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继华

作品数:49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 6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文学
  • 7篇本雅明
  • 6篇文本
  • 5篇审美
  • 5篇美学
  • 4篇伊格尔顿
  • 4篇艺术生产
  • 4篇艺术生产理论
  • 4篇欲望
  • 4篇文化
  • 4篇解构
  • 3篇再审
  • 3篇审美经验
  • 3篇世俗
  • 3篇视域
  • 3篇文化研究
  • 3篇灵韵
  • 3篇美学思想
  • 3篇范式
  • 3篇城市

机构

  • 47篇盐城工学院
  • 7篇扬州大学

作者

  • 47篇蒋继华
  • 5篇吴加才

传媒

  • 4篇盐城工学院学...
  • 3篇广西社会科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美与时代(美...
  • 2篇焦作大学学报
  • 2篇学术论坛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求索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阴山学刊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7
  • 5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理论时代新批评的文本生产观再审视
2012年
新批评将文学思考的重心放在具有独立价值的文本技术层面,坚持文本是一个封闭的、独立存在的有机整体,内在地具有意义上的对立调和结构;艾略特以"非个人化"理论捍卫传统的永恒价值,文本生产由此具有宏阔的历史意识,当然,也带来经典与权力之争。世纪之交,"理论的终结"之声,文学和理论的对峙成为不言自明的话题,回归文学自身和基于"文学"的理论研究成为学界为后理论支出的一剂良方。
蒋继华
关键词:后理论时代新批评文本生产
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批判——基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引发的思考
2013年
198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低谷期,伊格尔顿《理论之后》提出应以一种批判务实的姿态对理论的性质和使命进行反思,探究理论难堪大任的原因,对道德、革命、真理等话语做出新的阐发,恢复理论的担当性。但伊格尔顿将改造社会的重任寄希望于理论自身的能动性,将文学置于拯救理论的策略之外,反映出伊格尔顿对文学功能的独特理解。后理论学者为理论向文学的回归开出各种良方,但理论的回归不是简单地走向文学,而是在反思自身的基础上,面对消费文化对文学经验的疏离和精神价值的稀释,在更高层次上向文学的投射。
蒋继华
关键词:《理论之后》文化理论
走向审美经验的重构——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再审视
2012年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考察了艺术生产范围内审美经验的重构问题。伴随复制时代的到来,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场,审美经验作为艺术的膜拜一面日渐贫乏;技术在祛除艺术灵韵的神圣性同时,也存在着重建灵韵的可能性,审美经验成为艺术作品化解生存危机的契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重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和救赎意图,这成为经验重构的主要目标。
蒋继华
关键词:本雅明审美经验艺术生产
“艳”范畴与中国美学
2013年
"艳"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诗学价值,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意识的演进和转化的历史。"艳"的内涵极为丰富,既作为音乐概念使用,也指涉男女情事,还扩展到文学批评领域,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和美学范畴存在,彰显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某种特质。"艳"具有绮靡性、眩惑性,在以伦理纲常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当然,对"艳"的男女情爱成分应辩证看待。
蒋继华
关键词:中国美学
从文本批评到文化批评——20世纪西方批评范式转换与文学边界
2013年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其批评范式转向表现为从文本批评向文化批评的转变。这使得文学意义的内部体系进一步向外部开放,文学固有的边界被消蚀。其中文本批评对文学边界的固守和文化批评对文学边界的逾越显现了文论范式的发展必然,反映了文学在政治、科技、文化的冲击下遭遇的难题。对此,我们应以审慎的态度理性对待批评范式的转换与文学边界的移动,既要保持文学的自主性,又要不失其开放性品格,使文学在动态的移动之中显示其生机与活力。
蒋继华
关键词:文本批评文化批评文学边界
论本雅明的经验观被引量:1
2010年
经验是贯穿本雅明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本雅明的理论中,经验是一种传统的东西,建立在客观对象或自然对象与人之间关系的反应转换上,具有情感的交流性特征。在技术复制时代,技术改变了人感知世界的方式,经验开始出现贫乏,经验的复原有赖于灵韵的再现。本雅明对经验贫乏的担忧和重建的思考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艺术政治的革命要求,即技术复制如何应用其革命潜能,实现政治救赎与社会进步。
蒋继华
关键词: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哲学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李渔生态美学思想被引量:3
2012年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和主体间性的哲学思维。在此境界中,世界是人的交往主体,审美是自我主体与他我主体交互感应的结果,自我与他我互相尊重,交融契合,彼此无间。这一主体间性思维在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那里,成为一种自觉追求。
蒋继华
关键词:主体间性美学思想视域中国古典美学哲学思维
文本批评的“生产性”归趋——詹姆逊文学阐释学的话语模式
2016年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理论视域中,美国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文本阐释学无疑独树一帜。在批判、改造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语言的牢笼"的基础上,詹姆逊将文本阐释置于历史、政治、文化的语境中,力求通过对文本表层内容的辨认,揭示文本的生产过程及其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尤其从马克思主义阐释学的主导符码——"生产方式"框架出发,经文本阐释的符码转换,詹姆逊赋予文本形式以社会的、历史的内容,强调文本生产是对社会矛盾的想象性或象征性解决行为,揭示"生产性"的深刻内涵;通过"三个同心框架"的阐释策略,建构起从形式到政治的话语阐释新模式,实现文本的政治阐释目标。从这一策略出发,批评是对再现客体的一种重写或重读,是一种创造和生产。
蒋继华
关键词:詹姆逊文学阐释话语模式
论作为审美接受的“兴”
2007年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极富原创性的核心范畴之一。兴最初是作为阅读理论和接受方法而受到文论家们的关注。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美刺走向审美的过程,当兴淡出于美刺教化、突显文学和审美功能的时候,兴作为接受的一面呈现出蕴藉含蓄、意在言外之美,日益满足读者对作品的认知需要,使读者从更广阔的空间体味其"韵外之致"。兴的内涵与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古代的言意之辨有密切关系。
蒋继华
关键词:审美接受含蓄言意之辨
论范式转换视域下德里达的解构
2016年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论意在对传统公度性方法主导的逻各斯进行反叛和解构,以消解绝对性、统一性、基础性、主体性,消弭科学哲学和人文领域之间的界限,这寓意着一种新的认知结构、批评观念和话语模式的出现。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德里达以特有的解构策略对西方文化传统进行质疑和解构,暴露西方文化传统的某些虚幻和偏执之处,体现了后现代所具有的超越风格和积极否定精神,意味着哲学从传统思维范式向后现代思维范式的转型。解构由此成为范式转换的题中之意。
吴加才蒋继华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范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