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平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 德国铁路列车线性定位系统的运用被引量:2
- 2004年
- 从设计思想、系统结构、数据传输、列车速度计算等诸方面,对线性定位(LZB)系统进行了论述,根据德国铁路在实现列车全自动运行与安全防护控制方面的运用情况分析了LZB系统的优缺点。
- 杨国秀范振平
- 关键词:铁路数据传输列车速度天线
- 澳大利亚重载运输对我国铁路重载的借鉴被引量:15
- 2006年
- 介绍了澳大利亚铁路运输概况;重点阐述了澳铁重载铁路特点,重载列车运输组织、运行计划、车站作业和货运装卸实施情况,以及机车技术与管理;提出了适合中国重载铁路运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范振平林柏梁
- 技术计划车种代用的重空车辆调配综合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车种代用现象在我国铁路行业普遍存在,它对技术计划中的空车调配计划以及装卸车计划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首先阐述国内外近年来的车种代用研究现状,指出车种代用下的空车调配模型存在计算收益不准确和非均衡运输的缺点,通过模型的修正避免了车辆积压。基于时空网络原理,提出车种代用下的重空车调配综合优化模型,模型强调均衡运输,兼顾重空车流接续,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新模型克服了原模型的缺陷。通过两个模型的算例比较分析,新模型在代用策略和优化方案上更优于原模型,对技术计划的编制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 范振平梁栋林柏梁马骁
- 关键词:车种代用均衡运输
- 基于最小间隔法的重载运输通过能力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分析了平均间隔时间计算法的计算依据和步骤,列举出计算要素,结合现状行车量,计算重载运输通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平均间隔时间计算法的计算结果小于一般的铺画运行图的通过能力,并且较其他计算方法能更好地保证运行质量。
- 范振平牛会想林柏梁
- 关键词:列车组重载运输
- 大秦线重载运输方案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结合大秦线铁路运营实践,较详细地分析了大秦线的运输数据,并对煤炭货源、市场因素、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等状况进行研究,从而为大秦线重载运输方案提供依据。
- 范振平林柏梁杨科
- 关键词:铁路货运大秦线重载运输
- 装车地始发直达开行方案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分析了铁路货运始发直达列车的类别,有利性指标和开行条件以及方案的确定等,构建了始发直达运输编组计划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始发直达方案的可行性。
- 范振平林柏梁牛会想
- 关键词:铁路铁路货运开行方案
- 重载铁路通道车流吸引区域及始发直达重载化研究
- 随着能源短缺现象的日益明显,低能耗、大运量的铁路运输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铁路重载运输更是倍受关注。虽然重载铁路在我国整个铁路网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其承担的货运周转量仍然非常可观,因此研究铁路重载运输组织方式具有重要...
- 范振平
- 关键词:铁路重载运输列车编组计划蚁群算法
- 文献传递
- 大秦线满足4亿t运能的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大秦线在2004年2亿t扩能改造工程实施后,逐年增加5000万t运能,满足了我国能源运输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对煤炭货源、市场因素、运输能力、基础设施等各种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对货源组织、通道能力、基础投入、路网结构、设备配置、车流组织、集疏运系统等方面加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满足大秦线4亿t年运量运能要求的可行方案。
- 范振平
- 关键词:运量装车站重载运输大秦线
- 动车组动态备用方式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分析动车组现有备用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客运专线动车检修基地布局和区域调度所的规划与建设特点,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动车组备用方式——动态备用方式。动车组的动态备用方式可具体分为完全共享和部分共享2种。通过对动车组的固定备用方式和动态备用方式的定性比较,说明动态备用方式可以提高备用动车组的使用效率,减少备用动车组的总数量,但是动车组的备用计划与检修计划需要紧密配合,增加了动车组运用计划的编制难度。
- 花伟张才春范振平徐利民
- 关键词:铁路动车组
- 重载机车横向振动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被引量:5
- 2007年
- 针对重载机车横向二系半主动悬挂系统,研究基于加速度反馈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根据车体加速度及其变化率的大小,自动修改量化因子和控制规则,使模糊控制器对重载机车运行工况的变化具有自适应的能力。通过MATLAB软件与ADAMS/RAIL软件联合建立了由17个自由度组成的重载机车横向振动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重载机车不同运行速度下,与被动控制相比,自适应模糊半主动控制的加速度最大值改善率、加速度有效值减少率和Sperling乘坐指数提高率分别为55%~64%,55%~77%和16%~35%。由此表明,自适应模糊半主动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车体振动,提高机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平稳性。
- 范振平杨建伟
- 关键词:重载机车半主动悬挂自适应模糊控制联合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