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将9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50例(血糖控制在4.4-6.1mol/L)和对照组46例(血糖控制在6.1~11.1mol/L)。监测患者术后1、3、7天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天,强化血糖控制组FBG、lnHOMA-IR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间F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7天,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发热时间、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血糖控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显著低于对照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血糖控制可改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的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蒋红妹 蒋立新 周锦仪 胡星 茅伟达关键词:胃癌 糖尿病 强化血糖控制 胰岛素抵抗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12年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笔者对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 蒋立新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保乳治疗 乳腺癌患者 身心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电解质液、维持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3 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75.6%),解除肠梗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蒋立新关键词: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96例II~III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48例)和中药联合化疗组(48例)。观察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同时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估患者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3年,联合化疗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单纯化疗组Karnofsky评分无明显变化,联合化疗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化疗组Karnofsky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降低肿瘤的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蒋红妹 蒋立新 周锦仪 胡星 茅伟达关键词:中医疗法 化疗 胃癌术后 健脾中药 全胃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经腹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4例胃底贲门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全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项QLQ-ST022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低于对照组的2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底贲门癌采用全胃切除术远期疗效显著。 周锦仪 蒋立新 蒋红妹 陶峰关键词: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远期疗效 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且经病理检查确定无淋巴结转移的60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脉管浸润、浸润深度、肿瘤标志物、手术方式、Lauren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数量.通过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探讨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的随访时间为2-82 mo,中位随访时间51 mo,术后3年生存率为78.3%.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是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数目.多因素C o 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是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无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胃癌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 胡星 蒋立新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原发性胃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5例结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传统根治术,观察组63例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淋巴结清扫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总数(22.98±4.82)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2.39±5.22)个;对照组Ⅲ期淋巴结阳性率为25.03%明显高于观察组为1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与对照组4.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68.39±11.38)min,术中出血量为(138.84±12.33)m L,肛门排气时间(3.48±0.87)d,住院天数为(9.39±1.6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肠癌患者完整系膜切除术可将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且没有增加手术风险,值得应用。 周锦仪 蒋立新 胡新 蒋红妹 陶峰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胃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比较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146例胃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72例,肠外营养组(PN组)7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治疗后24h尿素(Urea)和肌酐排泄量(Cr)、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A、HB、TF和TLC、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2.143、2.204、2.195、2.263、2.187、2.248、2.177、0.752、2.011、2.137、2.141、2.136、2.077、2.056、2.033,均P〈0.05),治疗后两组PA、HB、TF和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148、2.177、2.185、2.063、2.107,均P〈0.05)。EN组与PN组比较,Urea、Cr、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2.231、2.357、2.211、2.173,均P〈0.05)。结论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肿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态的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周锦仪 蒋立新 蒋红妹 陶锋 胡星关键词:胃肿瘤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健脾止泻汤联合针灸对结肠癌术后急性腹泻患者胃肠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针灸对结肠癌术后急性腹泻患者胃肠功能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结肠癌术后急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采用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胃肠激素、肠黏膜屏障功能、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指标低于治疗前,抑胃肽(GIP)指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GAS、MTL、内毒素、DAO、D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GIP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粪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和腹痛、腹泻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联合针灸治疗结肠癌术后急性腹泻可改善胃肠激素,减轻肠黏膜屏障的损害,且安全性好。 茅伟达 蒋立新 胡星 吴菁宙 黄冠关键词:结肠癌 急性腹泻 健脾止泻汤 针灸 祛腐生肌外治法对糖尿病溃疡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用祛腐生肌法对糖尿足溃疡(DFU)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进行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4月。根据SYRCLE的偏倚风险工具对每一篇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包括508只大鼠的19项研究,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数都在3~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促进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增加创面组织中VEGF mRNA水平还是提高大鼠血清中VEFG因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祛腐生肌治疗组都具有明显的优势[SMD=1.39,95%CI(0.67,2.10),P=0.0002;SMD=5.53,95%CI(0.58,10.11),P=0.03;SMD=1.91,95%CI(0.73,3.09),P=0.002]。亚组分析显示,当对照组为常规换药组时,中药外用促进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的优势明显[SMD=2.02,95%CI(1.27,2.78),P=0.0002;SMD=2.06,95%CI(0.16,3.96),P=0.03],当对照组为生长因子换药组时,尚不能证明二者在促进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方面有差异[SMD=0.04,95%CI(-0.52,0.61),P=0.88]。同时研究表明,中药外用可能是通过调控HIF-1/VEGF/VEGFR-2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上下游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组织及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这些分子包括HIF-1α[SMD=2.35,95%CI(1.11,3.59),P=0.0002]、VEGFR-2[SMD=4.52,95%CI(0.63,8.42),P=0.02]、PI3K[SMD=-0.94,95%CI(-1.08,-0.80),P=0.00001]、AKT[SMD=0.28,95%CI(0.22,0.34),P<0.00001]、β-catenin[SMD=0.23,95%CI(0.19,0.27),P<0.00001]、GS3K-β[SMD=0.44,95%CI(0.06,0.82),P=0.02]、Cym-c[SMD=-0.47,95%CI(-0.72,-0.22),P=0.0002]。结论:中药外用祛腐生肌法治疗DFU大鼠创面与其促进VEGF在创面和血清中的表达相关,其机理可能与影响HIF-1α/VEGF/VEGFR-2、Wnt/β-catenin、PI3K/AKT等信号通路的上下游分子有关,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 蒋立新 朱思洵关键词:祛腐生肌法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