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巧英

作品数:22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疫情
  • 4篇伤寒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染病
  • 3篇艾滋病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疑似
  • 2篇疫情报告
  • 2篇麻疹
  • 2篇发病
  • 2篇副伤寒
  • 2篇干预
  • 2篇干预研究
  • 2篇传染病疫情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行为干预
  • 1篇行政
  • 1篇血清

机构

  • 19篇贵阳市疾病预...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蒋巧英
  • 11篇罗月雪
  • 10篇陆朝国
  • 9篇袁飞
  • 7篇石作宏
  • 5篇胡绍源
  • 5篇杨金芝
  • 3篇田芳贵
  • 3篇雷世光
  • 3篇高岚
  • 3篇王秋云
  • 2篇田永琴
  • 2篇陈梅
  • 2篇陶沁
  • 2篇李学
  • 2篇龙凤霞
  • 2篇韦继芳
  • 1篇张正伟
  • 1篇佘敏
  • 1篇吕桂芬

传媒

  • 9篇贵州医药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文献...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应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环境诱变...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阳市伤寒和副伤寒防治措施中相关问题浅析被引量:2
2003年
伤寒和副伤寒是贵州省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2000年以来,我市急性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伤寒发病大幅升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与甲型副伤寒的发病迅速增加有关[1].
蒋巧英陆朝国罗月雪袁飞田芳贵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水质监测卫生监督
贵阳市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行为干预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为了解流动人口中HIV感染状况 ,探索对流动人口传播艾滋病的干预方法 ,以此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 ,降低传染艾滋病性病的高危行为。方法采用调查表对 30余个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调查 ,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讲课、防治咨询、发放安全套等进行教育、干预 ,并采集血标本作HIV抗体检测。 5个月后再进行评估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 ,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比基线调查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 :艾滋病的知晓率由 4 9.70 %上升到 82 .2 0 % ;艾滋病是传染病由 3l.95 %上升到 73.5 2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传染艾滋病由38.1 4 %上升到 70 .6 8% ;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发生性关系可传染艾滋病由 38.75 %上升到 72 .72 % ;感染HIV孕妇能将艾滋病传给婴儿由 35 .73%上升到 71 .1 2 % ;发生高危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由 2 8.5 5 %上升到 6 1 .38% ;认为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由 1 8.39%上升到 5 4 .37%。经x2 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5 0 5份血标本未检出HIV阳性。结论本研究揭示 ,在流动人口中采用大力宣传、发放宣传资料。
胡绍源袁飞石作宏蒋巧英杨金芝张健雷世光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贵阳市人群饮食生活习惯与伤寒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贵阳市伤寒(包括副伤寒)常年发生,过去多因农村井水污染造成该病的暴发流行,暴发病例在总体病例数中所占比例较大,防治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预防和控制暴发疫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的加强,伤寒报告病例以散发病例为主。引起散发伤寒的原因比较复杂,此次调查着重研究人群饮食生活习惯与伤寒发病之间的联系。
陆朝国蒋巧英罗月雪石作宏陈梅袁飞
关键词:饮食习惯伤寒病例
综合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情报告的研究
2004年
目的应用综合传染病报告卡 ,采取一个报告系统进行侍染病报告 ,达到科学、快捷、准确传送疫情信息 ,入口与出口一致 ,使疫情数据准确统一 ,发挥其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原艾滋病、性病、结核病等多个报告卡 ,整合为综合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疫情报告。结果消除了多卡片多途径报告的弊端 ,达到一卡一个途径报告疫情 ,减轻了基层卫生医务人员负担 ,符合当前卫生体制改革将多个防病单位合并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宗旨。结论应用综合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情报告 ,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必然趋势。
雷世光杨宏远陶沁胡绍源罗月雪蒋巧英袁飞
关键词:疫情报告疫情信息流行病学
贵阳市公共场所“服务小姐”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监测研究
目的为了对性服务小姐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进行监测,了解高危人群与低危人群的联系,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抽样采取二阶段等概率抽样方法,调查采取随机样本法。调查时,狠抓质量控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单独进行,强调对被调查对...
袁飞石作宏胡绍源蒋巧英杨金芝
关键词:服务小姐HIV/AIDS
文献传递
贵阳市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干预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探索贵阳市社区普通人群和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有效干预方法 ,以此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及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警觉性 ,提倡百分之百使用安全套 ,降低吸毒人群共用注射针剂的高危行为。方法利用调查表对三个社区及两个戒毒所的吸毒人群 1192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资料调查 ,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讲课、放录像、防治咨询、发放安全套和一次性注射器等方法进行教育干预。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 ,预防STD/AIDS知识比基线调查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 ;艾滋病是传染病由 82 6 7%上升到 92 91% ,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的了解由6 1 83%提高到 75 4 5 % ,认为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的由 70 5 0 %上升到 98 4 3%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传播艾滋病由 74 %上升到 89 5 3% ,高危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可预防性病艾滋病由4 3 2 5 %上升到 6 5 16 % ,经 χ2 检验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在社区吸毒人群中采用大力宣传、“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预防策略及减少伤害等干预措施是吸毒人群中遏制STD/AIDS蔓延的重要干预手段 ,应在全省各社区广泛开展。
胡绍源石作宏蒋巧英袁飞陆朝国雷世光杨宏远安露王元吉
关键词:艾滋病吸毒人群干预
贵阳市近年伤寒报病大幅上升原因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石作宏陆朝国罗月雪蒋巧英田芳贵
关键词:流行病学伤寒
贵阳市西郊水厂水源水污染与周围居民传染病发病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了解贵阳市红枫湖湖水水质与周边及西郊水厂附近人群生活环境、人间传播病疫情 ,分析二者之间的影响。 [方法 ] 2 0 0 3年 7、8月调查红枫湖周边 2km内及西郊水厂附近人群的社会、生产活动对水源的污染情况 ,周边居民常见水媒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采集流入湖内污水样品及湖水 (水厂水源水 )检测卫生细菌学指标。 [结果 ]污水的粪大肠菌群超过国家标准 1 18倍 ;水源水的总大肠菌群未超标 ;居民 1993~ 2 0 0 2年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炭疽发病。 [结论 ]红枫湖湖水属国家规定的I~Ⅲ类水源 。
周凤兰蒋巧英杨金芝
关键词:传染病水源水污染
2006-2010年贵阳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分析贵阳市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阳市2006-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贵阳市梅毒报告累计数为54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11/10万,2010年达55.73/10万,年均增幅53.38%。男女比例为1:1。以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为主,三者共占报告梅毒总例数的96.76%。隐性梅毒和早期显性梅毒(一、二期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2~44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4.34%。职业分布以无业及工人(包括民工)居多,占66.10%,这两类人群及高年龄组(65岁及以上)人群发病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贵阳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规范梅毒的诊疗,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周健佘敏马璐蒋巧英
关键词:梅毒
贵阳市伤寒流行因素调查及控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引起近年贵阳市伤寒流行的主要原因。方法:流行病原调查:按(GB-16006~1995)中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对部分医院在1997-2001年间报告登记的伤寒病例进行核实、分型,统计各年中不同型伤寒构成,按发病时间分布与全市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比较;凉拌食品污染情况调查:无菌采集集贸市场(菜场)出售的凉制食品样品,按(GB4789.4-94)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沙门氏菌检测:饮食从业人员带菌调查: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提供的方法,对贵阳市2003年健康体检的2000名饮食从业人员进行粪检。市民饮食习惯与伤寒发病联系调查:随机抽取调查前一年内(2001-2002年)各医院报告的伤寒确诊病例353例与基本情况相同的健康人按1:1配对,在外就餐(早、正餐)吃凉拌菜、饮用冷饮、喝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家用碗筷不消毒,泳池游泳等8项作为暴露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997~2001年(1~3季)5所医院报告的2102例伤寒病例,各年甲副构成逐年增加,所占比例分别为4%、7%、32%、88%、83%,伤寒构成逐年减少,乙型无明显变化,无丙型病例报告。甲副病例的变化在时间、幅度及趋势上与全市伤寒报告病例数的变化相一致。192件凉拌食品、沙门氏菌分离培养,阳检率2.08%。其中一株为A群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对2000名饮食从业人员进行粪检,甲型副伤寒杆菌带菌率为0.20%,对暴露于8项危险因素的两组(353对)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在外就餐(早、正餐)、食用凉拌等,饮用冷饮等4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随着暴露频数的增加,OR逐渐增大。结论:2000年以来,占主导流行病原的改变(伤寒转变为甲副)是引起近年我市伤寒流行的主要原因,凉拌食品存在污染,饮食从业人员中存在带菌者也是原�
陆朝国石作宏陈梅罗月雪蒋巧英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