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楠楠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3篇胃疾病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清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性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酶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董楠楠
  • 8篇袁媛
  • 6篇宫月华
  • 5篇孙丽萍
  • 3篇徐倩
  • 2篇于秀文
  • 2篇柳云恩
  • 2篇刘经纬
  • 2篇徐莹
  • 1篇岳峥
  • 1篇陈铁军
  • 1篇张晔
  • 1篇洪成雨
  • 1篇王兰
  • 1篇王巍
  • 1篇朱丽波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癌症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GSTP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遗传易感性和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Ⅱ相代谢酶谷胱甘肽转硫酶GSTP1基因(105位点)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遗传易感性以及化疗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NSCLC患者和正常人群共204例检测外周血DNA GSTP1105位点的多态性;102例NSCLC患者选择NP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以A/A基因型为参照与其他2种G/G和A/G基因型比较,NSCLC GSTP1105位点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按照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1∶1配比后,以A/A基因型为参照与其他2种基因型比较,敏感组G/G+A/G分布频率(46.43%)高于非敏感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携带A/G或G/G等位基因患者较携带A/A基因型者对化疗更为敏感。结论:GSTP1105位点多态性和NSCLC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携带GSTP1105位点A/G或G/G基因型NSCLC患者,应用NP方案化疗敏感性高于携带A/A基因型患者。
岳峥徐倩徐莹董楠楠张晔朱丽波洪成雨袁媛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硫酶多态现象疾病遗传易感性
血清胃特异标志物-肿瘤相关标志物联合检测预测胃癌风险的研究
研究背景利用生物标志物检测预警胃癌可有效降低胃癌死亡率。目前,有两类生物标志物具有预警胃癌的潜能:胃特异性标志物(stomach-specific biomarkers,SSB)和肿瘤相关标志物(cancer-assoc...
孙丽萍涂华康陈铁军袁权刘经纬董楠楠袁媛
关键词:OSTEOPONTINPEPSINOGENBIOMARKER
文献传递
中国辽宁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菌株与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中国辽宁地区人群H pylori致病基因的疾病相关性,为揭示H pylori的致病机制及监测H pylori相关性胃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线索.方法:选取胃黏膜活检标本491例,分组浅表性胃炎(GS)、萎缩性胃炎(GA)、溃疡(GU)、胃癌(GC),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H pylori 222例,并用标准的酚-氯仿方法提取菌种DNA后经聚合酶链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对cagA,vacA,iceA基因亚型进行检测.同时取胃窦、体、角黏膜各1块,经石蜡切片,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GA组感染m2(43.1%)亚型菌株构成比最高,与GU(18.2%)和GC(17.9%)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0),与GS(30.00%)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84).在GA组中,感染s1m2亚型菌株有22例(44.9%),与本组病例中其他基因亚型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与Gu、GC组感染s1m2亚型菌株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与GS组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中国辽宁地区人群感染s1m2型菌株与萎缩性胃炎发生有关.
宫月华柳云恩孙丽萍董楠楠袁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疾病萎缩性胃炎聚合酶链反应
粘蛋白MUC1 568A/G SNP与辽宁地区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探讨粘蛋白(MUC1)基因568位点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 PCR,PCR-SSPs)检测来自辽宁地区人群138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31例对照个体MUC1568位点A/G多态性,以ELISA法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显示:(1)对照人群MUC1基因568位点AA、AG、GG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3.3%、22.1%、4.6%;(2)胃癌组MUC1AA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携带MUC1AA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92倍;(3)以MUC1AG+GG基因型并血清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阴性的个体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阴性个体、AA基因型并H.pyloriIgG抗体阳性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但3组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UC1基因568位点A/G多态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MUC1A/G基因多态性和H.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未见交互作用。
徐倩孙丽萍宫月华徐莹董楠楠袁媛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粘蛋白MUC1胃癌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状态与多器官功能血清学参数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H.pylori感染与胃粘膜慢性炎症、萎缩、溃疡、胃癌变发生有关。近年来,有学者陆续研究发现与H.pylori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证据,揭示H.pylori与多种异常疾病状态,如心血管、血液、...
宫月华王巍刘经纬董楠楠袁媛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中的原位检测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的分布状态以及在胃癌的发生及分化中的作用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 pylori感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庄河地区不同胃疾病胃黏膜活检标本327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萎缩性胃炎62例,胃癌202例,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黏膜、黏液H pylori感染密度.结果:不同胃疾病H pylori在胃黏膜定植状态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χ2=96.998,87.542,均P<0.01),胃癌组织低于癌周黏膜(χ2=5.378,P<0.01),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χ2=19.253,P<0.01).不同胃疾病H pylori在胃黏液游离状态为H pylori密度评分≤2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低于胃癌(χ2=6.526,6.218,均P<0.01),H pylori密度评分>2时,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χ2=20.252,46.248,均P<0.01),萎缩性胃炎高于浅表性胃炎(χ2=4.746,P<0.05),胃癌与癌周黏膜无统计学差异,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χ2=6.784,P<0.01).结论:不同胃疾病H pylori分布,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高于胃癌,胃癌低于癌周黏膜,肠型高于弥漫型.黏液内游离H pylori密度评分胃癌组织与癌周黏膜无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 pylori优于HE.
于秀文董楠楠宫月华徐倩袁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组织化学胃疾病
PGC基因插入/缺失多态对胃粘膜及血清PGC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 C,PGC)是胃粘膜特异性功能酶的前体,PGC基因插入/缺失多态与胃癌易感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PGC基因多态与PG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常规酚-氯仿法提取浅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SG)、胃糜烂溃疡(gastric ulcer,GEU)、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及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共493例血凝块基因组DNA。PCR法扩增PGC基因7~8外显子间的100bp插入/缺失片段,检测PGC基因多态型,多态片段用测序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粘膜PGC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PGC蛋白含量。结果:从SG→GEU→GA→GC:PGC等位基因1纯合型分布频率逐渐升高,GC组显著高于SG组(P=0.018);胃粘膜PGC蛋白阳性率依次显著降低(均P<0.01),强阳性率逐渐降低,除SG组与GEU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C蛋白含量GEU组和GC组显著高于SG组(P=0.000,P=0.000)。PGC基因1纯合型与胃粘膜PGC蛋白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1085,P=0.023),与PGC血清含量无相关性(P=0.435)。从等位基因1纯合型→等位基因1杂合型→其它型:PGC阳性率逐渐升高,等位基因1纯合型组与其它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SG组PGC等位基因1纯合型的PGC强阳性率低于其它型组(P=0.047)。结论:PGC基因多态与胃粘膜PGC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血清PGC含量无相关性。
孙丽萍宫月华董楠楠王兰袁媛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C
幽门螺杆菌在不同胃部疾病中的定植状态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不同胃部疾病中的定植状态,同时探讨免疫组化染色在幽门螺杆菌原位密度测量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已知病理诊断的胃黏膜活检标本174例,其中来自胃癌高发地区135例,胃癌低发地区地区39例,分别行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部位Hp感染密度。结果胃黏膜小凹上皮表面及腺腔内Hp定植密度评分〈1分时,免疫组化染色与HE染色经配对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46、P〈0.01);定植密度评分〉1分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浅表性胃炎组,胃黏膜小凹上皮表面及腺腔内Hp定植密度评分〉1萎缩性胃炎(23.8%)与胃癌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0、P〉0.05,Χ^2=4.876、P〉0.05);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胃黏液内游离的Hp密度评分显著大于浅表性胃炎组(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01、P〈0.01,Χ^2=11.002、P〈0.01)。结论胃黏膜小凹上皮表面及腺腔内Hp定植密度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逐渐降低,而胃黏液内游离的Hp密度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逐渐升高。
柳云恩于秀文董楠楠宫月华孙丽萍袁媛
关键词:螺杆菌免疫组织化学胃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