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丽

作品数:29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种群
  • 4篇玉米
  • 4篇玉米蚜
  • 4篇吸浆虫
  • 4篇小麦
  • 4篇麦红吸浆虫
  • 4篇害虫
  • 3篇温度
  • 3篇小菜蛾
  • 3篇活性
  • 3篇菜蛾
  • 2篇性信息素
  • 2篇幼虫
  • 2篇色谱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天敌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种群增长

机构

  • 17篇广西大学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北京清源保生...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29篇苏丽
  • 9篇仵均祥
  • 4篇王永宏
  • 4篇李兰青
  • 3篇袁锋
  • 3篇戈峰
  • 3篇罗鸿
  • 2篇刘向辉
  • 2篇蒙永军
  • 2篇廖祯妮
  • 2篇程启明
  • 2篇张富龙
  • 2篇黄青
  • 2篇谢永坚
  • 2篇姚监
  • 1篇华红霞
  • 1篇李俊生
  • 1篇唐为芳
  • 1篇肖能文
  • 1篇朱建伟

传媒

  • 4篇昆虫学报
  • 4篇广西植保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蚕业科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广西农业生物...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园艺文摘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盲蝽对性信息素类似物和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48
2010年
为了更好地利用性信息素类似物与植物挥发物对绿盲蝽Lygus lucorum进行监测和生物防治,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试了绿盲蝽成虫对9种性信息素类似物和12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结果表明:在测试的这21种化合物中,绿盲蝽对丁酸酯类化合物和绿叶气味物质的EAG反应较强;雄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比雌虫更敏感,而雌虫对植物挥发物更敏感。其中性信息素类似物中,绿盲蝽对反-2-丁酸己烯酯的EAG反应最强;植物挥发物中,绿盲蝽对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最强,雌虫对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等绿叶气味物质的EAG反应相对高于萜类化合物的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雄虫对反-2-丁酸己烯酯的反应比雌虫显著高,而对β-蒎烯的反应则比雌虫显著低。绿盲蝽成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和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存在的两性差异具有生态适应意义:雄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更敏感将更有利于其寻找交配对象,而雌虫对绿叶气味物质更敏感将更有利于其寻找产卵寄主。
陈展册苏丽戈峰苏建伟
关键词:绿盲蝽性信息素植物挥发物触角电位
桉叶提取物对小菜蛾的产卵驱避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6种桉叶乙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部分对小菜蛾的产卵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在选择性试验中巨尾桉和柠檬桉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在60%以上,干扰控制指数均低于0.25;非选择性试验中巨尾桉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达80.33%,干扰控制指数低于0.2。用4种不同的溶剂对巨尾桉的乙醇提取物进一步分离,测得在非选择试验中石油醚层和氯仿层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在75%以上,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低于0.25。
李达罗鸿李兰青苏丽
关键词:桉叶小菜蛾产卵驱避作用
几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对40%辛硫磷乳油1000倍、40%毒死蜱乳油1000倍、2%齐螨素(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5%功夫乳油1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0.2%甲维盐乳油1500倍等6种药剂处理防治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供试6种药剂处理对小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第7天的防效均在90%以上。
苏丽王欣马飞明
关键词:田间防效试验小菜蛾杀虫剂40%毒死蜱乳油功夫乳油齐螨素
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明确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该昆虫对八角高产栽培提供基础。[方法]在10、15、20、25、30、35℃以及相对湿度60%、70%、80%、90%和100%条件下,测定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温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影响较大,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93.67%,在10℃时最低,分别为75.63%和70.12%;不同温度下八角黄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5℃条件下最短,在10℃条件下最长。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相对湿度90%条件下最高,分别为96.61%和95.49%,相对湿度60%时最低,分别为79.17%和76.90%;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对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湿度为90%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7.50d。[结论]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5~30℃、相对湿度90%是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方容宋春霞黄令富韦泽刚李朝锋苏丽
关键词:温度生长发育
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模式下的配送优化研究
随着移动便捷支付的快速发展,新冠疫情的爆发催生了一种无接触式交易需求,使生鲜农产品社区团购在原来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随着社区团购供货方式和供货渠道迅速增长,农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导致商家的运营成本也水涨船...
苏丽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蚁群算法TENT映射配送优化
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molGST6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酶学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克隆一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触角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明确其表达特点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酶学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梨小食心虫雌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梨小食心虫GST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该基因在成虫触角、头(去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转录水平;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表达和纯化梨小食心虫GST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的稳定性和酶促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molGST6(GenBank登录号:MF503496)的完整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为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4.21 kD,理论等电点为5.10;进化树分析和三维结构模拟表明GmolGST6属于Delta亚家族。qPCR测定结果表明,GmolGST6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高丰度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虫。重组蛋白GmolGST6具有催化通用底物CDNB的活性,并且在pH7.5,40℃时具有最高的酶活力。重组蛋白GmolGST6的米氏常数K_m为0.21±0.0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14.02±1.40μmol/min·mg。【结论】根据GmolGST6的表达特点及其重组酶对模式底物CDNB的催化活性,推测在触角中高丰度表达的GmolGST6具有参与降解外源物质、保护嗅觉系统免受外源性物质毒害的功能。
李帅苏丽李伯辽李怡萍李广伟仵均祥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嗅觉酶活力
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被引量:8
2002年
应用不同的聚集指标对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成聚集分布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聚块性指标 M/X 的值 ,描述了玉米蚜种群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 ,表明玉米蚜聚集强度有明显的规律 ,呈现高—低—高的趋势。综合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信息 。
王永宏仵均祥苏丽
关键词:玉米蚜种群
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再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采用研究昆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方法 ,通过对 3块地 6个样点各 1 0 0个样方连片逐一取样调查、频次分布拟合和 5种聚集指标分析表明 ,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 ,最适合奈曼分布型 ,其次适合负二项分布型。聚集强度因田块和样点而异 ;聚块面积为 1 0 cm× 1 0 cm或 1 0 cm× 2 0 cm,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目前小麦吸浆虫调查中所采用的 31 .85 πcm2× 2 0 cm或 1 0 cm× 1 0 cm× 2 0 cm取样单位是合理的。室内模拟“Z”字形、棋盘式、双对角线和平行线 4种抽样方法各 5、1 0、1 5个样方抽样结果比较表明 ,以双对角线 1
仵均祥袁锋许向莉苏丽
关键词: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抽样技术小麦害虫
4种植物精油对米象的熏蒸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辣根素、香茅醛、1,8-桉叶油素、a-蒎烯等4种植物精油对米象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这4种精油对米象均具有较好的熏蒸效果,辣根素、香茅醛、1,8-桉叶油素和a-蒎烯对米象的LC50分别为:0.658μL/L、4.466μL/L、4.824μL/L、5.178μL/L。米象对4种精油的敏感性依次为辣根素>香茅醛>1.8-桉叶油素>a-蒎烯。
李兰青苏丽罗鸿张富龙谢永坚
关键词:植物精油米象熏蒸作用
玉米蚜的发生动态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对玉米蚜发生动态的室外自然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蚜在陕西关中的寄主植物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梁、莠子草、稗草、狗尾草、蟋蟀草、狗牙根及马唐草等。其在10月中、下旬迁入麦田,以无翅成蚜在小麦根际地下越冬。7月上旬迁入玉米田,发生高峰在玉米抽雄期和雌穗成熟前期,与寄主营养良好的生育期一致。有翅蚜的发生有3个高峰期,分别是7月下旬玉米大喇叭口期、8月下旬散粉结束雄穗逐渐干枯期和9月中、下旬玉米营养和气候条件恶化时。抽雄以前在玉米植株的分布由基部到心叶逐渐增多;玉米抽雄以后,由雄穗逐渐向下部移动。玉米蚜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动态因植株的营养状况及气温变化而不同,一般主要分布于植株较幼嫩和隐蔽的部位。
王永宏仵均祥苏丽
关键词:玉米蚜寄主种群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