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孝荣

作品数:19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针刺
  • 8篇针刺镇痛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4篇针刺防治
  • 3篇学习记忆
  • 3篇学习记忆障碍
  • 3篇针刺疗
  • 3篇针刺疗法
  • 3篇镇痛
  • 3篇镇痛作用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变
  • 3篇糖尿病性
  • 3篇记忆障碍
  • 3篇病变
  • 3篇刺疗法
  • 2篇电针
  • 2篇受体
  • 2篇糖尿病大鼠

机构

  • 17篇中国中医研究...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19篇莫孝荣
  • 16篇朱丽霞
  • 12篇吉长福
  • 11篇叶燕燕
  • 4篇梁德勇
  • 4篇张金铃
  • 4篇陈丁生
  • 3篇石宏
  • 3篇王昕
  • 3篇刘长宁
  • 3篇田德全
  • 3篇王援朝
  • 3篇陈正秋
  • 2篇刘俊岭
  • 2篇高永辉
  • 2篇陈淑萍
  • 2篇景向红
  • 2篇王平
  • 1篇王双昆
  • 1篇吴国冀

传媒

  • 9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七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及经皮电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1996年
本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mg/kg)诱发大鼠实验性糖尿病,48小时后血糖升高(11.1-33.3mmol/L),出现多饮、多食和多尿现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以电针(EA)和经皮电刺激(TENS)治疗,取穴双侧肾俞和足三里,每次20分,每周三次,共五周;DM组未给治疗,另设ND组。到六周末治疗组血糖下降,和DM组相比,EA组差异显著(P<0.05),三多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但TENS组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周和六周末,DM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动物明显减慢(P<0.05),而EA组和TENS组分别于四周和六周时恢复正常,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M组和TENS组在造模后基础痛阈一度出现降低(痛敏),而EA组痛阈不但不降反而升高,与DM组和TENS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实验肯定了电针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为推广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提供了实验依据。
莫孝荣陈丁生吉长福张金铃刘长宁朱丽霞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尿病神经病变电针经皮电刺激
渴痹康防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糠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为常见且早期即可出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治疗尚缺乏有效药物和手段。近年来,我国中医临床工作者根据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这一治则选方用药,治疗DN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因缺少基础研究,不利于推广和走向世界。为此,我们在总结古人治疗消渴病经验的基础上,对现代中医临床治疗DN的方药进行遴选,并结合自己以往的临床经验,优化组方,选用黄芪、丹参、山茱萸等组成“渴痹康”进行实验研究,同时选用日本习用的济生肾气丸作为对照。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陈丁生莫孝荣吉长福刘长宁张金铃朱丽霞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
咪唑啉受体参与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
2001年
目的 :观察咪唑啉受体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以辐射热照射致甩尾反射潜伏期作为测痛的指标 ,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 (ith)咪唑啉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方法观察咪唑啉受体对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ith可乐宁和电针双侧“次”穴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 ,均可被事先注射咪唑啉受体的拮抗剂苯恶唑 (Idazoxan)所阻断。结论 :说明激活咪唑啉受体可能是可乐宁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共同脊髓机制 。
莫孝荣叶燕燕吉长福梁德勇朱丽霞
关键词:咪唑啉受体痛觉调制针刺镇痛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过度非酶性糖基化的调节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神经蛋白的非酶性糖基化水平异常升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针刺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是否与改善坐骨神经蛋白非酶性糖基化水平有关。方法 将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血糖高于 16.7m m ol/ L 的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 ,另设正常组 ,每组 6-7只。造模四周末开始治疗 ,针刺组隔日治疗 1次 ;胰岛素组每天皮下注射胰岛素 ( 4U/ 10 0 g) ,共治疗 2个月。其间动态监测血糖 ,并采用竞争性 AGE EL ISA法测定坐骨神经中 AGEs含量。结果 在造模 6周末 ,针刺组和胰岛素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比模型组略有降低 ,没有统计学意义 ,而在 12星期末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 P<0 .0 5 ) ;模型组坐骨神经 A GEs水平为 0 .34 6± 0 .0 5 9U/ ml,比正常组( 0 .197± 0 .0 2 7U/ ml)明显升高 ,而针刺组 ( 0 .170± 0 .0 2 7U/ m l)和胰岛素组 ( 0 .194± 0 .0 34 U/ ml)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 P<0 .0 5 ) ,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结论 在糖尿病的早期给与针刺或胰岛素治疗可以防止坐骨神经 AGEs含量的异常增加和积聚 ,使之接近正常水平。说明电针可以通过遏制 AGEs的形成和积聚 。
朱丽霞田德全王昕张金铃逯波莫孝荣吉长福
关键词:针刺疗法糖尿病神经病变坐骨神经
二甲苯胺噻唑中枢镇痛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本实验用辐射热照射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 ,观察到脑室注射二甲苯胺噻唑具有明显的量效相关的镇痛效应 ,其镇痛效应与肾上腺素α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的相似 ,且可被α2 受体拮抗剂育亨宾阻断 ,说明二甲苯胺噻唑可能通过肾上腺素α2 受体产生镇痛效应。二甲苯胺噻唑的镇痛效应还可被咪唑啉受体拮抗剂苯恶唑阻断 ,提示其中还可能有咪唑啉受体参与。本实验还观察到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氯胺酮和钙离子络合剂EDTA可加强二甲苯胺噻唑的镇痛效应 ,减少其用量并减轻其副作用。为开发肾上腺素α2 受体激动剂类非成瘾性镇痛药提供新的途径。
梁德勇叶燕燕莫孝荣吉长福朱丽霞
关键词:二甲苯胺噻唑镇痛作用咪唑啉受体
针刺防治糖尿病性学习记忆障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研究针刺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防治作用。方法 :在箱底有金属栅栏的跳台箱内训练大鼠。以主动回避反应作为学习记忆能力指标。训练时 ,短声信号先出现 5sec,然后结合脚掌电击 1 0sec,大鼠能在声信号期内跳上绝缘平台主动回避电击被认为条件反射建立。海马薄片LTP记录 :在海马CA1 区记录由刺激Scheffer侧支诱发的突触后群峰电位(PS) ,并观察高频刺激 ( 1 0 0Hz,1sec)引起的长时程增强效应 (LongTermPotentiation ,LTP) ,作为突触可塑性的指标。结果 :糖尿病大鼠在跳台训练中正确建立条件反射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而针刺组显著优于糖尿病组 (P <0 .0 5)。糖尿病组LTP效应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P<0 .0 0 1 ) ,针刺组较糖尿病组明显改善 (P <0 .0 5)。结论 :糖尿病大鼠在行为学和海马LTP记录中均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针刺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神经可塑性 。
王援朝朱丽霞刘忠武叶燕燕莫孝荣田德全
关键词:针刺糖尿病学习记忆障碍LTP
针刺防治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机制的实验研究
1 糖尿病神经病变模型的建立及针刺防治效应的观察本系列实验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体重)建立血糖>16.7mmol/L,
朱丽霞陈丁生田德全王宏才刘长宁莫孝荣王昕
文献传递
针刺累积效应机理的研究
刘俊岭莫孝荣吴国冀陈淑萍董晓彤高永辉叶燕燕王淑斌王平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生化、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正常、实验性慢性疼痛及记忆功能减退的动物模型上,以神经细胞记忆为切入点,以边缘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为主轴,探讨不同强度、频度电针“足三里”穴等的累积...
关键词:
关键词:针刺镇痛
针刺和针药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用电针、电针加半量度冷丁和全量度冷丁三种方法 ,对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 ,单纯电针组在术后第一天基本不出现或仅有轻微疼痛 ,以后 2天不再出现疼痛。其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的镇痛优良率或优级率皆高于另外两组。针药复合组较单纯药物组在术后第一天的镇痛优良率好。术后第三天 3组皆达到完全的镇痛效果。电针开始产生镇痛作用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皆长 ;度冷丁镇痛与之相反。二者结合可取长补短。为此 ,我们提倡术后镇痛应在早期疼痛未出现前进行预防性电针。若电针后仍出现疼痛 ,则用电针加半量度冷丁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莫孝荣陈正秋石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疗法
脑内GABA参与针刺镇痛吗?被引量:7
2001年
In our previous work, acupuncture induced inhibition of the nociceptive respons e to peripheral noxious stimulation at spinal level could be blocked by iontopho retic bicuculline(Bic), an antagonist for GABA A receptors, suggesting an invol vement of GABA in acupuncture induced segmental inhibition. However some report s declare that increase in GABA content in brain is not benefit to acupuncture ana lgesia.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intra cerebroventricular and intrathecal i njection (icv and ith) of Bic on acupuncture analgesia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tail flick latency tests in rats. There were 6~8 rats in each group. Th 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fter icv GABA in dose of 0, 125, 250, 500 and 1000 μg /5 μL, the pain thre shold (PT) were raised to 102%, 108%, 128%, 136%, and 157% of the basal control value respectively. It indic ates that icv GABA could produce dose dependent analgesic effect. 2. After icv Bic at the dose of 10 and 20 μg /5 μL, icv GABA (500 μg /5 μL) induced analgesic effect lowered from 136.24±1.96% to 111.8±0.98% and 111.25±0.65% separately. It means that icv GABA induced analgesic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blocked by preinjection of Bic. 3. After electro acupuncture at bilateral "Ciliao" (BL 32) points (50 Hz, 1~2 mA) for 10 minutes, PT were raised to 142.50±2.10% without any treatment and 1 4 3.72±2.04% with pretreatment of saline. When pretreated with icv Bic at doses o f 10 and 20 μg /5 μL, acupuncture analgesic effects (PT still raised to 141.74 ±1.54% and 146.71±1.85%) showed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t indicates tha t GABA in brain might not be involved in acupuncture analgesia. 4. After electro acupuncture at bilateral "Ciliao"(BL 32), PT were raised to 139.56±1.21% with ith saline and to 138.96±1.43% pretreated with ith Bic 5 μg /10 μL. When pretreated with ith Bic at doses of 10 and 20 μg /10 μL, PT wer e raised to 126.55±1.73% and 114.52±1.68%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e signifi cant reduction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It means that GABA mig
朱丽霞莫孝荣叶燕燕吉长福
关键词:脑内GABA针刺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