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种大小便失禁的病员裤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服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大小便失禁的病员裤,包括裤腰、裤裆和裤腿,所述裤腿上开设有分离口,所述裤腿上固定连接有封带,所述分离口和所述封带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扣连接,所述裤腰内设有内裤,所述内裤内设有吸水垫,...
- 赵怡斐郭梦莲宋恒杰董慧
- 槐杞黄颗粒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失衡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失衡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槐杞黄治疗组(n=58)和常规治疗组(n=46)。槐杞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A、IgG、IgM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CD19^+、CD16^+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外周血CD4^+T、CD19^+、CD16^+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NLR均较治疗前增高,CD8^+T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槐杞黄治疗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外周血CD4^+T、CD19^+、CD16^+CD56^+百分比、CD4^+/CD8^+比值及NLR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槐杞黄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槐杞黄颗粒可有效调节该种免疫失衡,加快免疫恢复,增强临床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 黄闪李慧霞董慧刘江华杨莉孙红启
- 关键词:槐杞黄颗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亚群NLR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36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3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6例患儿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25个月(5~47个月)。随访至2017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21.5个月(5~81个月),2年总生存率(OS) 61.9%,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100%、65%、11.1%。结论:尽早明确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给予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延长生存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 黄闪李慧霞董慧王利娟张红梅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化疗手术预后
- 小鼠脑组织制样过程中不同染色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比较在透射电镜(TEM)制样过程中不同染色时间对小鼠脑组织超微结构观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只健康KM小鼠,进行脑组织灌注固定,切取每只小鼠2个海马区样品做常规制样,每个样品制备2个超薄切片,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法染色,醋酸铀染色时间分为10 min(A组)、30 min(B组)、50 min(C组),柠檬酸铅染色时间分为2 min(A1、B1、C1)、5 min(A2、B2、C2)、10 min(A3、B3、C3)、20 min(A4、B4、C4),选择放大倍数为5 000和25 000,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放大5 000倍时,可观察到B2、B3样品着色最佳,图像反差明显,观察效果最好;放大25 000倍时,各组样品观察效果一样。结论染色时间对小鼠脑组织制样的透射电镜观察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铀染30 min后铅染5~10 min效果最佳。
- 蔺萌王亚婷朱美霖董慧
- 关键词:小鼠脑组织透射电镜染色时间
-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Ph+ALL患者及31例慢粒急淋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Ph+ALL与慢粒急淋变有以下区别:①慢粒急淋变肝脾肿大发生率(80.65%)比Ph+ALL(14.28%)高(P<0.05);②起病时慢粒急淋变外周血白细胞数比Ph+ALL高(P<0.05);③Ph+ALL完全缓解率(76.19%)比慢粒急淋变(48.39%)高(P<0.05)。Ph+ALL的中位生存期为(10.76±6.91)个月,而慢粒急淋变的中位生存期为(7.06±6.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粒急淋变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持续存在,Ph+ALL患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LL与慢粒急淋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
- 刘延方董慧孙慧孙玲万鼎铭姜中兴刘林湘陈绍倩谢新生程远东王芳孟小莉
- 关键词:PH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 ALL-BFM9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ALL-BFM95方案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因素,以提高ALL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采用ALL-BFM95方案治疗的10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08例患儿中103例获完全缓解(CR),占比95.4%。总体5-year EFS为(63.1±5.8)%,平均生存时间(23.1±10.5)个月。诱导化疗6周未获CR5例,化疗相关死亡4例,中枢死亡7例,睾丸复发2例,骨髓复发22例,转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各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性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分型组、白细胞数组、危险度组、泼尼松诱导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ALL-BFM95方案治疗ALL患儿疗效确切,免疫分型、白细胞数、危险度、泼尼松诱导试验均为影响ALL患儿长期生存的预后独立因素。
- 董慧刘炜李彦格管玉洁毛彦娜宋丽丽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分析临床疗效
- Schmi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异常患儿1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1例Schmi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异常(SMC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型。方法收集于2021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SMCD患儿的病史和家族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对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用Sanger测序法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患儿的COL10A1基因存在c.1772G>A(p.C591Y)错义变异,Sanger测序证实其父母均未携带相同的变异,提示其为新发,在HGMD及ClinVar数据库中均未见该位点的记录。根据ACMG指南,判断其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_Supporting+PM5+PM6+PP3+PP4)。结论COL10A1基因c.1772G>A(p.C591Y)变异可能为该SM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基因检测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该变异的发现丰富了COL10A1基因的变异谱。
- 董孝云郑璇林法涛方拴锋董慧王少雯
- 关键词:基因变异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分层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分析研究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并进行严格评估,对患儿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生存率及改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3月入住本院血液肿瘤科的20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各种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及危险度的变化。结果 经危险度分层及相关治疗,2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达95.5%。初治时WBC≥50×109/L,泼尼松诱导不敏感,年龄>9岁及<1岁,诱导治疗第33天骨髓中幼稚细胞>5%,BCR/ABL及MLL/AF4融合基因阳性者均增加复发率及病死率。结论 患儿初治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融合基因、染色体异常核型及易位、中枢神经系统状态、治疗形态学反应、微小残留病灶等均是影响患儿长期生存的预后危险因素。
- 董慧李彦格管玉洁赵晓飞黄闪陈静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分层预后
-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比较研究
- 背景和目的:
Ph染色体易位累及22q11的bcr原癌基因和9q34的abl原癌基因,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发病密切相关,监测bc...
- 董慧
- 关键词:PH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 文献传递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TNF-α、IL-2及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TNF-α和IL-2及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儿童ALL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TNF-α、 IL-2及VEGF水平,比较观察组化疗后复发者与未复发者的血清TNF-α、 IL-2及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化疗前的血清TNF-α、 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化疗后的血清TNF-α、 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化疗前, IL-2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P <0.05)。观察组化疗6个月后,复发组的TNF-α、 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IL-2水平显著低于未复发组(P <0.05)。结论儿童ALL患者的血清TNF-α、 IL-2及VEGF水平对病情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董慧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