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荣鑫

作品数:21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意识形态
  • 9篇消费社会
  • 4篇主义
  • 3篇资本主义
  • 2篇大众
  • 2篇大众媒介
  • 2篇意识形态批判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语境
  • 2篇内在逻辑
  • 2篇消费社会语境
  • 2篇逻辑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媒介
  • 2篇拜物教
  • 2篇拜物教批判
  • 1篇新自由主义
  • 1篇信息社会
  • 1篇疑难
  • 1篇疑难问题

机构

  • 14篇北方工业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荣鑫
  • 5篇郗戈
  • 1篇吴丹青

传媒

  • 3篇北方工业大学...
  • 3篇哲学门
  • 2篇北方论丛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河南教育(高...
  • 1篇政治经济学评...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费社会情境中的技术与统治——大众媒介的兴起及其意识形态效用
2012年
现代社会是个普遍商品化的社会。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已经取代政治、军事而成为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的控制形式。商品构成现代消费社会实施意识形态统治的前提,同时,大众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为这种统治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荣鑫
关键词:大众媒介消费社会意识形态
消费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变迁被引量:5
2016年
个人社会化、组织化方式的变化在宏观层面表现为社会秩序的历史变迁。近代初期法权观念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社会中以政治的组织原则为主导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冲击,经济秩序逐渐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秩序。二十世纪初福特制生产为消费大众化提供可能,二战以后,政治生活退隐,市民生活日常化,大众消费从可能逐渐转变成现实。后福特制生产推动消费的差异化、个性化,同时在媒介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被塑造成构建主体身份、实现社会区分的文化活动。现代经济秩序从以生产为核心的秩序转向以消费为区分逻辑的秩序。当今时代,人们也逐渐认同并接受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文化秩序。
荣鑫郗戈
关键词:社会秩序消费逻辑
主体性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14年
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课题。在国内,该问题的凸显源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大讨论,并且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同时也生发出不同的理论研究路径,大致有:原理研究路径、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路径、文本研究路径和现实研究路径。此外,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呼唤主体性问题研究走向深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持续深化,国际文化理论交流日益密切,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新阶段也不断涌现出来,这些都推动着主体性问题研究向新的方向发展。
荣鑫郗戈
关键词:主体性
资本主义生产机制的现代转型及其社会效应
2013年
上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曾宣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业已从生产时代进入消费时代,并将这种社会状况的转变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变革。这种时代特征的转变以资本主义生产危机为契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发生的革命性转变为前提。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包括生产制度、组织原则、积累方式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转变。这一系列转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首先便是促进了消费活动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促使大众消费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社会状态——消费社会得以产生。
荣鑫
关键词:福特制后福特制消费社会
撩开斯芬克斯的面纱——论新自由主义精神与消费社会意识形态被引量:1
2009年
当今社会流行着一种意识形态终结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切意识形态就自此而终结。相反,悄然建构起来的是新自由主义精神与消费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精神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而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文化方面的意识形态。之所以将二者界定为意识形态,在于二者的实质都是要建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假象,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层面采取了不同的建构方式。通过研究此两种意识形态及其建构方式,由此揭示当今泛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政治生活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意识形态所构建。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生存空间为意识形态所解构。人们时刻体验着所谓的自由、民主,却又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荣鑫
关键词: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消费社会
〔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
2009年
20世纪末的社会剧变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诸多问题,如: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究竟说了些什么?在社会实践领域,以往进行过的共产主义实验难道都是些激进的共产主义者不切实际的幻想?与之相应,资本主义在当下是否已经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没有,那么苏联最终瓦解能否证明共产主义的失败,而资本主义则会成为所谓的“历史的终结”?疑问种种,无不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面临着存在的合理性的考验。
荣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者资本主义
论马克·波斯特的大众媒介意识形态特性思想被引量:3
2012年
大众媒介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大众媒介引起社会交往方式的极大变化,给人类社会生活造成重要影响。大众媒介除了具有公共特性,还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特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家,马克.波斯特提出了丰富的有关大众媒介意识形态特性的思想与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对于合理地导引和调适如今政党政治时代的执政党建设以及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
荣鑫
关键词:大众媒介意识形态信息社会
广告:消费社会的统治策略
2016年
广告的出现是个现代现象。它与社会生产方式,具言之,与商品功能的现代转变紧密相关。在消费时代的总体背景下,广告作为商品的话语机制,其言说的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广告将商品的符号价值制造并实现出来,让人们承认这种价值并将其内化到观念当中,引起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变化。因此,广告实行着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成为消费社会必不可少的统治策略。
荣鑫
关键词:消费社会广告异化意识形态
论《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
2009年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荣鑫
关键词:消费社会结构主义
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相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若干疑难问题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的初步尝试。从思想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整个《手稿》可以理解为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开始互动、融合的一场思想实验,而文本的各部分则构成了思想实验的诸环节。在这一思想实验中,《手稿》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仍是当前研究的疑难点和争议点: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否定劳动价值论?笔记本Ⅱ的缺页内容与缺页原因是什么?黑格尔哲学批判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何必要?对这些问题的重新发问与探讨不仅能够打开新的研究生长点,而且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郗戈荣鑫
关键词:黑格尔劳动价值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