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及术后恢复速度,预后好。
- 王兆斌薛勇赵学俊赵建武
- 关键词:夹闭手术脑动脉瘤
- 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和动脉瘤形态特征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和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对前交通动脉破裂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人,术前均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根据前交通动脉瘤是否破裂将病人分为破裂组(30例)和未破裂组(85例),收集病人入院时临床资料、脑前动脉A1段发育情况和交通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价值。结果 破裂组年龄≥60岁、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比例均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瘤体的宽度和瘤颈宽度小于未破裂组,动脉瘤直径和长宽比大于未破裂组,不规则动脉瘤比例高于未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动脉瘤直径、长宽比和不规则动脉瘤是影响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直径、长宽比和不规则动脉瘤对术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年龄、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动脉瘤直径、长宽比和不规则动脉瘤均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对动脉瘤破裂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李龙杨金庆薛勇赵学俊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
- 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9例,采用内镜下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45例为A组,采用骨瓣开颅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44例为B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意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B组,意识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B组的25.00%(P<0.05)。结论:内镜下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视野清晰,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意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王兆斌薛勇赵学俊赵建武
-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经侧裂入路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7例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下进行微血管减压术,25例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侧方扩散效应(LSR)监测(监测组),22例无术中电生理监测(对照组)。47例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监测组术前均引出LSR波;剪开硬脑膜后LSR波消失2例;打开桥小脑角池时LSR波消失1例;垫入Teflon棉片减压后LSR波消失19例,LSR波幅明显下降2例;手术结束后仍不消失1例。术中BAEP监测可见Ⅰ、Ⅲ、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以Ⅲ波消失、Ⅴ波波幅下降>50%、潜伏期>1 ms居多。术后2周,监测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100.0%vs.95.5%;P>0.05)。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18.2%;P<0.05)。监测组术后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9.1%;P<0.05)。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王凤伟杨金庆薛勇
- 关键词: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电生理监测微血管减压术
-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应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8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例,积极治疗后好转。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3例,1分3例,2分5例,3分11例,4分10例,5分4例。结论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疗效满意。
- 王凤伟杨金庆薛勇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神经内镜手术
-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在重度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蔡书雄陈立中杨金庆薛勇
- 关键词:重度脑外伤肠内营养免疫
- 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例宽颈动脉瘤中,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瘤颈成形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其余动脉瘤均仅用弹簧圈栓塞。结果本组40例共47个动脉瘤,100%栓塞39个,80%~90%栓塞3个,50%~60%栓塞2个,栓塞失败2个,多发动脉瘤中未作处理1个。术后随访3~6月,脑血管造影复查25例,未见动脉瘤复发,也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应用血管内栓塞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可以防止再出血及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 杨金庆陈立忠薛勇赵学俊蔡书雄李龙董星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可脱性弹簧圈
-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
- 2011年
- 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后颅凹血肿84例,均经手术或CT证实。根据84例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就本病的发生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综合分析如下。
- 陈立忠蔡书雄杨金庆薛勇赵学俊路长江李龙
- 关键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