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惠双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栓
  • 5篇栓塞
  • 5篇静脉
  • 4篇动脉栓塞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子宫
  • 4篇子宫动脉
  • 4篇子宫动脉栓塞
  • 4篇下肢深静脉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疗效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腔内
  • 3篇子宫肌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范惠双
  • 7篇谭国胜
  • 7篇杨建勇
  • 7篇肖亦明
  • 6篇庄文权
  • 5篇谭志斌
  • 5篇郭文波
  • 3篇向贤宏
  • 3篇侯昌龙
  • 3篇毛丽娟
  • 3篇陈伟
  • 2篇张志成
  • 2篇张中伟
  • 2篇邹学农
  • 2篇唐欲博
  • 2篇林继平
  • 1篇唐承富
  • 1篇黄保丁
  • 1篇周柳如
  • 1篇张小玲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2009年全...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6例下肢DVT患者,先于健侧股静脉入路植入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后经患侧下肢深静脉入路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溶栓、取栓,尿激酶(UK)用量25万U^50万U,必要时行患侧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结果56例DVT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成功进行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术后疗效:痊愈38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目前随访11~24个月,56例患侧髂静脉通畅率为100%,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为8.9%。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术后Angiojet药物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
肖亦明莫灿均曾汉强张志成谭志斌范惠双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腔静脉滤器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椎间盘退变是机体退变的一部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理论上可以分化为新生的椎间盘,恢复椎间盘的生理功能。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的治疗方法。
范惠双庄文权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
用于细胞示踪的磁共振对比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范惠双庄文权
关键词:磁共振对比剂细胞示踪放射性核素显像报告基因显像分子影像学显像技术
不同支架应用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作用及预后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对比差异性支架应用方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作用及预后。方法:将从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裸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并发症控制效果,二期手术率、复发率以及术后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期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复发率以及术后28 d病死率方面对比不明显(均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应用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的作用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二期手术率,且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率与病死率,预后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林继平肖亦明唐承富谭志斌范惠双
关键词:预后
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84例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9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纤溶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反应。结果: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有效率为92.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2%(χ^2=4.792,P<0.05)。在血流动力学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粘度(PV)、全血高切粘度(HSV)、全血低切粘度(LSV)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FIB、HSV、L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984、3.039、2.197,P<0.05)。在炎症因子中,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CRP、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999、6.580、8.536,P<0.05)。结论:对DVT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并清除炎症因子。
范惠双曾汉强莫灿均谭志斌肖亦明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纤溶酶血流动力学
“一站式”方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站式”方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32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静脉造影证实为急性下肢DVT,接受“一站式”方案治疗。“一站式”血栓解决方案具体为:经健侧股静脉植入Aegisy腔静脉滤器后,由患侧深静脉入路以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溶栓、取栓,显示髂静脉狭窄等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必要时支架植入术,髂股静脉血栓完全清除后取出滤器,一次介入治疗完成急性DVT的治疗。术后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取出及机械偶联血栓清除术,取栓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取出的滤器内12个滤器内见血栓残留。术后疗效:血栓完全溶解共29例,血栓部分溶解3例,无效0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32例患者随访3~23个月,均未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一站式”方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明确、安全性高。
肖亦明林继平莫灿均曾汉强范惠双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
氯化锰标记内皮祖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氯化锰标记内皮祖细胞体外磁共振成像(MRI)的可行性,为活体内MR示踪观察内皮祖细胞归巢的特性奠定基础。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测定、荧光鉴定和...
庄文权范惠双唐欲博黄保丁彭新生邹学农邹学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估血管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7年5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下肢DVT患者,其中120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介入组);60例在足量抗凝治疗基础上,经患肢足背静脉局部溶栓(对照组);所有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2年;介入组26例患者停止抗凝后血栓复发,再次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其后终身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髂静脉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结果:介入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100%vs.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3.679,P<0.05);介入组治疗1、2、5、10年后,患侧髂静脉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9.2%、95%、84.6%、100%,远高于对照组的8.3%、5%、0%、0%;介入组PTS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单纯抗凝治疗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腔内治疗能有效提高DVT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PTS的发生率,血管腔内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
肖亦明范惠双莫灿均曾汉强张志成谭志斌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
经皮穿刺兔腰椎椎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对腰椎软骨终板及椎间盘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椎体侧,注射平阳霉素对腰椎终板及椎间盘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兔设第5腰椎(L5)为实验组、第4腰椎(L4)为对照组。穿刺腰椎终板椎体侧,L5注射平阳霉素(2mg/mL)1mL,L4注射生理盐水1mL。术后第1、2、3、4、5周及3月随机选取6只行MRI检查,并取病理送检。测量对比第4周实验组MRI与病理切片的椎体病变面积。【结果】对照组MRI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变化,实验组MRI及病理第1~2周变化不明显,第3周MRI出现FST1WI低信号,T2WI及FST2WI呈稍高信号,第4周信号变化更明显;第3~4周病理终板椎体侧骨结构紊乱,软骨终板细胞减少、结构紊乱,纤维环及髓核无明显变化;第5周出现软骨终板和椎间盘退变表现,第3月退变表现更加明显。实验组第4周MRI与病理切片病变区面积有明显正相关性(r=0.965,P<0.001)。【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椎体侧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可诱发腰椎终板及椎间盘退变。
侯昌龙杨建勇庄文权范惠双谭国胜郭文波陈伟张中伟毛丽娟
关键词:软骨终板椎间盘退行性变
制作兔腰椎终板下缺血模型 MRI与病理学变化验证的可行性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目前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主要通过改变椎间盘生物力学环境、损伤椎间盘自身结构以及应用基因技术改变动物的遗传性状等诱发退变,但这些方法均为外界人为因素直接作用于椎间盘,与椎间盘退变的自然病程差别较大。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兔腰椎终板下椎体注射平阳霉素制作椎体终板下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6只,每兔设L5为实验组、L4为对照组。穿刺腰椎终板下椎体,L5注射平阳霉素(2g/L)1mL,,L4注射生理盐水1mL。其中4只兔子术前行腰动脉造影。术后第1,2,3,4,5周,2个月及3个月随机选取6只行MRI检查,并取病理送检。测量对比第4周实验组MRI与病理切片的缺血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MRI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变化,实验组MRI第1,2周变化不明显,第3周出现FST1WI低信号,T2WI及FST2WI呈稍高信号,第4周信号变化更明显;实验组病理第1,2周无特异性变化;第3,4周骨小梁排列杂乱,骨细胞逐渐减少,椎体骨髓内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增多融合,终板软骨细胞减少、结构紊乱,纤维环及髓核无明显变化;第5周出现椎间盘退变表现;第2,3个月终板下椎体缺血持续存在、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实验组第4周MRI与病理切片缺血面积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965,P<0.001)。结果证实,采用经皮穿刺终板下椎体注射平阳霉素的方法可成功制作兔腰椎终板下缺血动物模型,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和成功率高的特点。该模型是研究腰椎及椎间盘退变较理想的一种动物模型。
侯昌龙杨建勇庄文权谭国胜范惠双毛丽娟张中伟
关键词:腰椎终板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