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兴
- 作品数:53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异育银鲫鱼种饲料配方及其加工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育银鲫鱼种饲料配方及其加工方法。其饲料配方由鱼粉、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粉、麸皮、豆油、预混剂、沸石粉、磷酸二氢钙、次粉、海带粉组成。饲料配制方法为:原料粉碎过40目筛网,60目筛上物小于20%,根据配方...
- 吕林兰董学兴王爱民於叶兵
- 文献传递
- 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内源酶、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将平均体质量3.2 g的异育银鲫夏花随机分为7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Ⅰ组)、0.2%(Ⅱ组)、0.5%(Ⅲ组)、1%(Ⅳ组)、1.5%(Ⅴ组)、2%(Ⅵ组)和5%(Ⅶ组)的螺旋藻,饲喂42 d,研究其对异育银鲫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及肠道内的蛋白酶活性有促进作用。Ⅵ组和Ⅶ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9%和136.47%,差异显著(P<0.05);肠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8%和32.74%,差异显著(P<0.05)。螺旋藻饲料对异育银鲫夏花肝胰脏以及肠道内的淀粉酶影响不明显。②添加螺旋藻的试验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螺旋藻对异育银鲫夏花鱼体的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饲喂螺旋藻的6组异育银鲫的粗脂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 董学兴吕林兰刘海宁唐伍剑关祥存
- 关键词:异育银鲫夏花螺旋藻内源酶体成分
- 环境激素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以2 d种群增长率为指标研究了环境抗雄激素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以3 d种群动态参数(种群增长率、混交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和携卵雌体/非携卵雌体)、7 d休眠卵产量和休眠卵孵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低剂量氯氰菊酯(0.001~0.316 mg.L-1)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以2 d种群参数分析了在氯氰菊酯中形成休眠卵孵化后的生长性能;以3 d种群参数为指标分析了母体暴露氯氰菊酯,对其后代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浓度对数与种群增长率呈直线负相关.氯氰菊酯半数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14.22、10和3.16mg.L-1;0.0316 mg.L-1氯氰菊酯组7 d休眠卵产量较对照组下降了41.23%,休眠卵孵化率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氯氰菊酯试验组中形成的休眠卵孵化后的种群增长率和混交率显著下降;萼花臂尾轮虫母体暴露0.316 mg.L-1氯氰菊酯其后代种群增长率比对照下降了15.96%.试验表明,萼花臂尾轮虫2 d种群增长率对氯氰菊酯较不敏感;低剂量氯氰菊酯可降低休眠卵产量、休眠卵孵化率及孵化后种群增长率,从而减少萼花臂尾轮虫后代早期对种群增长的贡献.
- 董学兴杨家新吕林兰赵卫红於叶兵
-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抗雄激素氯氰菊酯毒性种群增长率
- 一种提高罗氏沼虾抱卵率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罗氏沼虾抱卵率的方法,以圆柱形的PVC管作为人工鱼巢,横置在养殖容器的底部,PVC管长15‑30cm,内径4‑15cm;选取体长10cm以上,附肢齐全,游泳活泼虾作为亲本,放置在养殖容器中;当水温到达2...
- 赵卫红董学兴姜子俊欧江涛吕林兰於叶兵刘飞吕富
- 文献传递
- 枯草芽孢杆菌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探讨水体中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斑点叉尾鮰鱼生长及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对应水体中含0、10^8、10^9、10^10、10^11cfu/m^3 5种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组,测定水体pH值、溶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及斑点叉尾鮰鱼生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P〈0.05);试验组pH值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小,试验Ⅳ组oH值在7.01~7.39之间,变动幅度最小;施用量为10^10-10^11cfu/m^3时,溶氧在7.39~8.22mg/l之间;试验组NO2--N和NH4+-N形态的氮含量低于对照组。结果说明水体中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鱼生长,维持水体pH值及溶氧量、抑制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产生,有效地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且施用量为10^10~10^11cfu/m^3时效果较好。
- 仇明齐志涛王爱民张启焕董学兴封功能杨文平许伟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斑点叉尾鮰水质指标
-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海洋技术专业(饲料)方向被引量:2
- 2007年
-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本文通过对海洋技术专业(饲料)方向的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从制度落实、灵活安排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工作措施。
- 吕林兰董学兴赵卫红王爱民仇明
- 关键词:毕业论文饲料
-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罗氏沼虾+浮萍(水面覆盖率5%)(PP)、罗氏沼虾+鲢(P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鲢(PM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养殖64 d后,测定不同模式中浮游植物和三大类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上述6种模式中浮游植物共同优势种有4种,但优势度指数最大的浮游植物不同,MP组是锥囊藻属,有浮萍的PP和PMP组均为细小平裂藻,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均为针杆藻。不同养殖模式无共同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F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MP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PF组浮游植物密度比MP、PP和PMP组分别高78%、53%和61%。相反,浮游动物密度MP组最高,PF组最低。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养殖中混养鲢可增加浮游植物密度而降低浮游动物密度,浮萍和鲢影响池塘优势种。
- 吕林兰董学兴赵卫红欧江涛何枫
- 关键词: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养殖模式浮游生物
- 远海梭子蟹胚胎发育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在水温25~26℃、盐度30和pH 7.8~8.4条件下,观察远海梭子蟹胚胎发育全过程,其结果发现,远海梭子蟹胚胎发育经历卵裂、囊胚、原肠胚、无节幼体、后无节幼体和原溞状幼体等六个阶段。远海梭子蟹卵排出约28 h开始表面卵裂,约40 h,形成囊胚,约60 h,预定内胚层细胞出现,并与集中在其周围的细胞一起内陷,形成原肠胚。约90 h,3对附肢的无节幼体出现,约110 h,5对附肢的后无节幼体出现,约140 h,7对附肢的原溞状幼体出现。复眼、心跳、色素形成均在原溞状幼体阶段完成。原溞状幼体孵出时(约300 h),颚足长出羽状刚毛,变为溞状幼体。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约300 h。
- 廖永岩李锋董学兴
- 关键词:远海梭子蟹胚胎发育形态学
- 螺旋藻对异育银鲫血液生理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选用均重3.2 g异育银鲫夏花483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5%、1.0%、1.5%、2.0%和5.0%的螺旋藻。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组的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49%、97.58%、104.00%、102.00%、118.00%、92.64%;②试验组吞噬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其中添加1.0%、2.0%、5.0%螺旋藻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9.13%、84.35%、123.00%,且差异显著(P<0.05);③试验组的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④试验组红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白细胞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 董学兴吕林兰王爱民黄金田杨立生
- 关键词:螺旋藻异育银鲫溶菌酶血液生理指标
- 远海梭子蟹幼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1年
- 本文对人工培养的远海梭子蟹各期幼体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 ,远海梭子蟹整个幼体发育过程共蜕皮 6次 ,即 状幼体阶段蜕皮 5次 ;大眼幼体阶段蜕皮 1次 .在2 7.4~ 2 8.2℃的培养条件下 ,远海梭子蟹从破膜孵出到变态为第一期幼蟹 ,需经 1 4~ 1
- 廖永岩余波董学兴
- 关键词:远海梭子蟹大眼幼体幼体发育人工养殖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