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仲德

作品数:22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艺术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音乐
  • 7篇文化
  • 5篇音乐美学
  • 5篇主义
  • 5篇乐美
  • 5篇冯友兰
  • 4篇艺文志
  • 4篇音乐美学思想
  • 4篇人格
  • 4篇乐记
  • 4篇汉书·艺文志
  • 3篇学术
  • 3篇哲学
  • 3篇人本
  • 3篇人本主义
  • 3篇人格精神
  • 3篇文化取向
  • 3篇乐论
  • 3篇《乐记》
  • 3篇本主

机构

  • 22篇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22篇蔡仲德
  • 1篇丁东

传媒

  • 4篇中国音乐学
  • 4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人民音乐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黄河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文史哲
  • 1篇孔子研究
  • 1篇乐府新声(沈...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中国名辩学与...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 2篇1987
  • 1篇198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教育家冯友兰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从实践、思想、贡献三方面论述教育家冯友兰。认为冯友兰始终在传播和维护“五四”以来由蔡元培所倡导的“学术至上”、“为学术而学术”、“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传统。认为除培养一代又一代哲学与哲学史专家学者以外 ,冯友兰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促成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清华学派。认为清华学派的特征是中西贯通 ,古今融汇 ,兼取京派与海派之长 ,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 ,在此基础上进行“释古”与创新 ,既合理解释传统文化 ,又努力创造新的文化。认为清华文科的这一共同的学术风格是在文学院时期才真正形成的。
蔡仲德
关键词:冯友兰教育家教育思想学术自由人格修养
陈寅恪论(中)
2003年
通过对陈寅恪学术贡献与学术观点的评估、对陈寅恪人特征与文化取向的剖析、对陈寅恪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对全面评价陈寅恪的若干思考,可得出结论,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文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文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著作,都是对这一文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的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
蔡仲德
关键词:陈寅恪人格精神文化取向人文主义思想史
关于梁漱溟与“冯友兰现象”被引量:1
2004年
梁漱溟在屡次运动冲击下,从“自以为是”变为承认自己“一无是处”,从“我应该引他们回到解决问题的路上”,变为“只有甘心情愿尽力拥护政府提出的一切运动——包括批判我的思想运动在内”,从“新孔学文化思想”变为肯定“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同样落在“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这一“冯友兰现象”中。梁氏与冯氏在国家的强权面前放弃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与独立人格,自己忍受侵害而不反抗,也对侵害他人现象保持沉默,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蔡仲德
聚讼千年的一桩公案——从韩愈听琴诗说到“平和”审美观被引量:7
1987年
唐韩愈有《听颖师弹琴》诗,极写琴声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全文如下: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蔡仲德
关键词:审美观诗说公案无根
答周柱铨同志——《乐记》作者问题再辨证之二被引量:6
1987年
《(乐记>论辩》一书(以下简称《论辩)》所收周柱铨同志《<乐记>续考))(以下简称《续考》),是在我的《(乐记>作者辨证》(以下简称《辨证》)之后写成,又是针对《辨证》的,其副题为“兼与蔡仲德同志商榷”。众所周知,我的《辨证》并非针对某一人某一文而发。
蔡仲德
关键词:《乐记》续考《吕氏春秋》《汉书·艺文志》音乐实践天人感应
阮籍的音乐美学思想被引量:4
1991年
阮籍其人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早年崇尚儒术,自言“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咏怀诗》第十五首)、“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成。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咏怀诗》第六十一首)。又仰慕“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咏怀诗》第三十九首),曾登广武,观楚汉战处,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足见本有济世之志,想有一番作为。
蔡仲德
关键词:《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九首自然之道
从顾炎武说到王国维(上)──兼论中国文化的特质被引量:5
2000年
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民族,使之免于灭亡,而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封建伦理纲常,使之免于沦丧。顾炎武的思想并未越出儒家思想的藩篱,其中有仁政、爱民的一面,其核心思想则是捍卫封建伦理纲常;顾炎武其人根本不是启蒙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王国维自沉的直接原因是殉清;后期的王国维既是封建卫道士,又是亡清的忠臣烈士。从启蒙到卫道、殉清,这就是王国维思想变迁的历程。顾炎武、王国维所卫之道,是一种将道德政治化,将政治道德化,融道德与政治为一体,以尊卑等级为基础,以礼即纲常名教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为了实现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必须高举人本主义的旗帜,彻底批判这种以礼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
蔡仲德
关键词:清代哲学专制主义人本主义
全文增补中
郭店楚简儒家乐论试探被引量:6
2000年
郭店竹简中的儒家乐论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强调音乐教德养心的作用,强调礼乐配合治人治国的功用,反映了儒家乐论共有的特性。这些乐论在儒家乐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所论及的方面而言,其思想是孔孟思想的发挥与补充,但不如《中庸》、《荀子·乐论》、《乐记》、《孔子闲居》那样深入。
蔡仲德
《荀子·乐论》与《乐记》被引量:2
1999年
《荀子·乐论》(以下简称《乐论》)与《乐记》均为音乐美学专论。前者全文1300余字,后者今存5000余字(有争议者未统计在内),二者有700余字相同。这就出现一个《乐论》与《乐记》孰先孰后的问题,这一问题又必然牵连历史上的一桩公案,即《乐记》的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曾作过十万字的考证(参见拙著《(乐记)
蔡仲德
关键词:乐论乐记汉书·艺文志中国音乐美学音乐美学史礼乐思想
陈寅恪论(下)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陈寅恪学术贡献与学术观点的评估、对陈寅恪人格特征与文化取向的剖析、对陈寅恪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对全面评价陈寅恪的若干思考,可得出结论,陈寅恪存在理智与情感的尖锐矛盾,理智上能清醒地看到中国旧文化必然歇绝的历史命运,情感上却无法摆脱对此文化的深深眷恋。不仅陈寅恪的《诗集》,而且陈寅恪的全部著作,都是对这一文化的余音不绝的挽歌。陈寅恪的思想基础不是人本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他所追求和维护的不是“天下万世之真理”,而是囿于一时间(前现代)、一地域(封建中国)的终将归于不可救疗之局的纲常名教。陈寅恪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而是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
蔡仲德
关键词:陈寅恪文化取向人格精神人本主义文化转型中体西用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