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百康

作品数:39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儿童
  • 15篇小儿
  • 8篇肾病
  • 7篇肾炎
  • 6篇药物疗法
  • 6篇肾病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6篇疗法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4篇心肌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4篇激素
  • 3篇电图
  • 3篇动态心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治疗小儿
  • 3篇肾小球

机构

  • 39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39篇蒋百康
  • 13篇曹斌
  • 12篇严文华
  • 12篇李重敬
  • 12篇袁志昌
  • 10篇许菊珍
  • 7篇李晓忠
  • 4篇倪征
  • 4篇程江
  • 3篇张经纬
  • 2篇刘克良
  • 2篇封其华
  • 2篇庄庆年
  • 2篇苏燎原
  • 1篇严永东
  • 1篇丁淑兰
  • 1篇凌静
  • 1篇张亚
  • 1篇陈军
  • 1篇丁云芳

传媒

  • 16篇苏州医学院学...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江苏医药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国外医学(儿...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综合临床医学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5篇1996
  • 7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4篇1990
  • 4篇198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43例
1996年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43例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215003)袁志昌,蒋百康,许菊珍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冯柯红胺碘酮(乙胺碘呋酮)系苯丙呋哺衍生物。1961年研制成功,1970年开始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近年来其使用范围日趋扩大,但其剧作用...
袁志昌蒋百康许菊珍冯柯红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药物疗法儿童
测定血浆心钠素对小儿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意义
1992年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心血管病患儿的血浆心钠素,结果,在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者,明显高于正常组;心功能不全组明显高于非心功能不全组。非心功能不全的心血管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血浆心钠素测定可作为心功能不全判断指标,并可指导治疗。
严文华袁志昌李重敬蒋百康
关键词:心钠素心功能不全儿童
莫雷西嗪治疗小儿心律失常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1994年
莫雷西嗪(Moracizine),又名乙吗西嗪(Ethmozine),是一种酚噻嗪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986年国内开始应用。我院用国产莫雷西嗪治疗小儿心律失常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蒋百康袁志昌李重敬严文华许菊珍
关键词:心律失常莫雷西嗪儿童
小剂量苯丁酸氮芥与泼尼松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1991年
用小剂量(累积剂量为8mg/kg)苯丁酸氮芥与泼尼松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60例结果,对激素耐药患儿有效。本组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缓解率分别从联合治疗前的72.5%与23.8%提高到100%与90%。与大剂量苯丁酸氮芥和泼尼松联合治疗相比能取得同样疗效;而降低肾病复发率的疗效明显低于后者(复发率分别为21.9%与37.9%)。治疗过程中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和其他副作用。
张经纬蒋百康曹斌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苯丁酸氮芥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两个家系3例报告被引量:1
1995年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两个家系3例报告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15003)李重敬,严文华,袁志昌,蒋百康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DCM)约占扩张型心肌病(DCM)的5%,其病因不明,至今尚未检出或证实与该病有关联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遗传特征也不明...
李重敬严文华袁志昌蒋百康
关键词:家庭性扩张性心肌病遗传性疾病
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栓塞、脑病一例
1989年
患儿女,10岁。因全身浮肿20天,于1987年10月17日入院。体检:血压19.19/13.59kPa。颜面,下肢凹陷性水肿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20.5×109/L,血小板90×109/L 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定量7.64g/24h,尿素氮10.92mmol/L,肌酐61.88μmol/L,血浆蛋白45g/L,白蛋白20g/L,球蛋白25g/L,胆固醇7.26mmol/L,血清补体 C311.72m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张经纬袁志昌蒋百康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栓塞凹陷性水肿全身浮肿血清补体脑病
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检测被引量:4
1995年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的变化规律,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患者共70例,入院当天均作血清G-CSF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G-CSF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0例急性感染患者,G-CSF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62.85%,细菌培养34例阳性,阳性率为48.57%。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全身感染,G-CSF的阳性率分别为30%、69%、83%。7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者18例(25.7%)。与G-CSF阳性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44例G-CSF阳性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分别为(8.38±3.39)×109/L和(4.12±1.47)×109/L(t=7.61,P<0.001)。结论急性感染患者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升高。测定血清G-CSF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与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查相比,其敏感度、阳性率高,但特异性较差。
严文华丁云芳庄庆年蒋百康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急性感染
环磷酰胺与强的松联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1990年
1974~1979年我院用环磷酰胺与强的松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50例中,单纯性42例,肾炎性8例。联合疗法使11例单用强的松和1例强的松加苯丁酸氮芥未能缓解的肾病患儿得到完全缓解,使单纯性与肾炎性肾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达到95.2%与62.5%。通过10~15年(平均12年8月)长期随访,单纯性与肾炎性肾病各有40%与20%复发,68.7%复发出现于缓解2年之后,最晚12年后才复发。说明联合疗法能提高肾病的完全缓解率和推迟复发,但不能减少肾病复发。由于环磷酰胺的副作用多且重,只有在其他疗法未能使肾病患儿尿蛋白转阴时才可考虑谨慎应用.
蒋百康曹斌周锡英贺锦铭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儿童环磷酰胺
儿童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变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1990年
本文分析2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组织学、免疫荧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肾小球病变在Ⅲ级以下者,临床都表现有血尿伴蛋白尿;Ⅳ级病变者,50%出现急性肾炎综合征;Ⅴ级病变者,全部出现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炎综合征。表明肾小球病变程度与本病的临床表现有密切联系。
陶琢蒋百康曹斌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儿童病理症状
儿童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报告
1995年
混合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Disease,MCTD)系一种特殊类型罕见的结缔组织病。1972年Sharp报道以来,国外已报道近300例,其中儿童50余例,国内儿科报道极少。本文报告1 例M(?)TD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及心包积液,确诊后及时应用激素治疗,疗效显著。 女,11 10/12岁。住院号17762。因阵发性肢端苍白8个月,颈部肿大7个月伴心动过速入院。患儿8个月前运动后出现四肢末端、舌尖,嘴唇阵发性苍白,发冷,5~10次/日,每次5~10分钟后自行缓解,
李重敬蒋百康严永东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药物疗法激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